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美系品牌倒下了,从巅峰到破产只用了短短五年
(相关资料图)
图/视觉中国
文 | 《财经》记者 郭怀毅 王静仪 特约撰稿 李阳
编辑 | 赵成
持续亏损多时,广汽菲克于10月31日宣布将向法院申请破产。
广汽菲克是广汽集团和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集团的合资公司,主要运营越野车Jeep品牌,年销量一度多达20万辆。但近年来销量快速下滑,广汽菲克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位置日渐边缘化。
此番破产早有征兆。今年以来,广汽菲克月度产销多次出现仅一辆的情况,甚至有的月份其产销直接挂零。
广汽集团和斯特兰蒂斯集团曾合力输血超40亿元,并推出全新的战略以期重振广汽菲克,但成效不彰。与此同时,两大股东之间悬而未决的股比之争,更是成为广汽菲克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广汽集团回复《财经》记者称,截至2022年9月30日,广汽菲克(未经审计)总资产为73.22亿元、总负债为81.13亿元,资产负债率达110.80%,资产已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此,广汽菲克拟根据《破产法》等现行法律法规,向法院提起破产申请。
与此同时,Stellantis方面对《财经》记者表示,广汽菲克的双方股东——广汽集团和Stellantis集团已通过一项决议,该决议批准处于亏损状态下的广汽菲克向法院申请破产。Stellantis集团在其2022年上半年财务业绩中全额减值了其对广汽菲克的长期投资以及其他相关资产。Stellantis集团将继续为中国市场现有及未来的Jeep品牌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换句话说,今后在中国市场Jeep不再国产,新车渠道只有进口。
在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广汽菲克目前的情况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对《财经》记者表示:“广汽菲克的边缘化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以前菲克集团的竞争力不够强。而且在Jeep品牌之前,广汽菲克的轿车产品、菲亚特品牌和克莱斯勒品牌已经先后退出了中国市场。再加上管理体系的问题,导致了广汽菲克目前的困境。”
北京某广汽菲克4S店,郭怀毅/摄
销量挂零,产能闲置
2022年以来,广汽菲克的月度销量多次显示为一辆或者零辆,为破产埋下伏笔。
“2021年底,广汽菲克广州工厂搬迁到长沙工厂。今年一直在搬迁和调试设备,到现在都没有调试好,这是停产的主要原因,也不清楚什么时候可以完成。另外,目前广汽菲克的研发工作也基本停滞了。”一位接近广汽菲克的消息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
同时,一家北京的广汽菲克经销商销售人员也对《财经》记者表示,因为工厂在搬迁,所以目前Jeep品牌国产车型基本没有了。“店内目前以进口车业务为主,比如牧马人和角斗士皮卡,牧马人的销量还不错,一个月能售出十几台,而且牧马人没有优惠,不论是全款还是分期贷款都没有”。
斯特兰蒂斯集团在7月表示,退出合资企业后,将专注于向中国销售进口Jeep品牌汽车。
北京某广汽菲克4S店,郭怀毅/摄
广汽菲克此前在长沙和广州共有两座生产基地,由于产能闲置,2021年9月,广汽集团宣布,将广州工厂的主要生产设备转移至长沙工厂。如今,广州工厂已由广汽方面收回,并改建为广汽埃安新工厂。至于长沙工厂,也已经事实性停滞,尚未确定由谁接盘。
广汽菲克成立于2010年3月。2017年,广汽菲克实现年度销量22.2万辆,这也是公司成立以来的巅峰时刻。但在2018年,广汽菲克的销量出现了快速下滑,并爆发了大量经销商抗议广汽菲克压库存的事件。有经销商当时对媒体表示:“其实20万的销量大部分都压在了经销商的库存里。”
经历了经销商维权事件后,广汽菲克的销量进一步下滑。2018年至2021年,广汽菲克的年销量分别为12.5万辆、7.3万辆、4万辆和2万辆。和2017年的巅峰相比,广汽菲克的销量已经损失超过九成。2022年前五个月,广汽菲克的销量仅有1861辆,同比下滑幅度高达83%。
销量大幅滑坡也造成了广汽菲克的产能大量闲置。广汽集团财报显示,从2018年至2020年,广汽菲克的设计年产能一直维持在32.8万辆/年,而在这三年中,广汽菲克的产能利用率分别只有38%、20%和11%。虽然广汽集团在2021年财报中并未披露产能利用率情况,但根据广汽菲克2021年销量2万辆可知,其当年产能利用率仅为6%。
根据广汽集团2021年财报,广汽菲克的资产和负债总额分别为86.8亿元和86.7亿元,也就是说公司已经接近资不抵债。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广汽菲克广州工厂的产能被转移至长沙。广汽集团曾表示,此举有利于大幅提升长沙工厂产能利用率,并进一步降低企业运维成本。与此同时,斯特兰蒂斯集团也推出了全新的One Jeep战略,以求稳住广汽菲克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持续输血,业绩巨亏
自2017年销量触顶22万辆,2018年以来广汽菲克销量持续明显下滑,2021年的销量仅为2万辆。为了挽救广汽菲克,合资双方都曾积极行动。
2021年9月,广汽菲克高管在成都车展期间公布了全新“One Jeep”战略,该战略旨在把Jeep品牌进口车和国产车融为一体,以一个统一的形象面对中国消费者。此外,广汽菲克还将加快产品迭代的速度,以求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为了给广汽菲克“One Jeep”战略保驾护航,广汽集团和斯特兰蒂斯集团共同为广汽菲克砸下了大笔资金。
2021年7月,广汽集团审议通过《关于向广汽菲克增资及委贷的议案》。根据该议案,广汽集团和斯特兰蒂斯集团为支持广汽菲克实施后续振兴计划,同意按持股比例向广汽菲克各自增资15亿元人民币,合计30亿元。此外,广汽集团还将为广汽菲克提供一笔为期一年的2.5亿元贷款。
而在2020年8月,广汽集团与当时的菲克集团宣布,双方将对广汽菲克共同注资10亿元人民币。
虽然广汽菲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从股东双方处获得了42.5亿元的资金支持。但从前文所述的市场表现来看,不论是全新的“One Jeep”战略,还是股东双方的巨额“输血”,都没能让广汽菲克触底反弹。
“广汽菲克的边缘化,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以前菲克集团的竞争力不够强。”崔东树对《财经》记者表示,在Jeep品牌之前,广汽菲克的轿车产品、菲亚特品牌和克莱斯勒品牌已经先后退出了中国市场。再加上管理体系的问题,导致了广汽菲克目前的困境。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广汽菲克在推出产品初期正好赶上国内SUV市场上升期,因此早期获得了可观销量。2015年,广汽菲克旗下主力品牌——Jeep正式实现国产化,2016年销量就高达17.99万辆,其中首款国产车型自由光贡献率高达55%。但随着后期产品导入缓慢,及市场竞争对手增多竞争压力增大,逐渐陷入困局。
除了产品策略的问题,在崔东树看来,股比问题对广汽菲克来说更为迫切。“对于广汽菲克来说,股比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控制权,只有广汽菲克的组织结构合理了,企业才会有竞争力。”崔东树说。
股比纷争或成最后稻草
在关键的股比问题上,斯特兰蒂斯集团和广汽集团博弈多时。
2022年1月,斯特兰蒂斯集团宣布,计划将其在广汽菲克的持股比例从50%提高到75%,广汽集团已同意交易的相关手续,但该计划仍需监管部门批准。
对于斯特兰蒂斯集团的声明,广汽集团表示否认:“广汽集团从斯特兰蒂斯官方网站获悉其关于广汽菲克股权调整事宜的发布。此发布行为未经我方认可,广汽集团对此深表遗憾。”
谁能提高股比意味着谁能拿到更多利润,合资双方对此难以达成共识,口水仗旷日持久。7月29日,斯特兰蒂斯集团首席执行官唐唯实(Carlos Tavares)在报告财务业绩时表示,广汽不想遵守两家公司签署的具有约束力的谅解备忘录,并且“宁愿违反,也不愿执行它。我们的结论是,信任当然被破坏了”。
广汽方面随后针对唐唯实的表态发表声明称,对斯特兰蒂斯集团关于两家公司在中国制造合作伙伴关系上的信任如何破裂的评论“深表震惊 ”。
就在口水仗的间隙,7月18日,广汽菲克的历史被定格,广汽集团与斯特兰蒂斯集团先后宣布,由于广汽菲克近几年持续亏损,且今年2月以来一直无法恢复正常生产经营,两家公司在协商后决定停止合作,成立12年的广汽菲克被划下终止符。
广汽集团方面强调,有关资产减值已在去年年度财务报告中进行了确认。财报显示,2021年,广汽集团部分车型销售情况未达预期,管理层识别部分车型相关长期资产存在减值迹象,计提了5.47亿元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同期资产减值损失总额约为6.89亿元。
斯特兰蒂斯集团则表示,将在2022年上半年业绩中确认约2.9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1.52亿元)的非现金减值费用。
尽管广汽和斯特兰蒂斯十多年的合资关系走到尽头,这期间也见证了广汽的成长过程,从早期利用合资伙伴的技术平台发展自主汽车,到如今旗下广汽传祺和广汽埃安等多品牌全面开花,广汽正处于全新的发展阶段。
2008年,广汽集团与斯特兰蒂斯集团前身之一菲亚特集团谈判组建合资公司时,广汽集团还从菲亚特集团手中购买了阿尔法·罗密欧166技术平台。此后,作为广汽集团重点打造的自主品牌,广汽传祺的首款轿车GA5便出自阿尔法·罗密欧166技术平台。
此后的一年,在菲亚特集团工作了29年的意大利人Marco Mario Gilardi来到广汽研究院,至今仍然是广汽研究院首席技术官,有媒体甚至称他为广州实现汽车自主梦的“外脑”。
2014年,在广汽菲亚特的广州工厂奠基仪式上,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表示:“未来该工厂将和广汽乘用车(即广汽传祺)共享包括设施、物流、零部件配套、研发等在内的多项资源。”
2015年,广汽传祺GS5所采用的7速G-DCT手自一体变速箱,依旧是广汽传祺与欧洲知名企业菲亚特共同研发打造。
由此可见,广汽集团在打造广汽传祺的过程中不仅仅借鉴了日系车企的资源,更是依托于菲克集团的技术输入,让广汽传祺在起步阶段表现亮眼。2011年,广汽传祺年销量只有1.7万辆,2017年一度突破50万辆,2021年的销量也达到32万辆。
从2017年的巅峰到2022年的破产,广汽菲克只用了短短五年。什么样的车型才受中国市场欢迎?合资伙伴如何协作才能互利共赢?此间经验值得所有合资汽车品牌深思。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