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号上午,宿迁市洋河新区郑楼片区张渡村全村696户村民,每家陆续前往村部免费领取一份大米,而且现场品尝米饭,热闹不已。
村民们在现场品尝稻米新品种
当天早上九时,张渡村产学研成果“崔镇大米”分享会正式开始,活动现场人潮涌动。村民们戴着口罩有序排队,每家领取二斤大米。被真空压缩包装好的大米犹如一块块“米砖”,送到大家手中。
为了让乡亲们现场就能品尝到自己种出来的新米,村里早早地就淘米蒸煮,大约半个小时,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米饭连同大铁锅一起被搬到了现场。在村部志愿者们的分发帮助下,村民们开始细细品尝。“大米挺好吃的,糯糯的,香喷喷的,明年买个稻种我们自己也种点。”张渡村村民裴翠红说。
据示范田技术员介绍,村民们领取和品尝的大米名叫“崔镇大米”,取名源于本地历史文化,水稻名则是“泗稻301”,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自主研发的新品种。虽然稻子亩产量仅有785斤,含水量16.9%,不如常规品种,但是作为“稻虾鳝”有机种养稻米,它的营养价值更高。“这里相对是一个生态系统,黄鳝可以在里面吃一些害虫,还可以疏松土质。黄鳝的粪便还可以作为一些营养物质来供应水稻的生长,不用施肥。这样种植出来的水稻更加绿色,更加健康。”江苏省农科院宿迁农科所技术员王腾说。
早在今年4月,张渡村“村支”两委在工作中发现,村里水系发达,原生态环境好,但存在年轻人外出打工多、村里老人孩子多、土地荒废多、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经过集体讨论,村支书陈磊决定种植有机水稻寻找突破。
一番苦寻和实地调研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专家团队最终帮忙给出答案,认为张渡村二条堆与运河中间这块土地符合生态种养条件。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后,120亩试验田应运而生,一场探索“稻虾鳝”生态种养的示范活动正式开始。
整地、开沟、种养、加工,一切井然有序,历经六个月,老土地焕发光彩。张渡村党支部书记陈磊算了笔账,现在稻前虾能每亩产生75公斤,稻中鳝能每亩产生40公斤,稻米产800斤,这样每亩地每年能收入3000块钱以上。
张渡村计划明年推广种养面积超过500亩,力争利用两到三年时间实现“崔镇大米”有机认证。村部依托“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示范推广体系,以示范基地为抓手,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卖,实现农民富,切实做好生态有机水稻种植工作,为乡村发展助力腾飞。
“明年按照农科所的模式来种养,我们村合作社统一高于市场20%价格来回收,这样老百姓每亩地能增收300元左右。”张渡村党支部书记陈磊说。(通讯员 唐献军 吴兆刚 陈琦 骆游 记者 高峰)
校对 徐珩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