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 >

张孝德:“耕读传家久”还有价值吗|读懂乡村系列(12) 讯息

时间 2023-03-06 10:45:33 来源:顶端新闻  


【资料图】

在中国古老的乡村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副对联是:“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我觉得今天能够读懂这句话的人不多。今天中国经济强大了,我们日子过得好了,但我们比过去更焦虑。焦虑什么呢? 希望给孩子留更多的房子,留更多的存款,而且相互攀比,希望留得更多。我们是否思考过,这些房子、票子能传下去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用几千的历史证明父母留下的房子、票子传不下去,几乎都逃不出富不过三代的周期律。什么东西能够传下去,就是在我们的乡村刻在门上、匾额上的那句话: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特别是“耕读传家”,这简短的四个字包含了中国古人特有的人生智慧与如何走出兴衰周期的思考。中国古人从天地运行中,不仅发现了服务农耕的二十四节气,还从天地中发现了“道”和“德”的精神与文化。

中国古人认为,要使财富能够传承下去,必须遵循“天行健, 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厚德载物”天道规律。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中国古人发现,田间的躬耕劳动,具有培养自强不息、吃苦精神的功能,我们的品德能像大地那样厚的德性,才能承载我们拥有的财富。躬耕能强体修德,读诗书能明理开慧,这正是中国古人所理解的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道理所在。

古时候的耕读教育是融生产与生活、礼乐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耕”不仅能生产粮食,还可以“修德”“开慧”;“读”则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养厚德。因此,“耕读”的过程,不仅是一个与天地对话的过程,也是一个接受天地能量、学习天地德慧的过程。耕读教育不是单纯今天理解的知识教育,而是兼顾以心传心、修德开慧为内容生活教育。由此,耕读不仅成了中国古人崇尚的一种物质与精神自足的诗意生活方式,也成为促进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国家长久治家的重要因素。

古人认为:发财不难,保财最难。建议我们的企业家,政府官员要读读聂云台先生写的一篇文章《保富法》。聂云台先生是清代名臣曾国藩的外孙,曾任旧上海首任商会会长。他从自家的经历和在上海所见所闻的富人家庭的变迁,来谈富裕人家的持久发达之道。本文曾在《申报》刊载,轰动上海,一时引起各界纷纷捐赠助学甚巨。民间自发相印赠此书,至今在我国港、台地区和东南亚商人圈仍广为流传!该文章讲:“我住在上海50余年, 看见发财的人很多,但发财以后,有不到5年、10年就败的,有二三十年即败的,有四五十年败完了的。我记得与先父往来的多数有钱人,有的做官,有的从商,都是显赫一时的,现在已经多数凋零,家事没落了。有的是因为子孙嫖赌不务正业而挥霍一空;有的是连子孙都无影无踪了。大约算来,四五十年前的有钱人, 现在家产没有全败的,子孙能读书、务正业、上进的,百家之中, 实在是难得一两家了”。

《颜氏家训》流传至今,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的原因,不是《颜氏家训》写的比其他家训好,而是这部家训的主人颜之推是以其一身坎坷经历,对时世、人生有痛彻的感受后而写的家训。颜之推生活在五胡之乱后期,改朝换代的家国动乱,使他一生多遭厄运,三次被胡人俘虏,由此形成了三次铭心刻骨的痛苦和耻辱。正是在这样坎坷的人生中,使他深深感悟到,要化解厄运、渡过难关,父母、兄弟、族人等都靠不上,能够依靠的,唯有从读书中得来的古代圣贤的思想和精神。于是他得出结论:读书功德最大。所以,中国古代乡村所信仰的耕读传家, 是被一代又一代祖先体悟证明的真理。

然而,我们今天在西方式现代化教育的影响下,“耕读传家”这一祖训早已被抛至脑后。耕读教育更是被认为是落后的教育模式。今天人们则认为,只有学习好现代知识才能融入现代社会并创造财富。在此思潮的影响下,愈来愈多的人涌进城市。人们都认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不愿意再回到农村搞传统耕读教育。而这,恰恰是今天值得我们反思的悲哀。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部教授】

此文选编自张孝德著作《大国之本:乡村振兴大战略解读》

标签: 自强不息 颜氏家训 富不过三代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