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顶端新闻记者 汪雨萱/文 耿毅卓 韩新宇/影像
“有些事,我想做完。”这是电影《不止不休》中主角韩东的一句经典台词,也是无数新闻人一直践行的新闻理想。
3月26日,河南日报社机关党委(团委)、文明办、顶端新闻、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河南省电影电视家协会,河南奥斯卡电影院线共同举办《不止不休》电影沙龙专场活动。
郑大新传学院同学们参观顶端新闻
现场,对于郑大新传学院同学们对新闻行业的种种困惑,河南日报社资深新闻人们做出回答:“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也不要犹豫彷徨。只要心中新闻理想之火不灭,就能一往无前。”
一部讲述新闻人故事的电影
《不止不休》是80后导演王晶的“处女作”。影片由白客、苗苗、张颂文领衔主演,讲述了小人物如何勇敢面对现实的不公遭遇而后改变这一切的故事。电影通过实习记者韩东的成长历程,展现了媒体人在新闻报道中的选择与坚守。
《不止不休》观影现场
作为国内少有的以新闻从业者为题材的电影,自三年前在威尼斯电影节进行首映后,《不止不休》就获得不少业内影人的高度评价,这部电影贴近现实的剧情与备受关注的演员阵容也引起了国内影迷的广泛讨论。
《不止不休》还原了记者挖掘事实的过程,对于记者而言,真相是一个需要不断靠近的过程,往往需要只身前去卧底、潜伏,才能触碰到事件中最核心的真实,从而用脚力替代笔力,为读者还原真相。电影为观众们还原了报业黄金时代的记者精神,既有崇高的新闻理想,又有对真相的执着与追求。
一场新老新闻人对话的沙龙
国家一级导演、河南省电影电视家协会理事 刘澍
国家一级导演、河南省电影电视家协会理事刘澍在观影后首先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他表示:“通过这部电影我看到了人性的回归。它传递的不仅是记者的使命,还有影视行业的使命,通过电影讲好故事。王晶导演虽然年轻,但他的作品非常有厚度。”
河南日报记者 刘婵
“这部电影的背景是2003年,我步入新闻行业是2013年,现在是2023年。20年的时间跨度,社会在不断发展,科技在不断进步,但是不变的是我们作为新闻人不止不休的热情。”河南日报记者刘婵说。
郑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同学们参与此次电影沙龙之前,在顶端新闻办公区进行参观学习。教师申爽认为,这次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们加深对新闻行业的理解,增强他们对新闻职业的认同感。
来自郑大的梁绪同学说:“在之前的一些实习经历中,其实让我对工作产生了一些麻木心态,但这部电影重新点燃了我心中理想的火苗。”
新闻理想“不止不休”
在电影沙龙环节,河南日报原摄影部主任、世界新闻摄影华赛奖获得者陈更生、河南日报产经新闻部副主任董娉、顶端新闻首席记者张逸菲与奥斯卡曼哈顿影城区域总经理王苏南对话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同学们。
河南日报原摄影部主任、世界新闻摄影华赛奖获得者 陈更生
陈更生作为一名摄影记者,也曾在采访的过程中遇到了与影片主角韩东同样的生死攸关的时刻,“98年抗洪的时候我差点被洪水冲走,汶川地震中我差点被余震掩埋,还有很多惊心动魄的瞬间。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记者对我来说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精神信仰。看完电影让我想重新拿起相机走进现场。”
河南日报产经新闻部副主任 董娉
董娉认为,记者是一份职业,但好记者是一种情怀,“在记者生涯中,每一份记录,每一个传播,对我们来说都是珍贵的。科技进步消灭的不是新闻职业,而是新闻职业化。”
顶端新闻首席记者 张逸菲
作为与电影主角同为调查记者的张逸菲则对影片人物感触更深:“这部电影非常还原,每个细节都能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找到对应的部分。调查取证的艰难,想要把真相展现给读者的急切心情,就像在演我本人。一篇报道也许不能掀起很大波澜,但质变的发生都是量变的积累。”
奥斯卡曼哈顿影城区域总经理 王苏南
王苏南对《不止不休》在市场上的表现表示肯定,“从记者视角出发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在市场上非常少见,小众并不意味着影片质量不好,它对电影市场是一个很好的补充。能有勇气上映,并且目前票房不错,已经成功了。”
“新闻行业从纸媒时代走到互联网时代,经过了铅与火、光与电、数与网,云与智。正是有了一代代记者的付出,才有了新闻行业的今天。”在沙龙的最后,主持人、河南日报记者刘洋引用马克思的名言,“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标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