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对抖音、微博、小红书、快手、B站、西瓜视频、微信平台等12个互联网平台共计350家“第三方测评”账号进行了体验式调查,并发布《“第三方测评”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当前市场上“第三方测评”账号众多,测评方法和标准五花八门,测评质量参差不齐,涉嫌“以商养测”及“以测养商”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从消费点评网站的评分,到分享平台的“种草”“拔草”,再到视频博主的“专业测评”,形式各异的“第三方测评”在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涌现。这些组织或者个人以“第三方”身份凸显独立性,通过自身测评或引用专业检测的方式对各类商品或服务进行优劣判断。客观而言,公正科学的测评既能为消费者提供购买参考,也能对企业和商家形成监督作用,督促其进一步优化产品、提升服务,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然而,由于行业准入门槛低,市场监管力度不足,“第三方测评”领域渐渐出现良莠不齐的发展趋势。有的测评者缺乏专业测评能力,标准模糊、主观先行;有的测评者商测一体、以商养测。看似测评,实为带货;更有甚者为追逐利益进行虚假测评,以测评之名为劣质产品背书。种种行径背离了测评初衷,损害消费者权益,侵蚀测评行业权威性,更将破坏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
“第三方测评”要长远发展,自身就要经得起测评。针对当前“第三方测评”领域的乱象,市场监管部门与互联网平台要积极践行自身义务,设置准入门槛,加强审查力度,从源头上堵住行业漏洞;同时,应给相关从业者立好规矩、画好红线,通过业务培训和法律法规宣讲等方式提升从业者规范经营意识,引导行业回归检测商品、服务大众的初衷。此外,要严查以商养测、虚假测评等行为,对涉嫌造假的测评者严厉处罚,扭转行业风气,守护好消费者权益。
“第三方测评”本该是一条公众参与社会服务的阳光之路,不应被利益引入歧途。提升门槛、加强监管、严查歪风,让测评者回归“裁判”角色,“第三方测评”便能守好初衷,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标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