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 >

相茹|冯骥才:致敬河南!请给李伯安的作品找一个家 天天观热点

时间 2023-02-10 08:05:24 来源:顶端新闻  

冯骥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致敬河南!请给李伯安的作品找一个家

那天,著名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冯骥才先生,坐在会客室里等着接见河南画家乙丙推荐的一个默默无闻的美术编辑。

乙丙先生说那个美编画了一幅画,新奇震撼!请他一定要见一见这个非凡的人物!也一定要看一看那幅辉煌巨作,并保证他看了一定不会后悔!

于是,冯先生便静静地耐心地等待着这个被朋友冠以非凡头衔的画家,也期待着那幅能带给人震撼的画作……

客人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冯先生没能等到那位无名画家。

他自己也出门看了几次,没发现什么貌似画家的人物。

直到朋友过来了,才告诉他那位叫李伯安的画家已经在门外等了很久很久。

“初见李伯安,他拿着一叠放大的画作照片站在那里:清瘦,白皙,谦和,平静,绝没有京城一带年轻艺术家那么咄咄逼人和看上去莫测高深。”

这是冯骥才先生在《永恒的震撼——李伯安》一文中对李伯安的描写。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画出令人震撼巨作的画家,竟然是个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这是李伯安留给他的第一印象,不留胡子不留长发,是一个不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可是他一打开画作,忽如一阵电闪雷鸣,夹风卷雨,带着巨大的轰响,瞬息间就把我整个身子和全部心灵占有了。我看画从来十分苛刻和挑剔,然而此刻却只有被征服、被震撼、被惊呆的感觉。这种感觉真是无法描述,更无法与眼前这位羸弱的书生般的画家李伯安连在一起。但我很清楚,我遇到了一位罕世和绝代的画家!”

这是冯先生初见李伯安画作《走出巴颜喀拉》的感受与评价。

只是,他仅仅看到了李伯安带来的画作照片而已。

冯先生像看到了珍宝一般激动不已。

他对李伯安打保票说,等到你这幅画完成,我们一定帮你在中国美术馆办展览庆祝,让天下人见识见识你李伯安。

当时默默无闻的李伯安,脸上浮现出了一种带着腼腆的感激之情。得到大作家大画家的赞扬和鼓励,李伯安有了更大的创作动力。

他们的这次会面是在1995年的郑州。冯骥才先生53岁,李伯安先生51岁。

李伯安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这幅前无古人的画卷。

从此,冯骥才先生开始了漫长的等待,这一等就是三年。

期间河南画家乙丙先生告诉他,李伯安画得很苦,几易其稿,几进藏区,付出了全部的精力,而且患上严重的颈椎病。

冯骥才先生依然充满了期待,因为他知道艺术一如炼丹,从这“苦”中能感觉到那幅巨作肯定被画家锻造得日益精纯,愈发壮阔。

与李伯安仅有一面之缘的冯骥才先生,苦苦等待了李伯安三年,最终等来的却是李伯安猝然辞世的消息。他震惊,痛心,惋惜。

1999年11月24日至12月1日,北京,中国美术馆二楼大厅,李伯安画展盛况空前,人潮涌动……

冯骥才先生来了。

当时他患有跟李伯安先生一样的颈椎病,几米远的路都走不成。有一次,晕了好几个小时,感觉天旋地转不能直立。但奇怪的是,当李伯安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时,他的颈椎病竟然奇迹般地被医好了。真的是冥冥之中两个艺术家的心灵感应起了作用?我不敢妄言,但的确神奇到难以置信的地步。

冯先生约了几位朋友一起去看画展。他看到画家的血肉和灵魂都融进了《走出巴颜喀拉》里,他看到中华民族灵魂的深刻呈现,看到黄河文明的浩荡闪耀,他说:“现在,我才找到伯安早逝的缘故。原来他把自己的精神血肉全部搬进这幅画中了!”

震撼之余,冯骥才先生挥笔写下《永恒的震撼——李伯安》一文。

这个中国文坛画坛德高望重的作家画家和文化学者,用作家的非凡文采和画家的独特视角对李伯安作品做出了振聋发聩的评价,字字珠玑,句句震撼,读来令人激情澎湃。这评价至今尚未被人超越!

他在文中断言:在中国人物画令人肃然起敬的高度上,站着一个巨人。

他在文末预言:今天的人会更多认定他的艺术成就,而将来的人一定会更加看重他的历史功绩。因为只有后世之人,才能感受到这种深远而永恒的震撼。

毋庸置疑,李伯安就是这个文化艺术巨人!

2018年5月22日,河南日报记者冻凤秋前往天津拜访了冯骥才先生。

百忙之中的冯先生停下手头的工作,接见了来之李伯安故乡的记者,了解关于李伯安的情况。

他说他想写一本《李伯安传》,像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贝多芬传》那样,以一个画家的角度,用画家的感觉,写出画家李伯安心中那些“大太阳的夏天,刮风的夜里,流动的光,闪烁的星辰……”只是杂事缠身,身不由己,至今未能动笔。

他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提起李伯安和他的画作就那么激动。但他就是那么激动。并沉湎其中不能自拔。

他还说李伯安的巨作没有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在他看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大厦是要靠一些伟大的作品和伟大的作家、艺术家来支撑的,任何时代的创造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经典。我们理应把《走出巴颜喀拉》放在文化的金字塔塔尖上。它诞生在有着悠久灿烂历史的中州大地,它也理应在这块土地上被当做宝贝珍视,珍藏。

李伯安辞世20年,冯骥才先生数次呼吁建立李伯安美术馆,他说,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把这件事做成!这比举办一两个文化节、文艺晚会,比搞一般的文化设施要更有意义得多!

当他得知河南美术馆正在举行李伯安画展,他说,我很高兴河南人民没有忘记李伯安。河南本来就是文化大省、文化强省,中州自古就是中华文明的腹地,能看出自己的宝贝金贵,懂得珍惜本土的英才,是慧眼识珠的表现。

因为河南美术馆这个李伯安画展,我对河南充满敬意。

致敬河南!还请给李伯安作品找一个家!他又说。

一面之缘,20多年的关注与期望,20多年的念念不忘。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友谊?我无法完整地表达出来,我只能说,这是两个艺术家在艺术世界中灵魂交融、惺惺相惜的一种不能用言语表达的高尚情怀!

冯先生已经是76岁高龄,他依旧关心着李伯安,从未忘记过李伯安。因为他从内心深处敬佩李伯安,深知李伯安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话里话外,他的言语中透漏出殷殷的期待,期待不仅仅在艺术界文化界了解认识李伯安,更重要的是让社会各界都来认识了解李伯安,让李伯安精神发扬光大。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为了推广宣传河南文化,弘扬传播河南精神,河南人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我不知道这二十年,在中国,在河南,有多少有关文化艺术方面的奖项,一定不会少。只是这些奖项,皆与李伯安先生无缘。尽管他的艺术成就被很多艺术大师肯定褒扬。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深深的遗憾!

我不知道这二十年间,有多少媒体雨后春笋般涌现,只是这些众多的媒体,成千上万的信息,竟然没有发出关于李伯安先生的些许铿锵有力的声音。尽管他是河南作为历史悠久文化大省的骄傲。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深深的遗憾!

我不知道这二十年间,有多少电影电视剧戏剧上演,也不知道有多少相声小品歌曲传播。只是这些日益繁荣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学作品中,难觅李伯安先生的影踪。尽管他德艺双馨影响深远。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深深的遗憾!

李伯安先生去世二十年,一面之缘的天津画家冯骥才先生对他的成就赞不绝口念念不忘。但是,在李伯安先生的故乡河南,除了文化艺术圈内人士,有多少人知道李伯安其人?又有多少人了解李伯安的艺术成就和伟大精神?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深深的遗憾!

具体该怎么做才能让我们不留遗憾?

从冯骥才先生的期待中可以看出,我们河南迫在眉睫的工作就是:给李伯安作品一个家,一个李伯安美术馆,永久地展示这幅经典作品。

二十年来,河南省内省外的艺术家们一直在多方努力,为李伯安美术馆的建立奔走呼唤,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特别是政府有关部门。不要空谈,杜绝浮夸,实实在在地为河南的这个艺术巨人建造一个安身立命的场所,为他那些举世罕见的巨作找一个家,从而让更多的人,全方位了解欣赏他的作品,继承他的伟大精神。这该是一件造福后代的千秋伟业!

李伯安伟大精神的构建,不啻于在河南重新塑造出一个艺术界的焦裕禄、史来贺、任长霞、常香玉等。

榜样的力量无限大。

在美术馆参加李伯安新书发布会暨李伯安精神研讨会的时候,我悄悄问冻凤秋,冯先生说到李伯安的时候,眼睛里真的闪着光?

她点头,抿着嘴,神色凝重。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心里对冯骥才先生充满了敬意。

我想,23年前的那次遇见,该是李伯安先生艺术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

在此,请允许我向我读他的小说《神鞭》时候就开始崇拜的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冯骥才先生,表达我深深的谢意!遇见他,不仅是伯安先生之幸,也是泱泱文化大省河南之幸也!

天国之中的伯安先生,您会感到欣慰的,对吧?

(本文写于2018年5月27日)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如有侵权联系删除作者简介:相茹,居郑州。爱旅行爱写作,爱一切美好的人和事。郑州作家协会会员,河南作家协会会员。

标签: 文化艺术 一面之缘 我不知道这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