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 >

尹烨点评张雪峰:虽然接地气,但一个民族需要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

时间 2023-07-29 19:16:49 来源:顶端新闻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相关资料图)

到现在为止,高考录取工作已经进入尾声。

9月份开学的时候,就会有新一批的学生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

开始他们崭新的人生。

对很多考生和家长来说,高考是一个重要的人生课题;而对于张雪峰来说,

高考也是他的一个课题。

今年夏天,张雪峰又火了,接连上了几次热搜。

他原本是一位考研老师,

因为讲课幽默而大受学生欢迎。

现在的他,还把业务扩展到了高考填志愿的范围。

这下吸引了不少热度,也遭受了许多人的非议。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张雪峰火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他站在普通老百姓的角度去为老百姓解决问题,让更多的老百姓不走弯路,

帮助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的孩子成为家长眼中的骄傲,

切切实实地帮助这些人,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生活。

但同时,也有人对张雪峰的做法表示反对。

华大集团首席执行官尹烨就表示,他不认同张雪峰的做法。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社会不仅需要一些选择实用专业的人,

同时也需要一群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是很多年前一个高考作文的题目。

仰望星空象征着理想,脚踏实地象征着实际。

其实,张雪峰所受到的支持与非议,恰恰体现着两种不同生活态度的冲突。

人究竟是应该以理想为目标生活?还是应该选择更加实用的生活?

从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的角度来看,其实二者并不冲突。

对人类来说,生存与理想,其实都是人类的需求之一。

只不过,在需求的优先等级上,二者存在很大的不同。

马斯洛将人类的五大需求以金字塔的方式进行排列。

等级层次越低,人类对这项需求的优先级别也就越高。

排在最底层的就是生存需求,水、阳光、空气、繁衍、吃饭,

这些都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当低层次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人们就无法实现更高层级的需求。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连最基本的生存都变得十分艰难时,

往往也就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理想的问题。

但是,这难道就意味着普通人不应该有理想吗?

当然不是。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也同样拥有实现自我的权力。

不过,在中国,人们信奉的其实还是实用主义哲学。

你问中国人为什么结婚,绝大多数老一辈的人都会告诉你,

结婚是为了有个伴,是为了养儿防老,是为了传宗接代。

你问中国人为什么读书,相当一部分人会告诉你,是为了改变命运,

改善生活,找一个好工作,孝顺父母,养家糊口。

中国人做什么都讲究实用。

在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绝大多数年轻人都不会像中国人这样功利地读书。

在选择专业时,他们往往会选择自己真正喜欢并愿意为止付出努力的专业。

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个专业能不能帮他们找到一个好工作、是否能够让父母有面子,

是否有前途,才是父母真正关心的问题。

在中国,很多孩子甚至都分不清楚,哪些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哪些是家长以及社会的世俗价值观强加给自己的。

很多年轻人甚至直到大学毕业,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擅长什么。

他们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他们能够让父母在别人面前赚足了面子,

他们能够满足周围人对他们的期待,但是他们却对自己失望了。

工作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生存,还在于它能够给个体提供的价值感和认同感。

为什么很多在大城市拥有一份不错工作的人会选择离职?为什么有很多人都在逃离体制?

这其实就是答案——他们无法在这份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也无法获得快乐。

这份工作确实可以带来很多好处,但是却会让他们的情绪进入一种内耗的状态。

张雪峰曾经表示,自己的所作所为只是让一些普通家庭的孩子少走弯路。

但是,作为一个旁观者,

他又如何能确定这个孩子选择自己想要的专业就是在走弯路呢?

杨绛曾经说过,生活,没有一滴汗是白流的,没有一段路是白走的。

经历某件事,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

都会化为个体人格的一部分,成为个体人生中宝贵的经验。

张雪峰的所作所为确实帮助了一些孩子。

但是他是不是也在传递这样一种思想——普通人不配拥有理想,

普通人永远只能选择现实?

事实上,张雪峰所帮助的这些家庭其实并没有那么困难。

有的家长会在直播间购买报志愿服务,

能够支付得起的家庭一般都不会那么困难。

不仅如此,在中国,大部分家庭也都摆脱了最基本的生存问题。

他们为孩子选择实用性更强的专业,

不仅仅是为了生活,更是为了体面地生活。

这些孩子是自愿的吗?

有多少孩子在父母的逼迫下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我们无从得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

有一部分孩子的梦想已经被扼杀在摇篮中了。

他们的梦想还没有开始,

家长就已经替他们做出了“最佳”的选择。

社会需要实用的人,也需要有理想的人。

事实上,这二者也并不是完全冲突的。

在成功人士身上,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二者同时出现。

这是因为,人不能只有理想,也不能只注重现实。

张雪峰的爆红其实正是中国人实用主义哲学的反映,

他把这些学生通过考区、学文学理、高考分数等数据分成不同的类型。

在他的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体系。

符合什么样的条件,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在这里,学生只是一个个由数字堆砌的个体,

而并非拥有个人意识的有血有肉的人。

事实上,真正的人从来都没有被好好地“看见”过。

这不是一个社会所应该具有的健康状态。

当然,这不仅仅是家长和张雪峰的问题,

而是整个过度内卷社会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不过,这并不是扼杀孩子梦想的理由。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六便士,

那么就总会有人选择月亮。

我们要允许这些选择月亮的人存在,

哪怕他们身无分文。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后海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标签: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