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生命运坎坷,几经沉浮。58岁被贬惠州时,一路颠簸,激浪险滩,几经生死,才安顿下来。却从没想到过,没过两三年,一纸调令,又将他贬往海南琼州做别驾(知州的佐官)。
大宋时期的海南,被称之为蛮瘴僻远的“天涯海角”之地,官员被贬此地,意味着有去无回。何况此时已经62岁的苏轼,他自己也认为已经“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
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人生看不到任何希望时,你会是什么心情呢?
(相关资料图)
苏轼在从惠州贬谪海南路上之时,恰逢春暖花开之际,他写下了这首词《减字木兰花·立春》,那种对于生命和自然的热爱扑面而来,面对这样一位老人,我们不禁热泪盈眶。
《减字木兰花·立春》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风从海上来,说明了地点,苏轼还在被贬斥的路上。但是风是无限春风,境界壮阔,令人胸襟为之一舒。
春牛春杖,写出了立春的第一大习俗:鞭春牛!
春牛是立春的习俗之一,就是打春牛。寓意“催耕”,寄托了人们希望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朴素情感。立春打春牛,起源较早,盛行于唐、宋两代。中国自古是农耕社会,古代春耕,都是用牛耕地。一般是一头耕牛或者两头耕牛来拉犁耕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二牛抬杠”。
春杖指耕夫持犁仗侍立。有了“打春”之俗后,由人扮“勾芒神”,鞭打土牛。这两句意思是说:牵着春天的泥塑耕牛,拉起春天的泥塑犁杖,泥塑的耕夫站在二者的近旁。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要鞭春牛!
鞭春牛是立春的活动之一,更是春耕伊始的标志,最初的鞭春牛用的是真牛,后来改为土牛,到了清末时期又改用纸牛,用竹为骨架,外面糊上纸。人们会在“春牛”的肚子里装上五谷,当它的肚子被打破后,大家会将流出的五谷分吃,寓意着来年风调雨顺能有个好收成。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海南气候宜人,比内地大陆要湿润很多,所以万物的生长也更富有气息。立春时节,一片春风吹过,桃花鲜红,色彩鲜艳。是不是春神降临,把桃花红染得像肉红一样,鲜嫩可爱?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春幡,写出了立春的第二大习俗:挂春旗!
春幡:春旗。《后汉书·礼仪志上》上记载,“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兆民,即百姓)”。在立春日,农家户户挂春旗,标示春的到来。也有剪成小彩旗插在头上,或树枝上。
春胜,写出了立春的第三大习俗:剪春胜!
春胜:一种剪成图案或文字的剪纸,也称剪胜,以示迎春。最早在唐朝李商隐《骄儿》一诗中写道:“请爷书春胜,春胜宜春日。” 春胜是立春日必做的事情。还有一说,春胜是女人都佩戴的一种首饰,开如三个菱形纵向相交,称为春胜。无论是剪纸还是首饰,都表达了人们对于春天的向往。
“一阵春风吹酒醒”,还以为在江南呢,没想到到了海南了!天涯海角,这里的春天依旧动人,春酒醉人,春风萌动,兴致勃发,情趣浓郁。大江南北,华夏大地,都是一片春的气息。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苏轼自北方而来,他是见过雪花的。如今见到另外一番景象,柳絮杨花随风摆舞,恰如雪花一般,纷纷扬扬,洒满大地,带来了春的气息。他不仅由衷的感叹天地自然,“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一首贬斥路上的诗词,却没有丝毫的抱怨。我们看到的是一位60多岁颠沛流离食不果腹的老人,用如椽巨笔,饱含热情和期待,抒写着那贬谪路上的的无限春光;抒写着那暗淡岁月里对于生命的热爱和向往;抒写着千年历史上那人性的坚韧和光芒。
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落,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数千年后,黄州、杭州、颍州、惠州、儋州……整个华夏神州,春山如笑,春满人间。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