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 >

莫言:所谓的高情商,是懂得边界感

时间 2023-02-17 19:05:40 来源:顶端新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者|樊登读书 ·张女子 主播 | 樊登读书 · 杨枪枪 读书君说: 今天是莫言68岁的生日,也是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11个年头。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 小学没毕业便辍学回家放牛,29岁才上大学。 却创记录,拿下了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 但也正是他的身世经历和成就,让他看清了世上的人情冷暖。 今天,读书君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人际关系的真相。 得了诺奖后的十几年来,莫言与很多亲戚断了关系。 在他的著作《晚熟的人》中,莫言讲述了成名后的遭遇: 突然冒出的一大群亲戚朋友,来家里"拜访”,想和他套近乎。 更甚者打着他的名号做黑心买卖,不惜损害他的名誉,使他万分寒心。 经历凡此种种,莫言的内心有了巨大波动,也如一面镜子,让他看清现实与人性。 正如俄罗斯作家邦达列夫所言: "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 成年人没有边界感,简直是场社交灾难。 与人交往,只有保持适度的距离,才能拥有舒适的人际关系。 这是一种格局和情商,也是成年人的基本修养。 作家周国平曾说: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而一切麻烦和冲突都源于想要突破这界限。” 我们生活中多数的烦恼,都源于人与人之间边界感模糊,最终,累了自己、冷了关系。 在《浮生六记》中,清朝文人沈复记述了和妻子芸娘恩爱半生,却又坎坷多艰的往事。 书中有这样一件事,让人印象深刻: 一天,芸娘收到沈复来信,请她为公公物色小妾、服侍老人起居。 看完信件,如果芸娘能换位思考,想想婆婆的立场和心境,她完全可以一笑而过、置之不理。 可事实恰恰相反,她听信丈夫操办起来。 得知真相后的婆婆,恨意顿起,心中有了嫌隙,婆媳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在芸娘身上,能看到很多人的影子: 父母事无巨细掌控孩子的选择、同事之间过多干预对方私事…… 他们总想倾其所有,一心为他人好,看似聪明,实则很傻。 没人愿意人生由他人来做主,而他人也无法替别人过一生。 《君子行》里说:"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懂得避嫌、有边界感,是对他人基本的尊重,也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而有边界感的人,往往更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颜宁和李一诺毕业于清华大学,一个是科学家,一个是女强人。 二人相识几十年,被称为"最强闺蜜”。 不过从她们初识起,就发现彼此是完全不同的人。 颜宁爱看武侠小说,李一诺却一心读书;颜宁喜欢看电影,李一诺从不进电影院。 尽管如此,两人谈起对方,眼里依然是满满的欣赏。 当年颜宁去美国任教很多人不理解,面对大众的质疑,李一诺回应:"她喜欢就好。” 面对自己儿女双全,而颜宁40多岁还不考虑结婚,李一诺也淡定地回答: "那是她的生活,我瞎操心什么心啊?” 真正的朋友,就这样尊重彼此的边界,进而才能成就惺惺相惜的情谊。 有人认为建立边界感是种排外,其实不然。 远而不疏是种能力,近而不入是种智慧。 明确自己和他人之间的边界线,是互利共赢的事。 当我们建立了清晰的边界,不仅你会感到舒服,他人也会感到轻松。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环节总是让人倍感焦虑。 饭桌上,被长辈们催婚催育,询问工作工资……在网上逛一圈,例子就不胜枚举。 前不久,"我拉黑了我姑姑”登上了热搜。 视频中,女孩表示: 姑姑看着她长大,两人的关系特别亲,但越亲近就越不可避免地要承受姑姑的"调侃”。 她做过整容手术,姑姑便时不时地在她的脸上挑毛病。 更让她受不了的是,姑姑还因此给她起外号。 她多次提醒,但对方根本没当回事。最后,她回怼姑姑,并将她拉黑。 视频发到网上,引发了不少网友共鸣。 作为亲人,往往打着"好心”的旗号,模糊了边界,听不懂"弦外之音”,看不到"隐性规则”,感受不到"欲言又止”。 因此交往中才出现了这些尴尬时刻,让我们像窒息一般难受。 所以说,成年人的边界感就像空气,消失了才知道有多重要。 自以为熟,往往早出隔阂;关系越熟,分寸越不可失。 在与人交往时,如何保持好这种边界感,真的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在这方面,杨绛先生就是很好的榜样。 1923年,在振华女校读书时,费孝通便结识了杨绛。 那年,杨绛11岁,出身名门,才貌双全,追求她的人数不胜数,费孝通便是其中之一。 到清华园求学后,杨绛遇到钱钟书,两人一见钟情。 为了让费孝通别再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她将恋爱的消息写信告诉对方。 然而费孝通没有放弃,此后的几十年里,他一直没放下杨绛。 钱钟书病逝后,他又有了和杨绛共度晚年的想法。 杨绛先生十分客气地接待了费孝通, 临走时,他依依不舍。 杨绛先生靠在楼梯上,对他说: "楼这么高,今后你就‘知难而退"吧。”她的意思非常明确,让他打消念头。 无论是和费孝通多年的情谊,还是和钱钟书相濡以沫的婚姻,杨绛都是这样一位有边界感的人。 正因为拥有边界感,她总能独守内心的宁静,将一生都经营得恰到好处。 正如林语堂在《我的愿望》里说的那样: "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 所以,边界感在某种程度上等于安全感,当你的边界清晰,你会发现一切关系都会健康起来,幸福指数也会越来越高。 边界感越清晰,人生越简单,活得也越轻松。 三毛说过: "我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这使我少些负担和承诺; 我不多说无谓的闲言,这使我觉得清畅……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舒服的关系,向来亲而有间。 当关系有了边界,生活就变得简洁。 保持边界感,是成年人应有的自律。 在平衡个人边界和人际关系上,我总结了"三个不”,供大家借鉴: 1.不讨好 《成为简·奥斯汀》中说: "不在任何东西面前失去自我,哪怕是教条,哪怕是别人的目光,哪怕是爱情。” 一段关系中,没有边界感、一味付出讨好地付出,往往会过得苦不堪言。 因为:心里有你的人,无需讨好,心里没你的人,讨好无用。 任何一段关系,从来都不是讨好才能拥有的。 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讨好他人,还不如花心思经营自己,强大内心。 2.不控制 作家格雷戈·麦吉沃恩曾说:"设定界限才会带来自由。” 没有界限的相处犹如两只刺猬抱团,靠得太近,不仅不会显得亲切,反而会将彼此扎伤。 日常相处,在自己主观认为不合理、不公平、不应该的事上,避免习惯性地做评价、提意见。 不要企图控制对方,更不要忘记自己只是个观众,不是主角。 学会尊重这种界限,看清彼此的需求,然后才能维持一段良好的亲密关系。 3.不干涉 人与人之间相处有度,应不互相干涉,分清你我: 不未经过问就擅自拿走对方的私人物品,更不仗着关系好对他人生活指手画脚…… 要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权力范围,既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 任何时候,过好自己的生活,才能管其他的事。 古语说:"别把自己的脚,伸进别人的鞋里。” 不刻意讨好,不强势控制,不过度干涉。 人与人之间,太远了太疏离,太近了太压迫。 只有保持边界,才能恰到好处,这是成年人的必修课。 就像菜谱,"盐少许、酱油适量”,有了边界感,才不会太累。 点个 「在看」 ,人这一生,穿好自己的鞋,走好自己的路,赏沿途风光,品人间百味。 作者 |张女子,传播学硕士,前都市报情感倾诉记者,现以女儿小名写作的中年少女。 主编 | 阿医 排版 | 余景 图片| 图虫创意

标签: 人际关系 恰到好处 个人空间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