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山居笔记》:
我们为何需要治愈
(资料图)
文/刘军
文学的功能和写作的功能并不重叠,两者之间其实存在着一条鸿沟。对于前者而言,指的是作为文学的完成品所具备的社会性功能,它拥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双重内容。所谓确定性指向的是现有的理论归纳的成果,即审美、教育、认知这三个基本的功能,所谓不确定性则对应的人们的常谈——"说不完的莎士比亚”。对于后者来说,写作的功能主要针对作家而言,即文学写作到底意味着什么。厘清写作的功能,作家的传记和访谈构成了重要的参照系,写作的功能有几许?也是个人言亦殊的问题,根据现有的线索,这个问题的答案集中在两个层面,一个是对抗,对抗时间的侵蚀(张爱玲晚年),对抗孤独(普鲁斯特),对抗苦难(米沃什),对抗病痛(桑塔格晚年);另一个则是治愈,治愈童年的创伤,抚慰成长路上的伤痛,鲁迅的《朝花夕拾》,沈从文的《边城》,皆具备这种治愈功能。黑暗中的天才也需要舔血,以文字的形式包扎伤口。
文学是一种疗救,诊治的首先不是读者,而是作家自身。对抗也好,治愈也好,皆是作家留下的精神气息,它们是文学症候的构成部分。近日,作家青青的散文集《王屋山居笔记》由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也是我最近读到的第三本字数恰好是18万字的散文集,前两本则为周晓枫的《幻兽之吻》和苏沧桑的《纸上》。王屋山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其声名源于古老的神话寓言而路人皆知。居于省城的青青以派驻记者的身份抵达济源,五年的光阴下来,与一座山得以结缘,折叠的人与事,还有王屋山四季的光影投射到内心所激起的波澜,不断积累成呼之欲出的形状。一句话总结,山中四时,植物的独特气息,构成了她提笔创作的酵母。
《王屋山居手记》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山居,对应着对城市生活的治愈;一个是植物,对应着对童年的治愈。之所以会有治愈行为,这是因为内心的情感和感知尚未被世俗完全摧毁或者同化,因为自我还保留着童年伤口的新鲜经验,掩藏起来的心之所喜、所想、所望逐渐沉潜到个人潜意识层面,如同岩缝间的清泉,遇到合适的契机,就会涌出地面。青青笔下,山居生活既是城市生活的对立面,也是一种补充。山中的探访、游历、倾听等等生活形式,充溢着让时间慢下来的细节,而缓慢恰恰是对急速和善忘的最好治愈。这本散文集的前两个小辑,《看山》和《访树》所记录的就是作家山居生活的方方面面。青青以清丽的笔触刻画了黑夜、星光、动物鸣叫、古树、寺庙、繁花等等景物,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物不是作为景观而存在的,作为心灵化的对象,它们散发出作为洗濯用的清水的模样。举例来说,集子的第一篇散文和第二篇散文,《山静如太古,日长如小年》《谁把黑暗照得透明》,分别指涉了两个主题,一个是光感,一个是颜色。在城市这个巨大的文明容器里,光感和颜色的过度生产造成了人们自然本性的消失,就像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导致了人类行走功能的退化一样。而对于功能的退化来说,多数人习焉不察,且习惯成自然,但在少数人那里,光感和颜色的自然本性的丧失则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比如睡眠质量,比如视觉享受,比如其他的美学感受等等。这两篇散文记录了山居生活对自我的抚摩和激活,并集中于对山中暗夜的勾勒上,一方面是单一色调对注视的调整,一方面是黑暗中的沉静激发了久远记忆的回归。这样的机遇,一次深刻的体验就已经足够。青青调动了诸多的知识储备和个人记忆,着力还原黑夜对身体功能的重新调试,还原黑夜的象征功能。因为沉浸和静止,独特的感知得以建立。约翰·巴勒斯说过,一只鸟的歌声含有其生命的线索,并在它与听者之间建立起某种理解与同情的情感。这种特别场景中生发出的特别关系,波德莱尔曾以交感说加以提炼,人是象征森林里迷路的孩子,通过交感作用,人重新获得自然的启示,进而找到真正的自我。诗人的言说可能过于高扬,但是大自然的治愈功能,这是很多城市人皆感知深切的。
《莳园》《种花》是这本散文集另外两个小辑的内容。在这两个小辑中,作家跳开了山居的内容,而是回到日常生活的细节,小小的自我的园子,各种各样的植物,构成了书写的内容。植物有代谢,我们看见的样子总是无恙的,它们的味道、颜色、观感、气息最终的落脚点,却是故乡南阳的乡下。稍显孤单的三间房子,奶奶,童年的"我”,还有家畜的叫声和各种植物的呼吸,当然,甜蜜的气息之外,还有那个特定的"空无”。最丰满的植物在幼小的心灵里占据,但始终无法填充或者替代那个"空无”,所以,成年之后,一切植物的气息都有着特别的味道和特殊的含义。
原生的植物皆有其禀性,如同青青笔下的桂花树,如果在挪移的时候,朝向太阳的方向不对,抑郁的因素就会从内部增生。在这个世界上,听的懂心跳往往是一种修辞,而听的懂植物的生长,则一定是懂得生命的人,这与文化无关,它是直觉的果实。正如《吃进身体的花》中奶奶的行为细节那样,春天的时候,她不折枝,她只摘下槐花的花串,因为朴素的奶奶懂得,"那样树会疼”!
作者简介
刘军,文学博士,散文批评家,现居开封。
友情支持
鸣谢
濮阳华源鑫能电力公司
河南律泰律师事务所
年度执行主编:李啸
编 辑:小苒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