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 >

【报资讯】【列子哲学系列01】什么是道?《列子·天瑞篇》万物如何形成

时间 2023-03-19 10:59:40 来源:顶端新闻  

从今天开始,我们会为大家分享道家学派另外一个思想家列子的思想,参考的是张贵超老师的《列子》注解版本。

在道家思想里面,老子和庄子大家比较熟悉,但是列子可能大家就不一定熟悉了,其实列子是在庄子之前的一位道家思想家,是战国前期道家的代表人物,而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代表人物。列子出生于公元前450年左右,比庄子早80年左右,比老子晚100年左右,所以,其实列子是道家思想承前启后的人物,《列子》一书留存下来有8篇.

接下来,我会为大家逐一分享,今天我们开始分享第一篇《天瑞》。


(资料图)

01

列子阐述关于什么是道

在这一篇一开始,列子就阐述了关于什么道的问题。

列子说,有的事物是被别的事物所产生的,被别的事物所改变的,而有的东西,是不被别的事物产生和改变的,它是宇宙的根源,也就是:道。

道是一切事物的初始,别的事物生生灭灭,都是循环往复的,而道就是事物变化背后的规律,这个规律是不变的,是独立长存的。

列子引用了《皇帝书》说:“道终乎本无始,进乎本不久。有生则复于不生,有形则复于无形。”,道本身没有开端,也就没有所谓结束,道本身没有形态,也就没有区分结束。

这和老子在《道德经》里面阐述的道是一致的,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列子说,过去圣人们都借助阴阳这两种“气”,来解释宇宙万物的诞生的过程。有形的东西产生于无形,那么宇宙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列子说:“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这个宇宙万物生产的过程,先有太易,然后有太初,然后有太始,然后有太素。这四个过程是这样的。太易,就是气没有脱离于混沌的状态,太初,就是出现了元气;太始,就是出现了形态;太素,就是有形的气出现了本质。这个时候,元气,形态,本质都已经具备了,但是还没有出现“彼此”,也就是万物还是混沌没有分离,它还看不见,听不见,摸不着,因此称之为“易”。易就是变化本身,它没有形态,没有踪迹,称之为“一”,再由一分化为二,也就是“阴阳”两种气,从此诞生了宇宙。人也是阴阳两气彼此融合而成,天地万物都含有阴阳精气,万物由此得到了繁衍。

02

列子对万物形成过程的描述

列子在这里对万物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详细地描述,描述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从太易,太初,太始,到太素,在经历了四个状态之后,万物具体了元气,形态和本质。

这里的“气”非常关键,是一种太初的时候呈现的状态,在古代思想里面“气”既代表一种虚无,也代表一种实在,或者说,气也是一种介于无和有之间的存在状态。

说到“元气”,就不得不提到北宋著名的哲学家,也是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张载,张载提出了“气本体论”思想。张载说:“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张载认为,宇宙的本体,万物的初始就是“气”或者说“元气”,一切万物都是由气化而来的,形态万千的万物,都是气的不同表现形态,凡是有形态的都称之为“象”,而一切的象都始于气。

张载说的气和列子的气有一个根本的差异是,列子的气代表一种无,而张载的气实际上是一种有。张载说不管是有象的“有”,还是无形的“无”,究其实质,都是有,而不是“无”。张载继承和发展古代“太虚”的范畴,并对它加以改造和扬弃,用气来表示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和物质运动基本状态,提出了“太虚即气”的本体论思想。“气为本体”、“气化万物”是一种典型的唯物主义宇宙观。张载说“太虚即气,则无无。”,物质的气是宇宙本体,只有存在形式的不同变化,不是物质本身的消灭和化为无有了,气是永恒存在的。

这样,张载构建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物质的永恒性思想,张载的“气本体论”也是古典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最高成果。

03

关于宇宙和世界的本原

关于宇宙和世界的本原,初始是物质还是精神,历来是哲学的最基本的问题,也是每个哲学家必须回答的问题。中国古代儒学学派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认为“心”或“理”为宇宙本原,代表人物包括王阳明;二是,气为本原,代表人物就是张载。张载认为,“气”或者“元气”是万物产生的基础。

我们还是回到列子的思想,列子认为,一开始万物是一个整体,后来分开为阴阳,或者说两种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存在,所以万物都会显示出不完善的一面,天有不足,地有所长,圣人没有完善的能力,事物也没有完善的用途,而正因为这样,才相互构成了一个整体,万物才会彼此融合和互补。

在道家思想里面,宇宙是一个整体是基本的预设。列子说,万物都有各自的职责和位置,天的任务是养育万物,地的责任是承担众生,圣人的职责是管理和教化。天地万物都有各自的本质,而且是无法超越的。

每个事物在大自然中,都有各自的位置,其实就像每个生物在生态系统里面,都有各自的生态位一样,是很好理解的,这种思想在儒家思想里面其实也是一样的,儒家思想认为,每个人在社会系统里面,都有一个固定的位置和角色。

所以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如果每个人各安其位,社会和国家就能安定繁荣,不管是万物还是人,都有各自固定的预设的角色和位置,他们各自都遵循背后的道,在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中都是一样的,而且这样的本质是无法改变的,儒家称之为“天命不可违”。

列子说:“覆者不能形载,形载者不能教化,教化者不能违所宜,宜定者不出所位”,其实思想内涵是一致的,自然和人类社会都有一套内在的规则。

标签: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