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离不了茶。
(资料图)
喝茶可以讲究到从生火的炉子、煮水的茶釜、到收纳残茶的渣方、擦拭茶具的茶巾一整套几十种茶器一应俱全。
也可以简单到一保温杯热水、一撮茶叶完事,连茶杯都不用,保温杯盖可以兼职。
这一点上,不得不说现代人活得太糙了,不像老祖宗们,茶杯不只不能省,还讲究凹个好看的造型。一不小心就搞出了百般花样,什么斗笠杯、鸡心杯、压手杯、马蹄杯、铃铛杯……让人眼花缭乱认都认不全。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各种茶杯杯杯杯……
01
直筒杯
直筒杯,顾名思义,就是从上到下一般粗、形如直筒的杯子。
直筒杯是历史最悠久的杯型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良渚文化、仰韶文化、马家浜文化等许多文化遗址中都有出土。当然,那个时候它的功能还不是用来喝茶。
新时期时代马家浜文化陶杯 浙江省博物馆藏
事实上,当茶刚刚进入人们食谱的时候,根本没有专门的器具,都是与酒器或食器混用。秦汉以后,专门用来喝茶的茶具诞生,其器型也多来源或借鉴于酒器或食器,所以下面如果看到某款茶杯被叫做“碗”或最初是用来喝酒的,请不要讶异。
直筒杯有大有小,其中比较小型的叫做闻香杯,专用于品闻茶香。
闻香杯 图片源于网络
茶道讲究“一嗅二闻三品”,其中“三品”用的是品茗杯(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茶杯),“二闻”用的就是闻香杯。一般闻香杯比品茗杯更为细长,可以让茶香飘散的更慢。
02
高足杯
高足杯也叫高足碗,最大的特点就是下半部分有高高的底足,形成用来抓卧的手柄。
高足杯同样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此后历朝皆有制造,并于元代时广泛流行,南北方瓷窑普遍烧制。
新时期时代山东大汶口文化黑陶高柄杯 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高足杯的器型较以前有所变化,上半部由杯变碗,圈足缩小,加上长长的柄,可以直接用五指抓握,方便蒙古人骑在马上饮酒,因而高足杯也被称为“马上杯”。
元青花诗文高足杯 高安市博物馆藏
喝茶显然不是可以在马上完成的动作,当高足杯作为茶器时,就不用想着方便携带,于是喝茶用的高足杯足变矮,碗身加高。
清雍正黑釉描金云龙纹高足杯 故宫博物院藏
03
折腰杯
茶杯的杯身部位叫腹,直的叫直腹或斜直腹,向外凸的叫鼓腹,向内凹的叫弧腹,有明显转折的叫折腹。
鼓腹弧腹折腰杯就是折腹杯,杯身中部明显内收,好像人弯折的腰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也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虽然人们自己不喜欢折腰,但却喜欢折腰杯。
清中期松石绿地粉彩缠枝莲福寿纹折腰杯
折腰杯流行于明清时期,色彩艳丽、装饰手法丰富多样,包括青花、粉彩、颜色釉等。
04
斗笠杯
斗笠杯也叫笠式碗,口大足小斜直腹,像一顶倒放的斗笠。
斗笠杯杯身线条大开大合,造型极为简洁,符合宋代人一贯的极简风审美,在宋代最为流行,宋代最为著名的建盏就大多是这个器形。
宋建窑黑釉兔毫盏 故宫博物院藏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斗笠杯这个名字里蕴含的田园生活气息,暗合了饮茶之道追求的平和宁静,斗笠杯至今仍是最受欢迎的经典款式,高居爱茶人士入手率榜首。
05
鸡心杯
鸡心杯口大、足小、腹深,有点像减肥增高之后的斗笠杯。
明永乐 青花花卉纹鸡心碗 故宫博物院藏
鸡心杯长得并不像鸡心,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这款杯子口沿要比底足大数倍,身高又高,极容易造成头重脚轻。为了稳定重心,足底增加了一个厚坯,看起来就像一颗凸出的小小鸡心。
鸡心杯底部
鸡心杯流行于明永乐、宣德时期,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多有仿制,也是现在茶杯中常见的器型。
06
压手杯
像斗笠杯与鸡心杯这种口>底,且杯身到口沿没有转折的杯子都可以叫做敞口杯(口<底的叫敛口,不多见)。
而压手杯稍有不同,杯身与口沿连接处“折”了一下腰,造成口沿微微外撇,握在手里时,口沿正好在手的虎口处。
明永乐青花压手杯(花心) 故宫博物院藏
此外,压手杯的器壁从口沿处往下,胎体逐渐增厚,杯底部分又颇为丰硕,整个杯子的重心在下半部分,有沉重压手的感觉,因而叫做“压手杯”。
压手杯是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的创新。
07
花口杯
除了敞口和撇口之外,有时候茶杯的口沿还会搞些“花”样,做成花瓣那样高低起伏的形状,这样的茶杯可以统称为“花口杯”。
明或更早 钧窑月白釉花口杯
如果要更精细一些,那根据花瓣形状的不同,花口又可以再细分出葵口、菱口和海棠口。
葵口是秋葵花那样等分的连弧花瓣状。
唐 白釉葵瓣口杯故宫博物院藏
菱口是在每个葵口花瓣中间加一个尖。海棠口则必须是椭圆形,花瓣也只能是四瓣,这两者在杯盏中都比较少见。
五代 越窑青釉菱花口盘 故宫博物院藏
宋 哥窑青釉海棠式花盆 故宫博物院藏
08
缸杯
缸杯,顾名思义,敞口、深腹、硕底,长得像小号的缸。
缸杯的一大特点是卧足。
茶杯底足最常见的方式是圈足,也就是在杯身底部接一个圆形的圈,圈内中空。此外,还有假圈足,也就是圈内部是实心填充的,只是侧面看起来好像有圈足。
圈足VS假圈足,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谓卧足,是指杯身下不接底足,杯壁直接着地,杯底内凹,形成圈足似的圆圈,与假圈足刚好相反。
青花团花纹卧足碗 明成化 故宫博物院藏
缸杯是明代成化年间斗彩瓷器中的大热IP,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以鸡为装饰主题的,著名的斗彩鸡缸杯。
明成化 斗彩鸡缸杯
09
马蹄杯
马蹄杯有和缸杯一样的卧足,敞口,斜直腹,比缸杯更加方折、有棱角,看起来像倒置的马蹄,因而得名。
清雍正 五彩“福禄寿”纹马蹄杯
马蹄杯最早出现于明代,清代时较为流行,杯身多画有斗彩图案。
10
铃铛杯
铃铛杯也叫摇铃杯,高圈足、杯身也极高,腰腹微收、杯底聚拢、口沿微微外撇,倒过来看像寺庙里的钟,也叫仰钟杯。
清康熙 青花八卦纹铃铛杯
铃铛杯杯身的线条挺拔,亭亭而立,非常适合画站立的人物,于明清时期极为流行。
11
斗方杯
以上所有茶杯,不管是直口、敞口、花口,圈足、卧足、假圈足,基本形状都是圆形。而斗方杯则变圆为方,加上形状像过去量米用的斗,所以得了个“斗方杯”的名字。
清道光 亦愚定制段泥内上釉斗方杯
瓷质的方形茶杯在制作过程中不能通过拉坯成型,只能手工拼接,胎体厚度稍有不均在烧制的过程中都会造成变形、碎裂,对于工艺的要求非常高。
方形茶杯除了四方形的斗方杯之外,还有六方杯和八方杯。
清乾隆 粉彩六方杯故宫博物院藏
明成化 仿哥窑八方高足杯 故宫博物院藏
12
公道杯
现在的公道杯指分茶用的杯子,最大的特征是口沿处有一个鸭嘴形的流。
公道杯,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古代的公道杯,则是在饮酒时用于行酒令助兴用的。
杯里面利用“连通器”原理设有机关,倒酒时如果超过一定位置,酒就会从机关中全部流出,能保证每个人喝的酒都一样多,所以叫公道杯。
清光绪 绿地粉彩公道杯 故宫博物院藏
13
耳杯
耳杯,顾名思义就是杯沿两侧各有一只小耳朵,方便端起。
耳杯源于古代的盛酒器具——羽觞,两侧有半月形双耳,造型多样,战国时期一直延续使用至汉晋,其后逐渐消失。
彩绘漆鱼纹耳杯 西汉故宫博物院藏
金嵌珠“万寿无疆”杯盘 清 故宫博物院藏14
竹节杯
竹节杯造型独特,外形近似竹节,天然质朴,赏心悦目,竹为四君子之一,既能表现君子的崇高品格,又能体现“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以竹节入杯,自带一种清雅气质,有彰显气节,坚韧不拔,万古长青之意。同时也寓意事业节节高升,前程似锦。青玉竹节杯 明故宫博物院藏当然,万一你家茶杯不属于以上任意一款的话,也别着急,相信自己,你完全有能力现场给它取一个。从口沿、腰腹、或者底足中挑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再给后面加个“杯”字,谁都不能说你错!
标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