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 >

每日热门:一个没有战功的“素人”,却被朱元璋封为“侯爵”,这是为什么?

时间 2022-11-25 22:56:58 来源:顶端新闻  


(资料图片)

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开始封赏功臣,其中“公爵”6人,“侯爵”28人,“伯爵”2人,此后陆续加封,到1398朱元璋去世,也不过是10个“公爵”,52个“侯爵”,3个“伯爵”,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大明的功臣,功勋卓著。但是,其中有一个人,既没有任何战功,也不是朱元璋的亲戚,还已经去世多年,却被朱元璋封为“侯爵”,这个人就是刘继祖。刘继祖能被封侯,唯一的原因,就是当年朱元璋父母去世的时候,没有地方安葬,刘继祖拿出了一小块地方,给他安葬父母。这件事,对于刘继祖来说,是一件小事,毕竟他是凤阳的地主,仅仅是看朱元璋可怜,没有想到任何回报,当时的朱元璋,也根本没有任何资本去回报。但是,对于朱元璋来说,这却是一件天大的恩情。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公元1328年。这一年,生活在安徽濠州的贫困户朱五四,迎来了他的第四个儿子,起名叫“朱重八”。为什么排行老四,却叫朱重八呢?因为古代是大家族生活,朱五四还有一个哥哥朱五一,因此,在起名字的时候,是从他哥哥朱五一的儿子那里算起的。“朱五一”有四个儿子,分别是朱重一,朱重二,朱重三,朱重五。“朱五四”有四个儿子,分别是朱重四,朱重五,朱重六,朱重八。另外,朱五四还有两个女儿,为了生活,他早早地就把两个女儿给嫁了出去,但是依然养活不了一家人,于是,他又让老三儿子朱重六当了别人的上门女婿。朱五四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当然,说农民就有点抬举他了,准确地说,他是一个“佃农”,连一块自己的土地都没有,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大部分的收成都要交“地租”,只留下一小部分,维持一家人的温饱。虽然是一个“佃农”,但是,朱五四也明白,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于是,他省吃俭用,拿出一部分钱去供小儿子朱重八读书。可是,读书是真费钱啊,朱五四也是真没想到,没钱上学,那就只能回来吧。于是,朱重八的学历,就止步于“私塾肄业”了。回家后的朱重八,也不能在家里待着吃闲饭啊,朱五四就在自己东家,地主刘德那里给朱重八谋了个差事,放牛。朱重八也在放牛的过程中,结识了不少的小伙伴,比如汤和,徐达,这俩人日后都成了大明开国功臣。日子就这样悠哉悠哉地过着,少年不知愁滋味,虽然老朱家的日子过得很苦,但是,小小的朱重八却没有太多的烦恼,毕竟,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快乐。但是,很快灾难就降临了,老朱家的顶梁柱塌了。1344年,整个北方发生了严重的旱情,粮食颗粒无收,想吃野草都没地方挖去,因为蝗虫泛滥,野草都被蝗虫吃完了,屋漏偏逢连夜雨,瘟疫又发生了,每天有无数的人倒下。其中,就有朱五四,朱五四的老婆,朱五四的大儿子。一瞬间,一个完整的家庭破裂了,16岁的朱重八和哥哥朱重六两个人抱头痛哭,哭完了,擦干眼泪,还要给父母兄长操办后事。后事好办,大灾之年,一个贫苦人家,也不需要什么隆重的仪式,磕个头,哭一顿,就算完事儿了,但问题是,人埋哪儿?古代的土地都是私有的,可不是让你随便挖坑的,朱五四在濠州混了一辈子,到头来连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都没有,因此,也给朱重八哥俩出了一个大难题。想来想去,朱重八还是决定去找自己的老东家,地主刘德帮忙,希望刘德能给他一小块地,哪怕是极小的一块,只要能把父母埋葬进去就行。可是,刘德拒绝了,他没有理由去帮助这两个穷小子,甚至,他还觉得把朱五四埋到自家的土地里,是一种晦气。天无绝人之路,这件事被刘德的堂兄刘继祖知道了,他看这两个小哥俩实在是可怜,就给了他们一小块地,朱重八千恩万谢,没有钱买棺材,就用一些旧衣服裹着,草草的把父母兄长给安葬了下去。父母不在了,家也就没了,濠州是活不下去了,只能出去看看,能不能有啥活路,古人说:“树挪死,人挪活”,老朱家就这么分开了。大嫂带着一儿一女回到了娘家,二哥抱着朱重八哭了一顿,从此以后音讯全无,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发动一切人马去寻找自己的二哥,都没有找到,估计是早死了。而朱重八,则去黄觉寺当了和尚。并不是朱重八看透人生,遁入空门了,而是因为,黄觉寺管饭吃。没多久,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风起云涌,朱重八也被时代的洪流携裹着参加了起义军,从郭子兴手下的一名亲兵干起,逐渐成为义军首领,继而打败陈友谅,张士诚,于1368年在南京登基称帝,建立大明。朱元璋从小吃了不少的苦,都是在亲戚邻居,以及各种好心人的帮衬下,才能活下来,还奇迹般地当了大明皇帝,因此,在他的内心里,非常注重亲情,从当上吴王起,他就开始寻找失散的亲人。他找回了大嫂一家,还把侄子朱文正带到军中,二姐夫李贞是主动找到了他,他的外甥李文忠就开始跟着舅舅南征北战,他甚至还找回了自己堂嫂,这些人,在大明建立后,无一例外都获得了封赏,就连堂嫂的女儿,都被封为了庆阳公主。不仅仅是活着的人获得了封赏,就连死去的亲人,朱元璋也都一一加了封赏,甚至都追溯到了四辈人以上,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全部追封为皇帝,三个哥哥,伯父一家,全部追封为王。都追封为皇帝和藩王了,那陵墓自然不能寒酸,必须要好好整一整,一提到陵墓,就让朱元璋心酸,当年自己的父母,甚至差一点没地方下葬。此时,刘继祖的儿子刘英,已经追随朱元璋多年,朱元璋就派刘英回去负责修建父母和兄长的陵寝,就是后来的“明皇陵”。因为朱元璋一家是从江苏迁徙到安徽的,他爷爷辈以前的人都在江苏生活,因此,他又派人在江苏的盱眙县修建了一座陵墓,安葬他高祖,曾祖,祖父,就是后来的“明祖陵”。朱元璋死后是埋在了南京,称为“明孝陵”,而朱棣以后的明朝皇帝,都埋在了北京,就是我们熟悉的“明十三陵”。不过,有两个皇帝不在这里埋,一个是朱允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一个是朱祁钰,哥哥朱祁镇被蒙古人抓走后(土木堡之变),他上位当皇帝,哥哥回来后,发动“夺门之变”,他又变成了藩王,后来埋到了海淀区的玉泉山。洪武十一年,朱元璋回了一趟凤阳老家,这应该是最高规格的衣锦还乡了吧,他特意封刘继祖为“义惠侯”,此时刘继祖已经去世,实际上,这个侯爵就是封赏给刘英的,因为刘英跟随朱元璋多年,而且负责修建了陵寝。而且,朱元璋也给了刘家一个特殊的任务,负责管理,祭祀,维护这个皇陵。至于那个小气鬼刘德,倒是还活着,朱元璋也没有为难他,毕竟他已经是皇帝了,格局早就打开了,以一个皇帝之尊,去报复一个小地主,传出去还不让人笑话。另外,当时的老朱家,也确实是靠着给刘德打工,才能勉强活命,也算是他们的恩人,因此,朱元璋也给了刘德很多的赏赐。靠着“义惠侯”的身份,靠着“给皇帝家守陵”的名头,刘继祖一家,成了凤阳当地的第一豪门大户,爵位世代相传,一直到明朝灭亡。所以说,人啊,还是要有一份善心,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总有一天会得到回报。

标签: 总有一天 活不下去了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