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最近有小伙伴在后台私信问,得了新冠的家人康复之后居住环境怎么消毒?
其实并不需要大动干戈把家里的所有角落、所有物品都消毒一遍。新冠病毒主要通过与感染者的密切接触传播,接触感染者曾接触过的表面或物品虽然也可能感染,但风险相对较低。虽然一般认为新冠病毒可在物体表面(尤其是光滑均匀的表面)存活数小时或数天,但也有研究表明,大多数常见表面(如门把、灯开关)在新冠患者接触后3天不太可能因被别人接触到而传播新冠 [1]。 也就是说, 我们需要对患者经常接触的表面和使用的物品表面进行一下清洁消毒,至于其他不常接触的家具物品,静置一段时间(隔天)也就好了。 至于家里空气中可能存在的病毒载体——飞沫和气溶胶,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一般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左右。如果房间较为封闭、通风不良,这些飞沫可能大量积聚,即使患者离开了房间也可能传播给该房间的其他人 [1]。 所以, 为了避免病毒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我们需要经常开窗通风,改善空气流通,降低空气中的病毒颗粒浓度。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下步骤: 第一步 打开窗户和阳台门 让空气流通起来 关于每天具体开窗多久多少次,世卫组织和美国CDC都没有提出明确的标准。不过根据我们国家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阳性感染者居家康复实用手册(第一版)》: 原则上每天需开窗通风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 [2]。 如果天气比较冷,可以每小时开窗几分钟 [3] 。有哮喘的孩子,开窗通风时最好躲到另一个房间去,避免受冷风刺激诱发症状 [4]。 图片翻译自:世界卫生组织 #开风扇 开窗通风的同时,可以打开风扇来改善空气流通。 但注意——不要一下子开到最大档(宜低速运行)[5] ,不要对着人吹(应对着窗外吹),不要在关窗后继续开着风扇,以免出现"将受污染的空气从一个人吹向另一个人"的结果。 另外,厨房和卫生间的排气扇也经常开开。 #开空调 空调可以开,但每小时要开窗几分钟通风,避免因室内空气再循环而增加病毒的传播风险; 顺便提一点,现在天气冷很多家庭室内经常开着暖气或空调暖风,可能导致室内相对湿度水平降低,如果患者鼻塞、咳嗽的症状还没完全消失,最好安排一个加湿器,把室内空气湿度控制在40%左右(40%-60%)[5] ,保持鼻腔湿润以保舒适。 #开空气净化器 空气净化器可以开,可能对减少病毒传播有帮助。但不能因为开了空气净化器就不开门窗,还是要每小时开窗几分钟 ,尽可能引入新鲜空气。 第二步 把这些重点区域过一遍 #患者经常接触的表面 ——手机、电脑、门把手、遥控器、马桶、水龙头、桌面、灶台、玩具等 首先戴上口罩、围裙和橡胶手套[8] ,用抹布蘸肥皂水把物体表面的脏东西擦干净(清除有机物质以免影响消毒剂活性),表面清洁到位后,再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然后再清水过一遍。 (三步走:去污→消毒→去残留 ) 相关阅读: 《肥皂水怎么做》例如: 像门把手、马桶、桌面、灶台这些平面 ,清洁过后可用抹布蘸消毒剂来擦拭消毒。消毒剂可以用含次氯酸钠的消毒剂(如84消毒液) [8],按说明书比例兑冷水(不要用热水)稀释,用抹布蘸取擦拭物体表面,擦完等至少15分钟(15-30分钟) [9],用清水再抹一遍,去除残留消毒剂。 娃的玩具 能进水的可直接洗完后放桶里浸泡消毒(泡完用清水冲一遍晾干),不能进水或金属/油漆面的用酒精棉片或喷雾擦拭消毒。一些耐高温的玩具可通过蒸、煮的方式消毒。(相关阅读:《 各类玩具清洁消毒》)遥控器、手机、电脑这些小件物品 ,可以用含70%以上(70%-90%)酒精 [6]的清洁喷雾/棉片/湿巾消毒,擦完后不用再用清水擦去残留,乙醇会自己挥发掉。 注意: 消毒剂要即配即用(24小时内用完),存放越久有效次氯酸钠分解量越多,影响消毒效果 [10]。使用消毒剂时开窗通风,敏感个体最好回避(如孕妇、哮喘患者) [4]。消毒剂不要混用,不要放在阳光直射下,不要让儿童和宠物接触到。如果天气比较潮,清洁消毒完物品之后可以用干抹布抹干,加速表面干燥。 #患者用过的餐具 ——碗筷、水杯、娃的奶瓶碗筷和水杯可以用洗洁精和热水彻底清洗,或者用洗碗机清洗 [6],随后自然放置至完全干燥,也可用消毒柜烘干 [7]。娃的奶瓶,照平时的方法清洗消毒(高温消毒-煮沸/蒸汽)就好,记得控干水分。 PS: 顺便提一下,疫情期间买回来的菜(包括包装袋)不需要特别消毒,和平时一样用清水洗就好了,做饭前后记得用肥皂水或洗手液洗手 [8]。 #患者穿过衣服和盖过的被褥 新冠病毒在织物表面停留的时间相对较短,通常持续不到一天 [11]。所以和平时一样,加点洗衣液/粉,丢进洗衣机或手洗就好,洗完记得放太阳底下晾晒干。如果洗衣机有烘干功能或者家里有烘干机可以用上,尤其是气候比较潮湿的地方。收拾衣物时可佩戴一次性手套,即用即扔 [6],没有一次性手套的话要彻底洗手。 O 关于冰箱要不要彻底清洗一遍 新冠病毒在冰箱这样的低温环境里会否存活更久,应该是很多小伙伴关心的问题。 遗憾的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欠缺,没有明确的结论。2010年倒是有一项关于冠状病毒(不是新冠病毒)的研究发现,在4°C的环境下病毒附着于不锈钢表面可存活长达28天[12] ,但这个结论未必适用于新冠。 目前普遍认为新冠病毒在体外存活时间不会很长,也没有证据表明食物会传播新冠病毒,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环境保护署、美国疾控中心,梅奥诊所这些权威机构都没有将清洁消毒冰箱例入常规的疫情家庭防护措施之内。 如果你有精力清洗,可以顺手清洗一下,一来是尽可能宽慰自己和家人的心情,二来冰箱本来就是要定期清洁的,赶早不如赶巧, 具体可按以下步骤来 [13]: 1、清空冰箱。 把冰箱的隔板、抽屉和任何其他可拆卸部件取出,放置一会儿直至表面温度达到室温。 2、用 热肥皂水清洗隔板 、抽屉和其他可拆卸部件,用干净毛巾擦干。 3、用 热肥皂水擦拭冰箱的内部、门和任何无法拆卸的分格,然后用 清水擦拭去掉残留的肥皂 ,再用干净毛巾擦干 。 如果想消毒得彻底一点,可以在 肥皂水擦过之后,用稀释过的消毒剂擦一遍,然后再清水擦拭去残留→用干净毛巾抹干。 4、干燥之后把冰箱里的东西放回原位,清洁灶台, 用肥皂水彻底洗手。 收尾 把地板拖洗一遍 地面脏,有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可用稀释后的消毒剂拖洗一遍(过程中保持开窗通风),再用清水拖洗一遍。 #总结下主要工具清单 1.含次氯酸钠的消毒剂(如84消毒液)2.含70%以上酒精的清洁喷雾/棉片/湿巾3.橡胶手套 [8]如果家里还没这些东西,可以先买好噢。 ×以下这些东西不需要买 × 酒精喷洒枪:WHO不建议往空气中喷洒酒精消毒空气,喷洒区域有限且有消防风险。 × 紫外线消毒灯:紫外线消毒灯的使用条件苛刻(房间面积要大、物体表面干净无灰尘),有消毒死角(照不到的位置就消毒不到),底下不能有人(有伤害皮肤、眼睛的风险),没必要也不推荐买。空气消毒很简单,开窗通风就好了。 × 醋:在室内放醋没有消毒效果,除非大扫除完之后要吃酸辣土豆丝。 最后,如果全家都阳了,那就忽略以上所有指导吧…… ——end—— 参考文献:1.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coronavirus/in-depth/coronavirus-transmission/art-204823972.《新型冠状病毒阳性感染者居家康复实用手册(第一版)》3.https://www.who.int/news-room/questions-and-answers/item/coronavirus-disease-covid-19-ventilation-and-air-conditioning4.https://www.epa.gov/coronavirus/ventilation-and-coronavirus-covid-195.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community/ventilation.html6.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coronavirus/in-depth/treating-covid-19-at-home/art-204832737.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easy-to-read/prevent-getting-sick/disinfecting-your-home.html8.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s/novel-coronavirus-2019/question-and-answers-hub/q-a-detail/coronavirus-disease-covid-19-cleaning-and-disinfecting-surfaces-in-non-health-care-settings9.https://www.coronavirus.gov.hk/chi/home-quarantine.html#faq10.https://www.chp.gov.hk/files/pdf/the_use_of_bleach_chi.pdf11.https://health.clevelandclinic.org/how-long-will-coronavirus-survive-on-surfaces/12.https://journals.asm.org/doi/full/10.1128/aem.02291-0913.https://www.cdc.gov/foodsafety/communication/clean-refrigerator-step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数据更新于2022年12月。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医疗、健康、用药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对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议,请给我们留言。 注: 封面及正文图片来源公众号后台。关注【欧茜医生】,和医生妈妈一起学循证育儿知识!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