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 >

焦点速看:人民日报推荐:不要做那个揉纸团的人

时间 2023-04-13 07:03:11 来源:顶端新闻  

作者:洞见·安娜贝苏

能管住自己的舌头是最好的美德。

近日,山东济南一位老师火了。


(资料图)

她班里有位小男孩嘲笑一个小女孩的衣服又丑又土,小女孩很伤心。

老师得知后,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拿出一张白纸,不停地说:

“你长得真丑,你学习真差,你的衣服真难看,老师很讨厌你,家长很讨厌你、同学也很讨厌你……”

她每说一句话,就将白纸揉得皱一点。

最后,她手中的白纸,变成皱巴巴的一团。

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当我们说过很多伤害别人的话,即便再怎么道歉,别人的内心,也如同这张揉皱的白纸一样,无法复原。

视频发布后,人民日报转发支持,并做了一幅漫画。

马歇尔·卢森堡曾在《非暴力沟通》中写道: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能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舌头是世上最柔软也最锋利的东西。

不言语伤人,是处世的分寸,更是为人的修养。

01

曾在知乎上看到有人问:小孩子和成年人的区别在哪里?

有个高赞回答说:小孩子讲话口无遮拦,成年人开口前深思熟虑。

轻飘飘的言语也有分量,有时你随口的一句话,就会在别人心里掀起一阵飓风。

作家骆以军小时候,跟读四年级的姐姐一起去买菜。

菜市场有个靠拉货为生的中年女人,身材矮胖,因为常年奔波,她的脸色蜡黄,衣服上满是补丁。

姐姐看女人像是从乡下来的,听不懂普通话,便大声对骆以军说:

“你看她头很大,脸很宽,浑身还脏兮兮的,像不像动画片里的大河马?”

见女人没有反应,姐弟俩继揣测起女人的生活来。

说到“儿子有她这样的妈妈真可怜”时,女人猛地抬起头对他们大声吼道:

“你们是有钱人,你们很棒,你们了不起,我又穷又丑,就不配当妈,是不是?”

四十多年过去了,女人那愤怒又悲伤的神情,至今都让骆以军愧疚不已。

钱钟书先生曾说:“那些窃窃私语,就像饭里的沙砾或者生鱼片里没有剔干净的刺,给人一种不期待的痛。”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无意间的一句话,会给别人带去怎样的伤。

人越成熟,越懂得言语有度。

别人的好坏,保持缄默;别人的生活,不予置评。

02

作家亦舒曾说:涵养与修养并非虚伪,故意使人难堪也并非直率,这里面有很大分别。

你无心的一次调侃,可能是扎在别人心上的一根刺;

你所谓的幽默感,可能在不经意间就撕破了对方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尊严。

有位网友,高中时家里出了些变故,不堪重负的他,曾在精神病院待过一段时间。

当时这件事情,只有他最好的朋友知情,网友小心藏着自己这段过往,艰难走过了大学四年。

毕业后,他去朋友所在的城市找工作。

朋友也很大方,找了个很好的饭店,喊了一大帮人来为他接风。

但网友没想到的是,自己不堪的过去,竟然成为朋友在饭桌上的谈资。

“我跟你们说啊,我这哥们儿,经历可不一般,他住过精神病院,厉害吧?来来,你来给大家说说,里面长啥样的?饭好不好吃?”

那一瞬间,网友的脸,涨成了猪肝色。

从那以后,他便与这位朋友断了往来。

歌德曾说:每个人的天性中都有某种不便公开的成分。

将别人的隐私、痛楚四处宣扬,无异于在对方心上扎刀。

潘柳黛曾是张爱玲的闺中密友,但后来她常对张爱玲挖苦讽刺。

胡兰成公开赞美张爱玲,说她的作品“横看成岭侧成峰”,对她的贵族身份也充满溢美之辞。

潘柳黛毫不客气地嘲讽:“什么时候横看,什么时候竖看?”

更说张爱玲的贵族身份是:“太平洋里淹死了一只老母鸡,吃黄浦江的上海人却说喝到了鸡汤。”

她还在各种场合,宣扬昔日好友的隐私和秘闻。

好友的刻薄,令张爱玲伤心不已,此后多年都与潘柳黛老死不相往来。

《弟子规》中讲: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不揭人短,不言人私,看破不说破,看穿不揭穿。

所谓尊重,就是不在别人伤口上撒盐,不往别人痛处扎针。

03

说话之伤,都是暗伤。

语言的伤害不会在你身上留下明显的伤痕,却能在心里种下挥之不去的阴影。

知乎博主@桑土公的肚子,16岁时有次和同学掰手腕,一不小心把胳膊掰骨折了。

受伤入院后,他的QQ空间里涌进来许多讥讽的声音:“掰个腕子还能折胳膊、这人得有多傻啊……”

一周后,他打着厚石膏回学校上课。

一进教室,全班爆发哄堂大笑,大家都幸灾乐祸地看着他,还有人不怀好意地对着他的胳膊拍照。

有次他考试得了全班第二,老师在课堂上调侃说:

“你们看人家,右胳膊掰折了,左手答卷都比你们分高,你们还赶不上一个残疾人?”

博主说,自己受伤后做手术,因为麻药失效承受过电钻钻骨的疼痛,但那种疼,远不及他受到语言暴力伤害的十分之一。

自那以后,博主不敢抬头走路,不再主动社交,恨不得把自己缩成一团影子。

别人的16岁,欢声笑语,朝气蓬勃,他的16岁,却被嘲笑、讥讽、尴尬包围。

作家毕淑敏,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她11岁的时候,参加了学校的歌唱比赛。

在一次排练中,毕淑敏因为唱歌跑调,被音乐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嘲讽:

“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现在,我把你除名了。”

毕淑敏羞愧难当地走出了教室。

后来,为了整体协调,毕淑敏又被要求站回参赛队伍里,但她被要求不能发出声音。

多年后,即便毕淑敏成为知名作家,却还是非常恐惧在公开场合发言,也不敢开口唱歌。

曾经的伤害,变成烙红的伤痕,“直到数十年后,还依然冒着焦煳的青烟。”

刀疮易没,恶语难消。

语言暴力带来的伤害,就像钉进墙里的钉子,即使能够拔出,伤痕永远都会在。

心有善念,口吐莲花,真正会说话的人,必然是心有悲悯的人。

不咄咄逼人,不口出恶言,这是将心比心的情商,更是不动声色的善良。

人一辈子,修心先要修口。

别人的痛苦,无法感同身受,至少做到不拆穿;

别人的隐私,心知肚明即可,不必四处宣扬。

正如印度哲学家白德巴所说的:能管住自己的舌头是最好的美德。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

标签: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