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 >

以树为碑,郑州一个家庭三人用树葬方式长眠 全球实时

时间 2023-04-04 19:52:35 来源:顶端新闻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文/图


(相关资料图)

清明将至,正是家属好友缅怀逝者的时节。寄托哀思,就会不可避免地谈论死亡。从事殡葬服务23年的姚远,从殡仪馆的停尸间看到孤独,在炉间体会生命的终结,在生态安葬中感受自由。

海葬、树葬、花坛葬、壁葬……节地生态葬在郑州推行了17年,2000多具骨灰化为日益粗壮的青翠树木的同时,也为后代保留下更多的土地资源。对于节地生态葬,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进行留言讨论。

一个家庭,三人选择用树葬的方式长眠

每年清明节的前一个周六,郑州市公益树葬活动都会在位于新郑的河南福寿园举行。今年4月1日,对于胡先生来说,是第二次参加公益树葬,他将第三位亲人埋在树下。

“2009年,我们带着我父亲的骨灰,参加了那年的郑州公益树葬。”胡先生的父亲于2007年去世,胡先生的母亲主张不给后代添麻烦,不买墓、不立碑,骨灰一直在陵园寄存。

胡父和胡母在退休前都是工厂工人,胡先生一家都受其父母“进步”思想的影响,对于“身后事”都开得很开,“生前尽好孝道,身后丧事简办”。后来,通过看报,胡先生得知郑州有树葬,和家人商量之后,决定将父亲以这种方式埋葬。

2010年,胡先生的弟弟不幸离世。因为时间原因,胡先生没有参加那年公益树葬集体仪式,单独将弟弟的骨灰放在父亲的旁边。

去年,78岁的胡母因病离世,胡先生一家按照胡母的遗愿,“不留骨灰、不买墓地”,在同一片树下和家人“团圆”。

没有墓碑和骨灰,胡先生不用跑去祭祀,不买祭品和烧纸,只在家里摆好逝者照片,每年过年共同敬香。

“我们一家都说好了,如果以后在郑州离世,都以这种方式安葬。”胡先生说。

从事殡葬服务23年,她理解了“孤独”和“自由”

胡先生对于树葬的认可,让郑州市殡葬事务中心副主任姚远感到非常欣慰,从业23年,姚远见证了“节地生态葬”在郑州落地“生长”的全过程。

2000年,姚远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郑州市民政局,从事殡葬服务相关工作,“我一直都没觉得殡葬有多可怕,反倒收获很多生活的经验。”

殡仪馆的停尸间和火化炉间,是姚远真正“进入”殡葬行业的初体验,“看着人躺在冰冷寂静的停尸柜里,看着人体逐渐在火化炉中消失,对我震撼很大,那是一种面对生命终结时的孤独感。”

2007年,郑州组织了中原地区首次海葬活动,将20具骨灰撒入深海。姚远全程参加了那次活动,有一个女孩让她记忆犹新。

“她说她父亲生前喜欢旅游,全国各地到处跑,现在把他的骨灰撒入大海,海浪到哪他到哪,也算是旅游,他一定会高兴的。”姚远告诉顶端新闻记者,海葬时,骨灰中和着菊花瓣,撒入海面一时不会下沉,“看着花瓣在视线中越来越小,直到消失,我感觉这就是自由。”

因为中原地区离海距离较远,从2008年起,郑州每年开展免费的骨灰植树活动,姚远觉得“逝者骨灰经过自然降解重回大地,通过茁壮生长的树木重获新生,既是一种回归自然,不拘于形的自由,也是家属相思缅怀的寄托。”

为啥推行生态葬?节地、环保、少负担

截至今年4月1日,郑州已经连续16年组织公益树葬,为2072具骨灰提供安息之所。近年来,郑州大力推广树葬、花坛葬、壁葬、草坪葬等多种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在姚远看来,推行生态葬,有多个优点。

一是节地。“公墓是‘一次性’用地,葬完就没有了,之后只会越来越少。”姚远介绍,节地生态葬,主旨在于“节地”,“节地”的“终极目标”就是不保留骨灰。

“生态树葬是不立石碑,不留姓名的。”河南福寿园工作人员告诉顶端新闻记者,园内有多个地块可以安放树葬骨灰,等到骨灰盒降解后还可以循环利用,节约土地。

二是环保。姚远说,节地生态葬不立碑、不留骨灰的目的,在于不鼓励市民现场祭扫,“一方面没有鞭炮、烧纸,一方面缓解清明、中元时节城市的交通出行压力”,如果来到现场,也是通过卡片寄深情、鲜花表情思、音乐抒心意,摒弃祭祀陋习。

三是少负担。“在我国民俗中,操办丧事的成本很高。”姚远说起两次参加公益树葬活动的胡先生,表示推行节地生态葬,就是希望为市民减负,如同胡先生家一样,“生前尽孝道,身后简办事”。

郑州也用“真金白银”帮助市民在殡葬方面减负:2011~2021年这十年,郑州共减免基本殡葬服务费1.2766亿元,惠及群众139422人。

生态葬仍是“小众”,一墙之隔就有人烧纸,“宣传”是关键

顶端新闻记者了解到,自2020年4月起,郑州建立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机制,对采取树葬、草坪葬、花坛葬、骨灰存放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符合相关条件的,每具骨灰给予丧属1000元补助。

“我们积极引导群众参与节地生态安葬,但生态安葬目前仍是‘小众’。”姚远称,郑州连续16年举办公益树葬,共有1462个家庭参与。

河南福寿园工作人员对此也有很深的感触,在许多陵园、公墓一墙之隔的外面,就有市民在烧纸祭祀,可见推行绿色殡葬,移风易俗“道阻且长”。

对于节地生态葬,姚远坦言,“宣传”是关键。

网络上,目前,也有不少网友支持生态葬。网友“Herohero108”表示,不错,比买个几十万的墓地强太多了;网友“那一抹微光”认为,家人在时团结友爱,走了也不给后代留麻烦……

但也有一些网友持不同意见。网友“火人”称,好是好,若干年以后真的是什么也找不到了。

对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移风易俗推行绿色殡葬是符合当今文明社会的发展需求的,但也要充分考虑到老百姓,尤其是农村老百姓的个人意愿和历史传统。

“我们针对采取节地生态安葬方式的市民发放奖补,就是要奖励殡葬习俗上的‘先行者’。”姚远说,这也是为了让更多市民去宣传节地生态葬。

标签: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