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洞见·安娜贝苏
一生因缘际会,都因你自己而起。
(相关资料图)
苏轼曾在给弟弟苏辙的信中写道: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见天下无一不好人。”
他这一生,朋友遍天下,落难时有人为他雪中送炭,风光时有人为他锦上添花。
但他生命中所有珍贵的遇见,无一不是因自身而来。
《项塔兰》中说:
"命运使我和某些人相遇,一个接一个。从而让我们知道可以成为,以及不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所有出现在你生命中的人,都是你吸引来的。
人生所有的遇见,都是和自己重逢。
01
赏识你的人,因你的才华而来。公元1057年,京师汴梁,文人聚集,热闹非凡。
20岁的苏轼随父进京赶考。
这一年,不喜旧文啰唆陈词的欧阳修主持会试,力图变革文风。
宋代科举,以贡考为常科,学子需作诗、赋、论各一篇。
苏轼应试,写就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欧阳修读完,赞叹不已。
但因卷子密封,欧阳修怀疑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避嫌将文章评为第二名。
再考《春秋》对义,苏轼得第一。
三月十四日发榜,苏轼中榜眼,依例要致书谢各试官。
欧阳修阅毕大呼:"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再拜读苏轼其他文章,他大叹:"更三十年,无人道着我也!”
被德高望重,满腹经纶的欧阳修力荐,苏轼一朝成名天下知。
欧阳修于苏轼,是恩人,亦是知己。
他带苏轼拜访名公巨卿,丝毫不掩饰自己对苏轼的推崇。
苏轼每有新作,他必定第一个品读。
苏轼也不负欧阳修厚望。
嘉祐二年,年仅21岁的他高中进士,步入仕途,被宋仁宗夸赞"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四年后,又考中难度非常大的制科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可以说,没有欧阳修的慧眼识人,就没有后来名满天下的苏轼。
两人之间的故事看似传奇,其实不过是有才华的人之间的惺惺相惜。
《周易》中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优秀的人总能彼此看见,互相成就。
你是谁,就会遇见谁,你有什么样的水平,就能结交哪个层次的人。
只有自己优秀了,才能吸引同频的人进入你的圈子。
02
帮扶你的人,因你的人品而来。林语堂曾如此评价苏轼:
"他最大的魅力,不是让内心被环境吞噬,而是超出环境,以内心的光亮去照亮生活的路。”
苏轼一生三起三落,经历朝堂的云谲波诡,饱尝贬谪之苦,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风骨。
他不畏权贵。
初涉仕途时,适逢王安石任宰相,推行新法。
苏轼对此颇有疑义,认为其不顾百姓生计,他直言上书宋神宗,指出变法弊端,力图拯救百姓于水火。
因此触怒新党,被弹劾诬陷,关进牢房。他宁愿承受牢狱之灾,也不愿意放下内心的标准。
他眼里揉不得沙子。
第二次起复后,有位叫张商英的人主动投靠,说可以帮苏轼铲除异己。
却被苏轼斥责:"道不同不相为谋,互相攻讦倾陷岂是臣子所为?”
他的不低眉,得到世人敬重。
所以,当他身陷"乌台诗案”,被关押的130个日夜里,众多好友为救他四处奔走。
已经罢相的王安石,奋力上书"岂有盛世而杀才士者?”
曹太后更是对皇帝直言:"当年你祖父将他当做后世子孙的宰相,怎能说杀就杀?”
因此,苏轼躲过生死劫,被发落往黄州。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出手相助。
苏轼的际遇之所以如此牵动人心,更多的是因为他高洁的品行。
他这一生,从不争权,亦不逐利,是非对错,全凭原则去评判。
也因此,他一生坦荡,刚直不阿,青史留名。
顾城曾说:一个人不能在醒来的时候看见自己,觉得不堪入目。
人品过硬的人,经得起灵魂的拷问。
看清世态人情,尝遍人间冷暖后依旧能行事正直、内心坦荡,才是一个人骨子里的高贵。
03
拥护你的人,因你的善良而来。苏轼在杭州做通判时,某天有个绸缎商来衙门打官司。
他状告一个做扇子的,说那人买了他两万贯绸缎,一文钱未付。
做扇子的人被唤来,眼泪横流,说自己父亲去世了,花了很多钱,加上今夏凉爽,又总下雨,扇子根本卖不出去。
苏轼沉思一番,嘱咐做扇子的把他家上好的团扇拿二十把来。
然后,他拿着断案用的毛笔,在扇面上作画、题诗,再叫做扇子的去衙门口叫卖。
苏轼的字画值钱,扇子以一千钱的高价全数卖完,买扇子的也很快还清了绸缎商的账。
苏轼的仁慈,可见一斑。
有人统计,苏轼一生被贬谪多次,但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能一心为民,以善为本。
在徐州,他不舍昼夜与洪水斗争,拯救一城百姓。
在杭州,他疏浚西湖,筑造苏堤,绝了千年水患。
他一生天性纯良,始终保有初心,会为路边饿死的小孩痛哭,也会为人间的疾苦感怀。
作家李一冰曾说:"苏轼是个标准的儒学者,他愿与众人同歌共泣。”
苏轼一生践行儒家仁爱的理念,反过来,这份信念也成为他的避难所。
落难之时,三朝太后相继鼎力相助,护他周全。
居无定所之时,总有穷书生为他搭建容身之所,饥寒之地,总有百姓送来粗茶淡饭。
无论他走到哪里,境遇高低,都有人敬他、爱他。
他付出的善,得到的善,令他即便半生颠沛流离,却始终不曾消沉颓丧。
就如梭罗所说:善良是唯一不败的投资。
心有善念,所遇之人皆为善人,所行皆为坦途。
04
志同道合的人,因你的三观而来。贾平凹曾说:"朋友是磁石吸来的铁片儿,钉子,螺丝帽和小别针。”
人与人之间是有磁场的。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与什么样的人同行。
苏轼交朋友,从来都不问贵贱,但遵本心,所谓"人有片善便能与之交”。
黄庭坚名不见经传时,苏轼正意气风发。
苏轼经黄庭坚岳父推荐见到其作品,大为赞赏,在各种场合极力举荐。
《宋史》记载:"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
苏轼对黄庭坚而言,是伯乐,更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两人经常切磋诗文,单是相互唱和的诗词就多达百余篇。
被贬黄州后,苏轼跌落人生低谷饱尝失意。
但他并不掩饰自己的落魄,反而放下身段,躬身劳作,融入当地老百姓的生活。
他满腹学识,又待人亲和,吸引来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以卖酒为生的潘丙,在西市开药店的郭遘,以及热衷公益的古耕道,都先后成为苏东坡在黄州的挚友。
放眼整个大宋,苏轼都是朋友最多的人。
他既有佛印这样的"酒肉朋友”,也有巢谷这样"风光时不见人,落魄时再远也赶来相助”的生死之交。
后世常常感叹:莫愁前路无知己,交友当学苏东坡。
苏轼的豁达、乐观,吸引着与他性情相投的人。
有句话说得好:人生所有的遇见,都是你的三观在帮你做选择。
积极会吸引乐观,豁达会呼应豪迈。
与你三观契合、互相理解的朋友,即便远在天涯,也能心意相通。
▽
苏轼曾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有相聚别离,你我都是匆匆的过客。
但每个人出现在生命里,都可清晰照见另一个自己。
一生因缘际会,都因你自己而起。
你是谁,就会遇见谁。
当你成为更好的自己,必会与美好不期而遇。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
标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