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很多家长都会发现:
如果我们教育孩子,只是跟随着社会风气和其他家长的脚步,盲目地逼迫和催促孩子努力学习,很可能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因为孩子的年龄小,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根本没法和大人相比。如果我们整天都在给孩子灌输诸如“勤学上进”或“高考改变命运”的大道理,那么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基本上很快就会烦了。
【资料图】
这就是“欲速则不达”。
首先,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考上名牌大学。
因此,教育孩子的关键,是在深度了解、感知和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引导孩子主动选择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学习目标。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带孩子去清华北大或名牌大学转一转,让孩子感受一下高等学府的人文环境和历史底蕴,顺带游览和见识一下大城市的繁华景观与科技便利。
有了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孩子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涌现出求学上进和改变命运的渴望,而不是父母整天在耳边啰嗦唠叨,孩子趴在书桌上越听越气、越听越烦。
也就是说,贯穿整个中小学阶段,知识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能够在主动学习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和理解,尽早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志向。
这才是最重要的。
其次,家长不能以考试成绩来评判孩子。
因为一个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是一个螺旋渐进和开枝散叶的过程。
也就是说,在孩子身上特有的顽皮好动和兴趣多变,注定了我们教育孩子,要适应和理解孩子在背书做题和培养兴趣的过程中,特别容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甚至是永远只有“三分钟热度”。
但即便如此,孩子在数周或数月内学习过的兴趣爱好,也是可以让他在一生中,都有所收获和愉悦的。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最需要做的不是耗尽,甚至是提前透支自己和家庭所有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来让孩子背负着沉重、畸形和过分的学习压力。
要知道,没有一个孩子,可以在父母日复一日地催促和逼迫下,喜欢和热爱学习,却不会产生一丝一毫对于家庭的叛逆。
实际上,任何一个孩子学习一样知识或课程,肯定是循序渐进、有进展有挫折、螺旋渐进和跌宕起伏,而且中间会有“开枝散叶”般的兴趣转移和逆反情绪。
因此在很多时候,孩子们不是不想读书不爱学习,而是父母和老师给予了他们太大的压力和责任,使得他们在一种“除了吃饭睡觉都在背书做题”的学习状态下,开始对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生活状态产生了怀疑。
这时候父母最需要做的,是给予孩子陪伴、理解和信任,而不是持续干扰、施压和伤害。
最后,学习好的孩子,往往拥有积极阳光的情感状态。
这也更说明了,孩子的学习状态和考试成绩,并不只是孩子自身努力的结果,而是源自全家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尊重理解和互信互爱,最终在孩子身上形成的一种积极阳光和开朗自信的情感状态。
实际上很多学霸孩子,在学习和做题的时候,是不需要父母去催促的。
因为但凡有一次考试失利,他们自己就有反思总结、归纳经验的习惯,有规划学习、设定计划的习惯,更有排除干扰、集中精力的习惯。
正是这些良好习惯和这些习惯带来的积极效果,让这些优秀孩子在持之以恒之后不断进步、跃迁和蜕变。
但是这些习惯的养成,却像是栽培一盆最为娇贵、易伤和难伺候的名贵花卉一样,不但需要孩子的主观努力,更需要家长和老师更多的小心呵护、悉心陪伴和尊重理解。
但凡你一个不小心、不操心和不用心,可能你家的孩子,就对读书学习再也提不起兴趣,反而在心底里滋生出对于父母和家庭无以复加的反感、叛逆和厌恶。
所以说,我们教育孩子,不单纯是看他每次上课听不听讲,作业按不按时写,考试成绩排名多少,而是要看我们打心底里,是不是在以孩子为中心,构建一个以引导、陪伴和促进孩子思考理解和认知感悟的家庭教育体系。
总之,教育孩子和养花特别像,重在平时的浇水、日晒和施肥,而不是一味地道听途说,给孩子下狠话、下猛药,在短时间内提高了成绩,却伤害了身心健康和情感状态。
所以说,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耐住性子,多一点耐心和宽容,没必要总是想着抢跑,因为欲速则不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