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江苏省人社厅获悉,省人社厅积极应对疫情快速响应、主动服务,聚焦就业、企业、产业急难愁盼,发挥职业技能培训稳就业、防失业、促创业的积极作用,大力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赋能专项行动15条。
“技能提升稳岗位”方面突出“打得开”
大规模开展企业职工培训。根据国家部署,允许具备条件的地方再拿出4%左右的失业保险基金结余用于职业技能培训。向受疫情影响、暂时无法正常经营的中小微企业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采用订单式、定向式、项目制等培训方式,大规模开展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特别是面向企业转岗员工推广储备性技能培训,实现“转岗即能顶岗”,切实增强企业职工适岗转岗的技术技能素质。全年完成补贴性技能培训125万人次以上。
加强急需紧缺职业培训。发挥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紧缺目录引导作用,建立按需定训、因人适训、及时参训的开发管理机制,优先选择就业供给关系紧张、稳岗稳企效果明显的职业(工种)纳入市级目录,及时向社会公布。扩大紧缺型技能人才培养规模,提升高技能人才培训比例,加大补贴力度,简化申领流程。
实施数字技能提升行动。将数字技能人才培训培养情况,作为各地技能人才项目评选、技能人才工作推进情况的重要参考条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围绕“智改数转”与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加强项目对接、敲定合作事项,共同开发数字技能培训课程资源,联合打造一批功能突出、资源共享的区域性数字技能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培育更多数字经济实用人才和数字技能熟练劳动者。全年开展数字技能培训10万人次以上。
持续培养企业新型学徒。聚焦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通过举办政策宣讲会、搭建对话平台、即时备案审核等举措,进一步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鼓励引导企业特别是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组织新招用职工和转岗职工开展新型学徒培训。全年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2万人以上。
“就业培训提素质”方面突出“贴得紧”
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技能培训。结合当地行业、产业用人需求,精准发布补贴性培训信息,密集提供公益性培训服务。按规定将农村转移劳动力、新生代农民工和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作为就业技能培训重点,加大培训支持力度。在制造业、建筑业、餐饮业、家庭服务业等就业容量大的行业领域,投入更多优质培训资源。全年开展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33万人次、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9万人次,开展家政企业职业经理人培训1000人。
建立技能培训快速响应机制。支持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与行业协会、用人单位、技能评价机构、劳务输出机构等资源贯通,流程衔接,构建“1+1”“1+N”培训就业合作机制,提供从技能培训到技能评价、职业指导、就业上岗的全流程化服务,帮助劳动者快学技能,尽早就业。
深入推进创业培训。以创业带动就业,继续实施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面向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劳动者,持续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素质培养、创业项目指导,并加强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和项目库建设,做好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享受等跟踪扶持服务。全年开展创业培训12万人。
“线上培训强供给”方面突出“转得快”
积极推广线上培训模式。广泛运用“互联网+”“智能+”“职业培训电子券+”等手段,变革创新培训方式,整合社会优质培训资源,推动线上线下培训深度融合。面向社会遴选优质线上培训平台和数字培训课程,全省联动发布线上培训平台机构目录和课程推荐目录,指导目录内培训平台为企业量身定做个性化线上培训服务,以及面向就业重点群体免费开放培训资源。对参加线上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课程培训合格证明的学员,支持给予培训补贴。全年开展线上培训10万人次以上。
完善全省职业技能培训管理系统。建设全省统一的职业技能培训管理系统,完善培训政策发布、信息推送、培训报名、补贴核发、培训与就业信息匹配等功能,建立实名管理、全程留痕、记载准确的职业技能培训人员信息数据库,加强职业培训资金全流程监管,提高职业培训信息化、精准化水平。
“校企合作促发展”方面突出“融得深”
有效引导就业精准开展实习。广泛营造公平就业环境,不得设置妨碍技工院校毕业生平等就业、公平竞争的报考、录用、聘用条件,多措并举鼓励技工院校毕业生技能就业,投身实体经济。制定技工院校学生就业实习指导意见,鼓励用人单位安排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匹配的岗位,吸纳技工院校学生实习实训。学生实习实训经历,经认定后可转化记录为相应的教育学分。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技工院校入企办学、入园区办学,全面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支持技工院校更多承担政府补贴性培训任务,重点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培训、安全技能提升培训和数字技能普及性培训。依托技工院校建设高质量公共实训基地,积极面向社会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服务,高质量组织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全年技工院校开展社会化培训40万人次以上。
组织“百企万岗技校行”活动。深化苏皖、苏豫、苏陕等技能人才合作,开展省、市、校、企多层次对接交流,推动校校、校企合作办学,优化技工院校育人模式,创新就业协作方式,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吸引更多省外技工院校学生到江苏学习深造、岗位实习、就业创业。
“多措并举优服务”方面突出“沉得下”
集成力量下沉。组织动员人社部门技能人才工作条线、技工院校和培训评价机构工作人员、技能人才专家库成员,联合组建“千人千企服务团”,建立定点联系服务制度,聚焦产业链重点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企业,及时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攻关和经办指导等便企惠企服务。
强化管理服务。建立健全培训评价机构信用管理制度,将用人单位、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和职业技能培训、技能人才评价机构等,依法纳入信用管理范围。定期发布面向社会服务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目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目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计划等清单,有利于劳动者准确掌握信息、便捷参训参考。推进特级技师评聘试点,加快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备案进度,鼓励更多用人单位自主开展评价,帮助企业职工通过技能等级认定实现长技能、稳就业。
丰富评价资源。以数字产业、新兴职业为重点,多部门联动,加快推进技能人才评价技术资源快速响应重点开发修订项目。针对社会需求量大,操作易上手、好就业的地方特色产业,开发一批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帮助更多劳动者通过“微技能”拓展就业空间。(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赟)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