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北伐明军进逼北京,元顺帝带领自己的嫔妃和皇子们从健德门逃出大都,经居庸关逃奔上都。这标志着蒙古政权在中原地区长达98年的统治结束。
(资料图片)
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取得了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中国再次回归到汉族王朝的统治之下。
消息传到南京,欢呼声响彻云霄。
很快,一个问题摆上桌面,该如何处置统治下的异族女子?
朱元璋的做法出人意料。
说到朱元璋,大家对他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出身卑微,要过饭,当过和尚,也没有啥文化。
其次是朱元璋脾气不好,说不好听点就太残暴,杀人如麻。
朱元璋也是底层劳动人民出身,为什么心肠那么狠毒?
其实这两点并不矛盾,鲁迅说过,“奴才当了主人,往往会比主人还要坏很多倍”。历史上凡是出身卑微的人当了皇帝,残暴着比较多,因为他原来受够了主人的气,肯定要报复。
再说,朱元璋没有文化,又恨透了腐朽的官僚统治,既不懂也不想如何靠官僚治国,只能对内采取高压政策。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朱元璋虽然对官僚集团的手段比较残酷,但对平民百姓却也没什么苛刻之处,有一定的战略眼光,体现了他的雄才大略。
我们从朱元璋处理对待蒙古女人的政策方针上,不难找到答案。
元朝统治者的统治方式比较简单粗暴 ,后期由于自然灾害、修建工程而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剥削,结果导致民不聊生,民怨沸腾。哪里有剥削,哪有就有斗争,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此背景下,百姓的怒火终于像火山一样喷发,他们纷纷拿起武器,反抗元朝的反动统治。
首先,韩山童、刘福通、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爆发,拉开了反抗元朝统治的大幕。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接过大旗继续战斗,敲响了元朝灭亡的丧钟。
在这前后,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也纷纷发动起义,加速了元朝统治的灭亡。但与此同时,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之间也谁也不服谁,大家互相攻伐,都想问鼎中原。
最后,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战略方针的朱元璋得到发展壮大,战败陈友谅、张士诚等各路起义军,统一了江南地区,建立大明王朝。
他在建立明朝后,把矛头直指元朝统治者,颁布了《谕中原檄》,喊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
1367年11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25万明朝精锐部队开始了对元朝的致命一击。
这时候的元顺帝忙于清除异己,大搞内斗。同时,他还信任喇嘛僧人,把元朝的命运寄托在他们身上,沉湎于声色欢娱之中。
当年曾经远征欧亚,让敌人闻风丧胆的蒙古骑兵,经过一百年的安稳之后,已经基本丧失战斗力,变成了一个纸老虎,不堪一击。
明军势如破竹,很快打到了北京城外。
元顺帝早已丧失了斗志,大臣劝说他死守北京城,稳住阵脚、鼓舞士气的时候,元顺帝毫不掩饰地说:“我可不想向宋徽宗爷俩学习,当俘虏坐井观天,你们想成为烈士的话,那就继续抵抗吧。”
江山是皇帝的,皇帝都不想抵抗了,大家还为谁而战?因此,元朝大军兵败如山倒,元顺帝及元朝大批贵族像丧家之犬一样望风北逃。
元顺帝只顾着自己逃跑,哪里还顾得上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蒙古后妃们。而且元顺帝后妃人数太多,都带走根本不现实。
元顺帝究竟有多少后妃?
《元史》中对顺帝后宫语焉不详,没有一个确切数字。
史载顺帝“后宫约千余人”,又载“顺帝宫嫔进御无纪,佩夫人、贵妃印者,不下百数”。
《庚申外史》还说顺帝“令诸嫔妃百余人,皆受大喜乐佛戒”,不管怎么说,顺帝的后宫人数是非常多的,嫔妃有上百人之众,比明朝任何一个皇帝后妃人数多。
这么多后妃是不可能都跟着元顺帝顺利逃跑的,那样只会影响元顺帝的逃命速度,只能不通知她们,趁着她们进入梦乡之后悄悄离开。
等那些嫔妃一觉醒来,她们的皇帝老公早就不见了踪影。
当徐达、常遇春率领的大军打到北京城下时,元顺帝早已乱了分寸。他连自己的安危都无法保证,命悬一线、仓皇而逃,连自己的后宫女人都没能全部带走,至于大批普通的民间蒙古女人,那就更是爱莫能助了。
这些女子无一例外,全都落到明军手中,成为俘虏。
除了在北京丢下一部分,后来跟元顺帝出逃上都和应昌的后妃也没有全部脱险。至正三十年(1370年)五月,也就是北京失守两年后,这些后妃在应昌被明军全部俘获。
这些落入明军手里的蒙古女子命运如何,朱元璋是如何处置她们的呢?
据说,朱元璋曾经专门为此征求大臣们的意见,但是大臣们众说纷纭,态度不一。
有人说,元朝统治近百年,杀了多少汉族同胞,我们现在应该以牙还牙,将这些被俘虏的蒙古女人们全部都处以极刑,为那些被杀的汉族同胞报仇雪恨。
当年元朝灭南宋的时候,也是这样做的。
也有人说,将这些被俘虏的蒙古女人贬为奴隶,让她们到大户人家当佣人,让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蒙古女人也尝尝被任由驱使的滋味。
还有人提议,把那些被俘虏的元顺帝后妃们赏给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把那些非元顺帝后妃的蒙古女人,赏赐给中下层军官当小妾。
他们满以为朱元璋听了会赞同,但是朱元璋连连摇头。
大臣们心想,我们的朱皇帝是不是想学习宋太祖赵匡胤好榜样,打算将被俘的元顺帝后妃弄到后宫自己享用?
朱元璋面对大家狐疑的目光,娓娓道来,说出了自己的处置办法,那就是让这些被俘虏的蒙古女人都全都恢复自由,何去何从,悉听尊便,让她们自己做主。
换言之,就是不想留下的,我们不勉强。想回蒙古的,我们明朝军队派人派车,将她们送回蒙古。如果真不想回北方吃沙子的,愿意留下来生活,我们也热烈欢迎,保障她们的安全。
不过,想要留下的蒙古女人,必须接受我们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她们要汉化,不能再继续保留蒙古族的习惯。
要学汉语,说汉话,还要读汉族书,衣食住行更要和我们汉人一样。
当然,其实这也不算什么限制条件。
蒙古男子是彪悍有血性的,随着元朝统治的灭亡,那些蒙古男子无论什么派系,全都逃到了大草原上,少有人留在南方。
如果蒙古女人选择留了下来,再想找个蒙古男子婚配比登天还难。
而且,她们既然选择留在中原,那就是认可汉族的一切,不用说就会按照中原的习俗生活。
她们嫁人的话,也只能嫁给汉人,只需要嫁个懂她、爱她、疼她的男人就心满意足了,还有什么要求?
众所周知,蒙古人统治下的元朝,没有推行民族平等制度。他们把全国百姓划分为四等:
第一等是蒙古人,属于元朝统治阶层,地位最高。
第二等是色目人,主要指西域人,是最早被蒙古征服的,如钦察、唐兀、畏兀儿、回族等,另外,蒙古高原周边的一些较早归附的部族,也属于色目人,如汪古部等。
第三等:汉人,这里指淮河以北原金国境内的汉、契丹、女真等族以及较晚被蒙古征服的、四川、云南(大理)人,东北的高丽人也算为汉人。
第四等是南人,指最后被蒙古征服的原南宋境内各族(淮河以南不含四川地区的人民)。他们社会地位最低,生活最穷苦,受到多重压迫和歧视。
朱元璋老家是安徽凤阳的,位于淮河中游南岸,属于南方的南人,社会地位最低,饱受蒙古人剥削。
民间也有这样的传说,蒙古人拥有对领地上汉人新娘的初夜权,因此汉人的第一个孩子都要摔死。蒙古统治者担心百姓造反,多家老百姓才能拥有一把菜刀。
元朝法律规定,蒙古人杀死一个处于第四等级的南方汉人,不承担刑事责任,只需向元朝政府支付相当于一头驴价格的罚款就行。
若是比较富裕的蒙古人,那就可以为所欲为,想杀多少就杀多少了。
别的人不说,朱元璋的父母,就是在元朝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压迫下死去的。死后老两口连个埋葬的地方都没有,幸亏一个地主好心,给了他一块地皮,才没有抛尸荒野。
朱元璋要是生活幸福家庭美满,也就不会冒险造反了。
因此朱元璋对元朝统治者,恨之入骨,有深仇大恨。
然而,朱元璋对蒙古女子的宽容政策让人没有料到,文武大臣非常纳闷。对待曾经的仇人蒙古人,我们的朱皇帝实在是太仁慈了,简直是“以德报怨”。他们想不通,朱元璋这样做的初衷是什么。
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在 《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二十二.户部七》曾经颁布过一个规定:“令蒙古色目人氏既居中国,许与中国人家结婚姻,不许与本类自相嫁娶,违者男女两家抄没入官为奴婢。”
这个规定的意思是,蒙古女子如果选择留在大明,只能够与汉人通婚,而不能与蒙古男子通婚,否则会被充为奴籍。
由此可见,历史事实确实是这样。
那么朱元璋这样做的初衷到底是什么,是仁慈还是居心“险恶”?
有人说朱元璋这样做是仁慈,他恨的是元朝统治者,跟普通百姓无冤无仇,他要团结大多数人。
其实朱元璋那样做不是仁慈,主要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确切地说,朱元璋那样做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人口增长,二是为了同化蒙古人、促进民族融合。
皇帝是要靠百姓纳税养活自己的,没有了百姓谁来负担税赋,养活王公贵族、文武百官和军队士兵?
明朝经历了那么多年的战争,人口锐减,土地荒芜,需要人耕种。而人口减少的,很大一部分是男丁,因为上阵杀敌的都是男丁,是劳动力。如果让蒙古女人留在中原,嫁给汉人,一个男的就可以娶几个老婆,就能迅速生息繁衍,让人口出生率蹭蹭升上去,有利于恢复经济。
经济恢复了,明朝的统治就更容易维持下去了。
其次,留在中原的蒙古女子多一个,留在漠北的蒙古女子就少一个,此消彼长。汉族的生育率上去了,蒙古族的生育率就下去了。
这样就能削弱蒙古军队战斗力,让蒙古血脉慢慢淡出整个大明,使归顺的蒙古人不能不一心一意。
不得不说,朱元璋这项规定十分高明,是大智慧,是高屋建瓴。
其实朱元璋为了维护明朝统治,在执政初期的民族政策也是非常开明的。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一改元朝统治者是“鞑虏”的说法,首先承认了元朝是正统,“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臣父子及孙百有余年。”——《明太祖实录》
这就极大地争取了蒙古人的支持,反过来让他们承认朱元璋的统治,确实是一个高招。
朱元璋还曾经说,报国不分先后,“宗室来降者皆授以官”。
最值得一说的是,他还以颁布诏令的方式大力提倡民族平等,“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 (《皇明诏令》卷1)
对于蒙古人,他比努尔哈赤对待汉人的态度要宽容得多。
比如,即使蒙古女子不遵守规定,也只是被发配去官家为奴;但是在清朝,如果男子不剃发的话是要砍头的。
总而言之,朱元璋针对蒙古人的政策不仅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巩固了明朝统治。
朱元璋虽然残暴,但那主要是对那些他担心分权的功臣,对平民百姓还是比较仁慈的,这才能让明朝统治长达270多年。
明朝并没有像秦朝、隋朝那样短命,这绝不是偶然的,跟朱元璋制定的早期民族政策不无关系。
标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