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湖南娄底冷水江市,一个3岁左右的萌娃在邻居家“偷拿”了一瓶酸奶,被奶奶发现后,奶奶立即将酸奶退还了邻居,因为孩子哭闹,奶奶就坚持要将萌娃送到派出所。
当时在现场的刘先生目击者了这一幕,随手拍下视频发布在网络上,没想到这段视频在网络引发很大的讨论。有大部分网友支持奶奶的做法,认为奶奶给小孩从小就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也有少部分网友认为,奶奶的方法过于野蛮粗暴,可能对孩子的心理造成阴影。
0月18日,刘先生向潇湘晨报记者介绍到,当时他是在朋友家聊天时看到这一幕,奶奶当时也只是吓唬一下孩子,事后等孩子情绪平复后,又对他进行了言语教育,就将萌娃领回家了。
三岁萌娃“偷拿”邻居家酸奶被发现,奶奶佯装要将其送派出所
“小孩在邻居家拿了瓶酸奶,亲奶奶发现后要送派出所。”
10月17日晚上,抖音用户@京羽发布了一条短视频。视频中,一个小孩在不停地哭泣,奶奶试图将孩子放到一台小车的副驾驶位,称要将小孩送到派出所,小孩一直在哭闹反抗,旁边还有个老人曾试图将孩子抱开,但孩子奶奶进行了阻止,还是将其放到了副驾驶位,并不停问他“当小偷啊,抓起走(做窃啊,捉倒去)”,“还当小偷的吗?”,孩子则试图挣脱下车,一边哭着说,“不当了,不当了”。
10月18日,视频作者刘先生向潇湘晨报记者介绍,当天下午,他开车到他一个朋友家玩,突然听到隔壁邻居家奶奶和其孙子有些情绪激动的对话。原来,这个3岁左右的萌娃原本在他朋友家玩,后来回家时,奶奶看到其口袋里硬邦邦地突出来一块,便询问小孩是什么东西。
小孩掏出来之后发现是一瓶酸奶,奶奶知道自己家并没有这个酸奶,询问之后知道小孩是从邻居家桌子上偷拿的,赶紧将酸奶退还给邻居,但孩子却哭闹起来。
邻居见状,赶紧又拿着酸奶,要拿给小孩,但小孩奶奶坚持不要,看到孩子还在哭闹,奶奶将孩子抱起,称要将其送到派出所,并打开了刘先生驾驶小车的副驾驶室车门,将孩子带到车内,孩子在此过程中一直在反抗哭闹,并称“不当‘小偷’了”。
刘先生说,实际上奶奶只是在吓唬孩子,过了两分钟后孩子的情绪就慢慢平复了,奶奶则告诉他,如果想喝酸奶,奶奶可以带他去买,但是不能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随后,奶奶就将孩子领回家了。
视频引发网友争论,有人支持奶奶也有人称“太野蛮”
这条视频在抖音平台上引发了很大的讨论。截止10月18日下午6点,该条视频评论数已经达到4万多条。
针对老人的做法,网友们在评论区吵开了锅。有的网友认为,老人的做法过于粗暴,并不值得提倡。
网友“幽兰”说,“这次先好好给孩子讲道理,如果总是不改再这样吓唬他”。
网友“相聚随缘”说,“这个教育是需要的,但是这位奶奶太野蛮了,吓着孩子了也许会反其道而行之”。
网友“——”说,“他还是个孩子,不要吓他,给他好好说孩子会听的”。
网友“我就是我”说,“奶奶虽然做得对,但是对这么小的孩子来说吓唬他一下就好了,让他知道以后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像她这个架势,如果是我的孩子肯定不愿意让她带,会把小孩逼疯的”。
但还有大部分的网友支持奶奶的做法,称奶奶的做法“三观很正”,能够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网友“骑着蚂蚁闯世界周”称,“小孩子就要从小灌输不能拿和吃别人的东西(的观念),这样就不容易被坏人拐走,也能养成良好习惯,支持奶奶的做法”。
网友“鸿云”称,“三观真正,小问题不重视迟早出大事,到时候悔恨终生,一次彻底教育让他记住有些东西确实就是喜欢也不能拿”。
还有网友提醒,“奶奶做得对,但事后最好告诉孩子,警察叔叔只抓坏人,不要让孩子觉得警察叔叔很可怕,真正有需要的时候,走丢的时候可以去求助”。
刘先生说,他也没有想到这个视频会引发这么多争论,这些持不同观点的评论他都看了,他个人也比较赞成奶奶的做法。“在农村,对孩子的教育就是需要这样的方式,这样孩子能够从小树立正确的观念。”刘先生说。
面对孩子有此类行为时,家长们究竟该如何教育?专家支招
拥有18年从业经历的亲子沟通专业指导师,长沙市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核心专家杨陶如表示,从视频内容来看,奶奶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她肯定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但这种教育方式本质是一种恐吓教育,用一种很严厉的方式来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让孩子因为恐惧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这个角度来讲,奶奶的这种教育方式是欠妥的,任何以肢体暴力或者言语暴力教育孩子的方式都不值得鼓励。
对于刚刚五六岁的小孩甚至更小的幼儿,对于偷盗他们是没有太多概念的。一方面,采取这种方式或者打骂方式只会让孩子因恐惧而顺从,其实他并没有心力来思考为什么这个行为是错误的。
另外一点就像一些网友指出的,就是不能给孩子一个观念,就是如果不听话,让警察把你抓走,这样给孩子尤其是六岁以下的幼儿造成的影响是,对警察的印象也是可怕的,如果形成了这样一种印象,当孩子有事需要向警察求助时,他们内心也是不敢的。
同时,家长要将人和事分开,不应当轻易给孩子“贴标签”,这件事孩子做错了,但他并不是小偷,也不是品行败坏。
在平时的教育中,需要给孩子灌输规则意识和界限意识,就是在不同的环境场景中,有不同的规则,不能够越界。
“要找到行为背后的需要,孩子每一个让人抓狂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未完成的需求。”杨陶如认为,家长在处理此类教育问题时,首先家长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立场来考虑问题,形成与孩子平等交流的健康环境。
其次要理解和看见孩子当下的困境,年纪越小越需要被看见。比如这个案例中,孩子的困境就是想吃而得不到。
最后需要引导孩子解决他的困境。比如说自己家里有,这次不吃下次可以吃,总之要让孩子发现,可以用更多的方法,来解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要违反规则。
如果是6岁以上的青少年,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家长也更要反思平时自己的教育方式,并分析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比如是否在用这种方式去“求关注”或者反抗等等。(潇湘晨报记者 曹伟)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