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集比亚迪前沿黑科技于一身的仰望汽车,被卷入”落后技术“增程式动力结构的路线争议。
仰望U8陷增程讨论
(资料图)
2月6日,理想汽车CEO李想在网上发文提到,“比亚迪仰望U8的动力结构是并联的插电混动还是串联的增程混动。“作为国内互联网上最具话题性的车企掌门人之一,李想的发言再度将集比亚迪最新黑科技成果一身的仰望汽车拉入公众视野,吸引了大批网友互动,同时也掀起了一轮新能源发展路线争议。
在其评论区中,有汽车博主提到,“仰望U8明确采用四电机增程混动系统。”而在此之前,停产燃油车后,比亚迪旗下产品均以纯电以及DMi超级混动车型为主。官方资料显示,仰望U8的“易四方技术”采用的是”四电机平台独立驱动结构”,可适用于纯电和混动平台,覆盖硬派越野、超跑等多款高端车型,但并未明确提到混动属于“并联 PHEV“(插电混动)还是“串联 REEV”(增程混动)。
有网友在讨论中提到,“公布四个轮旁电机的时候,就一定是增程和纯电,发动机的动力不可能单独传递到四个轮胎。”还有网友补充到,“四电机的话,那就只能搞增程吧。如果还加直驱,也太复杂了。”对于动力结构的相关争议,截至目前,比亚迪以及仰望方面均尚未做出官方回应。
增程路线争议不断
事实上,增程、插混、纯电等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之争在业内是经久不衰的话题,在过去两年中曾掀起数次出圈的舆论争议。在2022年7月,余承东曾代表AITO问界力挺增程路线,“充电桩的完善与普及还需要时间,增程模式是目前最适合的新能源车模式。”同时,余承东提到, " 感谢李想开拓探索增程模式所付出的努力与贡献 。"
而增程路线的反对派有时任长城魏牌CEO李瑞峰,发出“增程式混动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再大的嘴,也不能大放厥词”、“"落后就要挨打,吹起的泡沫总要有人来戳破" 等言论,针锋相对。此外,前大众中国CEO冯思翰也提到,“增程式混合动力是一项过渡技术,大众集团不会追求这一点。”
不过,有观点认为,判断一种路线、一款车型的成功与否,依靠的是消费者买单行为,终究要用产品力和可靠性加持下的市场成绩说话。在2022年,采用被视作“落后技术”的理想汽车取得空前的成功,年销量达到13.32万辆,L8、L9两款新车还在去年12月份双双破万;李瑞峰所主导、打出智能DHT长续航的魏牌则表现难言乐观,2022年魏牌年销量累计仅有36381辆,月销量不到3000辆,成为整个长城汽车的吊车尾。
值得一提的是,李想在转评中的解答,也被网民视作对长城营销的一次回应,“如果汽车销量前三的比亚迪、吉利、长安都开始使用增程电动,某企业关于增程落后的营销规划可以停止了。”亦有观点认为,李想拉上比亚迪,目的在于证明理想选择增程路线的正确性和先导性。”
多品牌布局增程市场
“不同技术路线在性能、结构的复杂程度和成本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各有优劣。没有最好的技术路线和产品,只有最适合企业自身优势和车型的技术路线和产品。”对于路线争议,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徐向阳曾对媒体发表看法称。
然而,在理想汽车在增程式电车取得成功的刺激下,已经引发包括哪吒、零跑、长安、吉利等在内的品牌跟风布局。在增程式轿车领域,哪吒S率先推出增程版;提供增程版本的SUV车型深蓝S7已通过工信部申报;最新消息显示,零跑C11增程版车型已开启预售,于一季度上市交付。
此外,更值得关注是,除了仰望汽车的增程争议外,据业内媒体报道,比亚迪在内部会议中已经开始反思DMi的不足,“比亚迪当前的 DM-i 车型实际在发动机直驱环境下,DM-i 的驾驶感受较差于增程式,若使用大电机代替高速直驱,在成本角度,大电机成本较低,增程式较可行。”并且表示,“当零跑 C11 推出增程版之后,如果其定价较低、性能稳定,将在一定程度上抢占 DM-i 市场,届时比亚迪或也将规划推出增程式车型应战。”
报道还称,“比亚迪此前也有规划在 2023 年推出增程式车型,但由于种种原因,后期官方在日程表中划去了这一项。不过比亚迪官方也表示企业本身有相关的技术储备。”对此,中车网向比亚迪有关方面求证,对方回应称,暂无官方确认。
2022年,比亚迪累计销量186万辆,同比增长208.64%。作为“两条腿走路”的代表,比亚迪在纯电以及插混两路路线上发展相对均衡,纯电车型销量91万辆,插混车型94.6万辆。但2023年比亚迪开始面对新的增长压力,比亚迪方面曾对中车网表示,“2023年市场及消费需求、供应链体系等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比亚迪会根据市场的情况及变化,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灵活制定各项计划。”
标签: 仰望U8卷入路线争议 比亚迪布局增程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