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 >

当大自然感动了我们 ——解读张占仓先生诗作《金秋之金何处寻》

时间 2023-02-18 05:45:05 来源:顶端新闻  


【资料图】

秋天,天高气爽,丹桂飘香。广袤的大平原上,大片大片的高粱红彤彤的,一块一块的谷子黄 澄澄的,泛着金色的玉米棒子,一串一串地挂在玉 米秆上,看上去格外叫人喜欢。什么是田园风光? 什么是乡土景象?什么是“我言秋日胜春朝”?你 往田埂上一站,一切都心知肚明、一目了然了。秋天,在庄稼人眼里,是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是欢庆“五谷丰登”的季节。为此,国家还把每年二十四节气中秋分这一天,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秋天里,五谷成熟,瓜果飘香,田野里弥漫着一派金黄景象。在我的记忆里,秋天是灿烂的、美好的,秋天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大自然的无限风光、万千气象,还让人们感受到一种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成就感和无尽的幸福感。看来,从古至今人们把秋天称作“金秋”,那是对秋天发自内心的崇敬与赞美。秋天像金子一样的闪光,秋天像金子一样的宝贵,秋天像金子一样的振奋人心。但是,我向来没有想到金秋的“金”字,还有一层更深厚、更贴切、更现实的含义,而且这一层含义不只是我,甚至是大多数人往往在不经意间,被忽略得无影无踪、无声无息、无牵无挂,头脑里压根就没有一点“影子”和“念想”。就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容易忽略日出日落,忽略斗转星移一样,从来就没有把这些眼皮子底下的自然现象放在心上。张占仓先生的一首《金秋之何处寻》,像是从高处、从陌生地,吹来的一股清新的风,让我眼前一亮,精神大振,如同大梦初醒。在我固有的思维里,金秋之“金”遍地皆是,信手可以拈来,用不着去找,更用不着发愁到“何处寻”。单单从诗的标题看,真有点“杞人忧天” 的意思,不会是故弄玄虚、“多此一举”吧?当我顺着作者的思绪一口气读下来时,我才真正意识到金秋之“金”,何等的珍贵、何等的需要、何等的难寻。况且,再难、再不易得到,对于每一个想要 活着的人来说,也是必不可少、非寻不可的。登山,是一种美好的向往诗一开头,直奔主题写道:“金秋之金何处寻,代指秋季传佳音;若问当今新含义,健康快乐才是真。”在作者笔下,金秋之“金”的含义是多重的、丰富的、无边无际的,一个“金”字把大千世界,把人世间一切美好,一切精华,都囊括进去了。但是,作者的本意及写作的指向,并不在这里,也就是说,作者要让人们关注,要让人们思考,要让人们寻找的,不是物理世界的“金”,而是精神世界的“金”,是当今新含义的“金”。 在作者眼里,满坡庄稼是金,遍地飘香是金,五谷丰登是金,果树挂满枝头是金,六畜兴旺是金。但是,放眼望去,青山绿水难道不是“金” 吗?田园风光难道不是“金”吗?秋色、秋风、秋雨,难道不是“金”吗?“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难道不是“金”吗?一个走出乡下生活的困苦,已经牢固生活在城市文明的人,恐怕对青山绿水、田园风光,对金黄的谷穗和耀眼的朝霞,会更有感情,更有爱意,更值得眷恋的。接着,作者写出了对金秋之金的第一层含 意:“自然之金天地间,天高云淡秋宜人。”一句话,就是告诉人们敞开胸襟,迈开双脚,走近大自然、拥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千变万化,感受大自然的风光秀丽、风景如画,领悟大自然的无穷能量、无限魅力。人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徜徉在大自然中,陶醉在大自然中,人们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但是,真正热爱大自然,读懂大自然,能够心甘情愿地把自己融入大自然,至真至诚地甘心做 大自然的守护人,与大自然朝朝夕夕相依为命的人,可以说不是太多。因为人们早已习以为常了, 早已满不在乎了,早已不把大自然当回事了。甚至,有的人乐意待在城市里,常年不与大自然接触。这种自我封闭,这种疏离与隔膜,早把田园,早把乡土,早把大自然甩到脑后了。这些人只是满足于在电视剧里,欣赏乡土风景,坐听田园牧歌;只是习惯于隔着玻璃窗看叶绿叶黄、花开花落;只是在下雨、下雪天,淋上一点雨、捧上一把雪。在大自然面前,仿佛只是雾里看花,隔岸观景,自己竟然成了“局外人”,成了与己无关的匆匆“过客”。我们国家围绕“绿水青山”“生态文明”这篇文章,也是走了一大段弯路的。由此看来,人们对大自然的亲近与崇敬,远远不如古人。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常年生活在大自然之中,与山水为伴,以旷野为邻,拜竹林为友;日月经天,江河奔流,峰峦叠翠,虫鸟齐鸣;得山水之清气,极天地之大观,尽享大自然的宽厚、纯净、清静与淡雅。东晋诗人陶渊明热爱自然,回归田园:朝披云霞,夕沐余辉,鸟雀展羽,秋菊绽放,流水潺潺,原野无垠,瓜果满园,家有天伦。田野里郁郁葱葱,山坡上花红柳绿,大自然的万千气象,给了陶渊明以慰藉与欣喜。这种田园生活,这种乡土情结,这种人生乐趣,在他的诗句中多有吟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是一个大自然的崇拜者与敬畏者。他在书中写道:“人是宇宙整体的一部分……我们的任务就是要通过拓展自己的体悟与同情,去拥抱一切生灵、大美自然,从而把自己从牢笼中解救出来。”我很羡慕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他们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每一代人在生活中都必须留下能够维持七代人生存的资源。所以,他们对大自然有着许多禁忌和神秘的信仰,其中视树为神,不能对树有任何不恭。这种生态理念,这种生存意识,实际上是人类生活的至高境界。“自然之金天地间。”亲近、热爱、尊重大自然,营造优美、和谐、清新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刻不容缓的责任。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人与大自然的疏离越来越严重。人们光顾舒服,光顾享受,在大自然面前,只求索取,不求付出,随心所欲,我行我素,总想不费一点力气,能随手捡个大便宜。如若不下大力气改变这种状况,扭转这种局面,人类必将遭到大自然更严酷、更无情的惩罚。近年来,全球出现的特大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就是活生生的例证。让我们记住作者写的“自然之金天地间”,走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拥抱大自然的人,心中必然有“金”, 脚下必然有“金”。拥有“自然之金”的人,必然是人世间高尚的人,智慧的人。“周末爬山浴阳光,寸金难买寸光阴”“攀爬流汗积能量,登高望远醉开心”。这是诗作“金秋之金”的第二层含义。我不知道作者是从什么时候养成的登山习惯,但我知道他在花甲之年,利用周末时间登山,在通常情况下,年年坚持从未间断过。大概源于他在上大学时学的是地理学专业的缘故,他对高山、河流,对大地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总是有着一种特殊的视野和一种特殊的感情。当然,学地理学专业的不一定都喜欢登山,应该说,作者是个特例。登山,是一种心灵的抵达英国诗人库泊曾说:“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这句话是说乡村与大自然是神性的,城市是物质的。当你站在城市的立交桥上,面对川流不息的车流、人流,与你站在村庄的月光下,看那若隐若现的原野,看那一片一片绿油油的麦地,心情肯定是不一样的。作者是从乡土走出来的,他对乡土的那份深情、那份挚爱、那份童年时代留下的记忆,深深地铭刻在心里。当他上了大学、到了城里工作后, 他把对乡土的那份深情,那份挚爱,成倍成倍地放大了,扩展了,渗透了。特别对于大山大河,对于高高低低的峰峦丘壑,他更是情有独钟、喜爱有加。人与人之间是讲情感的,大千世界里,万物皆有灵性。人与高山,人与河流,人与花草树木,皆是有感情的。翻开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在那些作家们的笔下,怀念一座山、怀念一条河, 怀念一棵树,怀念一种花的抒情文章,成篇成篇的,好多文章都成了人们传颂的经典。李白说,庐山是一只紫烟缭绕的香炉,还有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杜甫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临大山,作者是把大山当作老师、当作朋友、当作难舍难分的知己的。登山,是人与大山的互补与互动。作者把登攀的过程,作为与大山沟通交流情感的过程,作为把自己融入湖光山色的过程。大山从不拒绝对它的亲近,对它的爱;相反,还会给人一种情感的力量,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两者相辅相承,相得益彰。泰山脚下的登山入口处,古人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登山必自”四个大字。意思是说,登山者必须由此拾阶而上,也有文人说,是来自古书上的一句话“登山必自卑”,以石碑的“碑”代替“卑”了。每次走近大山的怀抱,让你热血会为之奔涌,精神会为之振奋,沉闷之气会一扫而光。眼前忽而曲径通幽,忽而豁然开朗,忽而山穷水尽,忽而柳暗花明。这种时时都在发生着的变化和变幻,像似影视镜头一般不断地切换着你的视觉和感觉,让你仿佛置身在人间仙境中穿行。几座山头,几道丘壑,几片白云与花香,当然自在,有时还会发出许多人生感悟。作者喜欢春天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活力。夏日里烈日炎炎、 绿树成荫,在崇山峻岭间充分享受,那份难得的热能与汗流浃背的滋味。秋日里天高云淡,视野开阔,站在高高的山峰上,烟云缭绕,秋风拂面,眺望远方,心旷神怡。冬日里登临大山,又有一种刺骨的寒风带来的“万花纷谢一时稀”的宁静与安然。就是在这不同的季节里,作者在一次次攀登的过程中,去寻找那种纯真的情感,去开阔自己愉悦的心境,去接纳大自然独有的阳光雨露与万千气象,去获得那种赏心悦目的、美的享受。试想,能够与大山建立深厚情感的人,能够对大山了如指掌的人,他身上的情感分量、精神能量,该有多么实在、多么深厚、多么持久。登山,是一种生命的体验大凡登山者都喜欢避开游山玩水者,另选路线,独辟蹊径。作者喜欢在崇山峻岭,在深沟峡谷中攀登。眼前一片莽莽荒山,人迹未至,或者先人曾留下过征战的足迹,但是早已被历史的尘埃淹没了。要登临其山顶,跨越其险谷,在悬崖绝壁上攀爬,必须全身心地、全神贯注地,在乱石奇峰中寻找可登之处、可行之途。每迈出一步,每接近山顶一程,都要找出自己脚下和自然环境的最佳结合点。由此可见,登临者即探索者也。 如果没有足够的毅力,没有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决心和信心,一句话,没有开拓探索精神,是做不了一个真正的登山者的。有时遇到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径石多变,草木无序,可行之处总是忽上忽下,忽高忽低、曲折盘旋,出没无常,每走一步都要抬头看看山势,望望高峰,以阳光为对照物,审视自己的方位,确定前行的路径。这种开拓者的快感,这种探索者的锐气,只有登山者才 有这种人生的体验。另一种人生体验,就是登山者把艰难踩在脚下,把要达到的高度定格在脚下,此时,尽管累得筋疲力尽、大汗淋漓,尽管饥渴难忍、举步艰难。但是,那种终于如愿以偿的喜悦,那种作为一个征服者的自豪感,瞬间,从心底油然而生。登山者的每一步,每一程,都是用毅力和信心、力气和汗水换来的,都是一步不拉地迈过来的,都是来之不易的。身上流有多少汗水,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对大自然的深情。这种生命体验,这种人生经历,这种生活滋味,非登山者莫属。登山,是一种境界的追求高山,是大地的脊梁;河流,是大地的血脉。世界上的每一座高山、每一条河流,都是独一无二的、无一伦比的。神秘,是高山、河流永远的面纱;大美,是高山、河流永远的底色。苍茫大地背负着的山山水水,是大自然为人类专门创造的一部“过滤器”和“清洗机”。人,一旦进入山水,走近大山的怀抱,巍峨的山峦,险峻挺拔的山峰,显得那么雄伟,那么高大,那么苍茫神奇。相比之下,人在大山面前竟然那么渺小,那么微不足道,无论是体量或是重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登山者只要一迈开脚步,很难让自己停下来,甚至到了“四大皆空”“物我两忘”的境地,仿佛把一切都置之度外了。此时,容不得你看别的、想别的,大山的景观,大山的丰满,大山的魅力,早已把你吸引了,迷住了。大山之美,可以满足你的所有想象。在与大山的亲近中,在与大山无声无息的心灵对话中,过滤了心中的忧愁、苦闷与烦恼,清洗了心中的一切欲望与杂念,平时表现出的那种不耐烦、浮躁,那种随心所欲、漫不经心,也已消失得无影无踪。还有曾经的压力与痛苦,也被大山稀释了,化解了,置换了……展现在人们眼前的,竟是另一番景象:林木重重,花草漫漫,清风徐徐,流水潺潺,如诗如画,如梦如幻,似丝竹之音,如琴弦之声,给人一份淡泊,一份旷野的宁静。于是,心变得透明、平和、舒展,既实实在在,又空灵飘逸,既隐隐约约,又明明朗朗。说白了,人生在世,看透了,想透了,悟透了,真是什么都不奇怪,什么都存在可能性与不可能性。那些利益场上的角逐,那些世俗冲击下的诱惑,那些明争暗斗的手段,显得那么可笑、浅薄、无知……登山者看问题果然一针见血:没有山水的大自然,是没有生机与活力的;没有山水的人生,是没有光泽、没有意思、没有滋味的,也是没有诗意的。那些远离山水的想法,是荒唐的、幼稚的、不切实际的。登山,不仅是一种户外运动,也不仅仅是一种生活姿态, 一种兴趣使然,它也是一种人生修炼,一种人生品格与品位的浸润。那种意志的磨砺,那种心态的拓展,那种毅力的锤炼,那种“暮色苍茫看劲松”的向往,正是意味着人生境界的提纯与提升。登山者都是怀揣着人生“秘密图纸”的人。他们的每一次远行,每一次攀登,每一次成功,都是一次对“秘密图纸”的破解。我们什么时候走 进登山者的行列,能够从他们手里接过这张“秘密图纸”呢?诗作的第三层含义,就是美好生活在于简单,简简单单才是“金”。绚丽趋于平淡,复杂终归简单,大巧至于朴,浓后至于淡。简静,乃简约沉静,即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道至简。有人说看人要简单,看事要复杂。人世间为什么叫“人间烟火”?人生为什么叫“多味人生”?岁月为什么叫“沧桑岁月”?就在于它们都“很不简单”。正像农村有一句话: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如何把复杂、把不简单,过得轻轻松松、简简单单,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哩。这也是诗人给我们出的第三道题目。除了客观上“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世事逼着你变得复杂之外,生活中绝大多数时候是自己把自己变得复杂了。比如,该放下的老是放不下,该舍去的老是舍不去,该减去的老是把减法当加法。 终日里,心里塞得满满的,肩上背得满满的,脑子里装得满满的。干得很累,生活得很累,活得也很累,累在苦闷,累在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有的人只图拥有,这也想拥有,那也想拥有,天底下如此之大,你能拥有得了吗?况且,你凭什么本事去拥有呢?于是,就铆足劲、拼着命,去努力、去争取、去获得,着迷在过程中,着迷在累中,着迷在就差一步上……因为,一个一心想拥有的人,就不会有彼岸。只有驿站,永远也不会有家。一心想拥有者的痛苦,就在于不能说服自己,不能解脱自己。于是,自己给自己加压,自己给自己过不去,自己给自己作战,屡战屡败,败得一塌糊涂、不了了之。等到想明白了,想透彻了,也差不多到了生命的尽头。生活中就有这种人,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作家陈忠实曾经深情地写道:“人凭什么活着?”接着,他给出的答案是要凭“精神”。在他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从来不在于物质上的富有,而在于内在的精神素养。当一个人把素质与文明深植于内心的时候,他的作为,他的言行举止,就会显现出他生命的淳朴与灵魂的高贵。人生易老天难老。太阳天天照样升起,时光的落叶在我们脚下渐渐堆积,岁月多么残酷,转眼功夫就能让你的满头青丝,变成苍苍白发。这就是“必然”,谁有天大的本事也成不了“偶然”。 其唯一的选择,只有成长,让生命进入佳境。对大自然懂得关爱与呵护,懂得共生与共荣,才能拥有一份纯粹的、圣洁的感情。不管这种感情是甜美的恋慕,或是倾心的投入,应该说都是很有底气的。作者经历了人世间的风风雨雨,迈过了生活中的沟沟坎坎,破解了人们生存的普通困境,自然而然地揭示了生命的本质与生活的真谛。最终得出了一句“美好生活很简单”的朴素的结论,道出了平平凡凡才是真,简简单单才是“金”。谁能借助于大自然的浮力,把自己当风筝放了起来,那就离简简单单不远了。诗人的品质在这里闪现出了光芒。登山,是一种别样的满足与享受诗作的第四层含义,就是快快乐乐才是真。快乐,少不了好心情、好心态、好脾气(性格)。这 “三个好”,都离不开两个字:“满足”。乃知足者常乐也。我在周口关帝庙看到一幅古人雕刻在石头上的一幅画,画的上方有一首诗很有意思:人家坐轿我骑驴,后面有个挑担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在自己。人生在世,过日子比树叶还稠。如意的时候十有一二,不如意的时候十有八九。事事都能称心如意,件件都能心满意足,除非是供奉在庙堂上的那尊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别迷啦,不要把快乐的钥匙交给别人,要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这才叫聪明,才叫明白人。生活中真正快乐的人,也是情感单一的人,欲望单纯的人,心底纯净的人。纯净得就像一杯白水,一股清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一年有四季,哪能没风雨,风雨中保持住自己的那份宁静,那份淡定,那份单纯,就蛮不错了。想得开才能放得下,心宽才能量大,登高才能望远。能够在难中求易,在苦中求乐,在遭厄运时求坦然,这就是人生智慧、人生境界。善于把喜悦传递,善于把幸福放大,善于把日子当“歌”唱,这才是生活中的强人、高人、智人,才是不同凡响之人。相比之下,有的人没有一点兴趣爱好,没有一点生活激情,从早到晚板着个面孔,动不动就是别人的不是,总觉得别人对不住自己,总爱与人攀比,与人争高低,一星点小事斤斤计较,既不让人也不容人,在世人面前老是觉得心里不平衡。这种人看上去精明得很,实际上心里糊涂得像 “一盆浆”一样。他即便说到天边,即便能耐再大,谈何快乐?谈何幸福?他的所思所想,他的所作所为,纯粹是在消耗自己、矮化自己、毁灭自己。用理智的眼光,用成熟的心态,去坦然面对人生,面对世间万象,至少不再是那么贪婪,那么狂躁,那么不自量力和不切实际。快乐即是人生态度、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人生格局、人生智慧。一位八十岁的老人坦言:八十高龄正青春,怎么开心怎么活。这句话说得多么到位、多么漂亮,多么温暖人心。诗作的第五层含义,也是这首诗的主题指向,就是“金秋之金”的落脚点——体魄健康是真金。也就是说健健康康才是金。说来说去,没有个好身体,没有个好心态,没有个好心情,一切都等于“零”。但是,如果没有登高远眺之金,天高地阔之金,置身绿水青山之金,饱览田园风光之金,天然氧吧之金,心旷神怡之金,简简单单之金,快快乐乐之金,何来的健健康康?何来的体魄健壮?又何来的福寿双全?作者借助金秋之金,是让人们去寻找、去争取、去追求,其目的是让人们行动起来,走近乡土,走近山水,走近大自然。去沐浴灿烂的阳光,去呼吸清新的空气,去感受大山的性格,去吸吮大地的乳汁。只有动起来,才会轻松起来、快乐起来、幸福起来,健康的旗帜 才能高高飘扬起来。这就是天地之大美,人间之大爱,生活之大道,岁月之大观;这就是实实在在的、饱饱满满的“金秋之金”。寻金不分老幼,寻金不分先后。不要紧,我们都有力气,我们都还能动,记住两个字“活动”,要活就得动。我们都是寻金人,寻金者贵在“寻”也。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柏拉图的观点很鲜明: “走近大自然,就是走近真理。”他还主张:“好诗要理性,好诗要真实,好诗要有精神向度。”占仓先生的诗,立足于大自然又不单纯展现大自然,而是在精神层面上沟通融合了大自然与心灵、社会与人生,传递的是自然景象在心灵中的投影与回声,是高山流水、万木葱笼触发的真实感受与生命体验。他仿佛是在用一颗心,与大千世界进行交流和对话,在辩证的情思中,在生命质量的追寻中,便自然而深刻地隐喻了一种积极的生命哲学。 由此,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与想象的空间,给我们投射了一束绚丽的光亮。一首诗能让人沉、思考、顿悟,能让人听到多元的声音,特别是心灵的声音、思想的声音,就是好诗。一位哲人说过,当一个人到了花甲之年以后,仍然动笔写诗的话,那么他的作品必然是有历史感的。这句话我很赞同。一个人到了这个年龄,经历了那么多事,走过了那么多地方,有了那么多身份和头衔,面对各种各样的岗位转换、角色转换,要不停地、自觉地调整着自己。还有, 日益增长的年轮,也让他获得了一种人生的沧桑感、历史感,这样写出来的诗,虽然少了一些锐气和激情,却相应地,增加了思想的含量和人生的厚度与彻悟。天穹低回,人世苍茫。在生命的里程中,我们需要谋划、需要料理、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恐怕寻找“金秋之金”,是万万不可或缺、 不可忽略的。就像所有的鸟儿的梦想,都是为了飞翔一样。(作者:侯耀中,系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该文原发表在《中原文史》2022年第3期。经作者同意,在该处转发)附:金秋之金何处寻张占仓金秋之金何处寻,代指秋季传佳音。若问当今新含义,健康快乐才是真。自然之金天地间,天高云淡秋宜人。周末爬山浴阳光,寸金难买寸光阴。攀爬流汗积能量,登高望远醉开心。有坡有树有流水,负氧离子高千分。天然氧吧练心肺,免疫提升促健身。美好生活很简单,体魄健康是真金。2022年9月3日(星期六)到登封市君召乡黄龙洞登山有感。

标签: 自己给自己 田园风光 天高云淡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