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广西左江流域发现的动物骨骼(拼版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 供图)
新华社南宁3月30日电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公布了在广西左江流域开展发掘的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在左江流域发现大型史前蛇类遗存,其中最大的一枚脊椎骨所代表的个体,超过《中国动物志》记载的国内最大记录。研究结果还提示,华南地区人类猎食蛇类的历史可上溯至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据研究团队介绍,在距今约6000年的宝剑山遗址和大湾遗址中,出土了较多的蛇类骨骼材料,包括一块中段蟒蛇类齿骨和大量的蛇类脊椎骨。通过与东亚地区现生蛇类骨骼标本的形态学对比,鉴定出3种蛇类:缅甸蟒、眼镜王蛇和百花锦蛇,均为典型的东洋界物种。上述蛇类至今仍分布在广西境内。
这是广西左江流域的宝剑山遗址(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 供图)
结果显示,其中最大的一枚缅甸蟒中段脊椎骨所代表的个体,全长至少4.58米,超过《中国动物志》记载的国内最大记录(全长3.56米)。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清平介绍,这些蛇骨表面大多存在一些疑似的烧灼痕,在与其共同堆积的哺乳动物遗存骨骼中,普遍存在人工切割或敲砸的痕迹。大型蛇骨很有可能是人类猎食后的残留,且不排除此地的史前人类用烧烤的方式加工肉食的可能。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期刊《历史生物学》发表。
左江发源于越南北部,是西江上游的主要支流,也是广西西南部的主要河流。左江流域地处南亚热带,动植物资源丰富,地貌复杂多样,更有贝丘、岩画等独特的古代文化遗存。其中,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已成为中国第49处世界文化遗产。2013年至2015年,为配合崇左花山岩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杨清平团队在左江流域开展发掘研究。
标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