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张仲景治咳方剂选录(之十)
◆桂苓五味甘草汤
【组成】茯苓四两(12g),桂枝四两(12g),炙甘草三两(9g),五味子半升(15g)。
(相关资料图)
【用法】水煎服。
【主治】咳嗽。
【出处】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
【备注】元代名医赵以德《金匮方论衍义》:桂枝味辛热,以散水寒之逆,开滕理,致津液以润之;茯苓甘淡,专行津液,渗泄蓄水,利小便,伐肾邪,为臣;甘草味甘温,补中土以制肾气之逆; 五味子味酸平,以收肺气。《内经》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清代名医李彣《金匮要略广注》:桂枝使水饮外散,茯苓使水饮下行,甘草补土以防水,五味子收敛肺气,使气不上冲,以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也。
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茯苓渗水,桂枝扶阳,甘草补中,五味收阴,盖防其上冲外散,类于亡阳奔豚等证,故治法亦归于扶阳抑阴为用也。
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冲气不归,而仍上逆也。茯苓、桂枝能抑冲气使之下行,然逆气非敛不降,故以五味之酸敛其气;土厚则阴火自伏,故以甘草之甘补其中也。
朱光被《金匮要略正义》:因以桂、苓之气温下达者,以伐水饮之合邪;五味摄上升之浮阳而返其故宅;甘草缓中补虚,以维上下之防闲,如是则肾得归垣,冲气其治矣乎!
唐宗海《血证论》:此治肾中水气腾溢,阴火上冲,面赤咽痛,咳逆诸病。桂苓抑水下行,水行即是气行。然逆气非敛不降,故以五味之酸敛其气。土厚则阴火自伏,故以甘草之甘补其中也。
莫枚士《经方例释》:此苓桂甘枣汤去枣加五味子也。仲景之例,凡治咳皆五味、干姜并用。此专取五味者,以服青龙发泄之后而气冲,故专于敛收也,为肺肾同治之法。肺挟风以陷肾则尺微;肾散水以冲肺则寸沉。故少腹、胸、咽,皆被抑逆而面为之赤。桂以宣肺,而苓以抑肾,味以纳肾,则治肾重而治肺轻也,为苓、味同用之法尔!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
【组成】茯苓四两(12g),甘草、细辛、干姜各二两(6g),五味子、半夏各半斤(7.5g)。
【用法】水煎服。
【主治】咳嗽。
【出处】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
【备注】清代名医黄元御《金匮悬解》:服桂苓五味甘草后,冲气即低,而反更咳嗽而胸满者,乙木虽降,而辛金更逆也,用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利肺而降逆,以治其咳满也。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服芩甘五味姜辛后,咳满即止。设其更觉发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本为热药,服之热伤肺津,应当遂时作渴,津亡燥动,风木乃发。若渴反止者,此为支饮内停也。支饮格其阳气,法当昏冒。冒者胃气升逆,必作呕吐。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饮而止呕吐也。
戈颂平《金匮指归》:以细辛、干姜,为温通阴土之药,阴土得温,其阴气即从子左开也。曰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再内半夏前方中,降逆上之水。曰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服内半夏,以去其水。
曹颖甫《金匮发微》:故仲师言冒家必呕,盖中阳与支饮相拒,轻则虚阳上浮,甚则卒然呕吐清水痰涎。可知热药实为对病,故治法特于前方中加生半夏以去水,不更忌细辛、干姜也。
提示:在中医师指导下应用中药。用药不愈及时到医院就诊。
标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