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是什么意思
意料之外:说明这事发生让读者觉得很惊讶。情理之中:虽然这事发生得让读者觉得很突然,但仔细一想,这事发生也是必然的。
欧·亨利的小说就是典型,通常指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这是一种结尾艺术。
(资料图)
写作或创作:
高明的构思,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庸俗的构思,是“意料之中,情理之中”;等而下之的构思,是“意料之中,情理之外”。题主所指的,就是指的第三者,等而下之的构思。
不想动脑筋,老想着从前人那里“借鉴”,那只能属后者了。因为都是前人那儿不加变通地借鉴而来,所以读者会觉得眼熟,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即所谓“意料之中”,而这种几乎是粘贴来的文字,很难与其他部分和谐,所以往往是“情理之外”。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作文300字
那一段时间,他们独自相处的时候,感情迅速升温,也许根本就不会因为别人怎样去影响他们的生活,但是如果你真的想完全置身事外,也不太可能。
只不过当我们也置身于那样的环境当中,就会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了。但是这样的环境对于我们而言,却总是有着完全不一样的见解。
每个人都会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变得失去初心。
即便是迷失方向,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那些模糊的梦潇予你从来都不会知道的功效,更何况我们从一开始就知道她和你的关系根本就非比寻常,即便是有一天他真的有什么误会,不愿意理你的话,我相信时间长了之后肯定也会有所阻碍。
所以有什么事情发生的时候,就立即阻止,然后去找了一个非常合适的负责方,然后找到一个解决方案,让你们之间的关系能够继续稳定而合理的进行下去。
也许这些听起来会感觉很很呼呼的,没有什么道理,但是如果你真的去理解的话,你会发现原来太多的东西都是很有道理的。
小说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创作手法
小说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欧亨利写作方法,比较适合初学者学习。一般写作能上升一个水平,都要避免玩这种创作手法。倒不是说这种写作非常低级,只是一种写作手法用得多了,就起不到“超预期”的效果了。你的小说总想给别人超预期,但是别人的心理早就猜透你了,所以你很难玩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
三四年前,我写了一个蚂蚁小说,发在报纸上,也是采用的欧亨利式的结尾。题目是《盲女》。其实取名盲女,就是为了误导读者——本来就不是盲女。现在不少网络平台都教写作,关于欧亨利式结尾,很多人都提到“误导式的写作手法”。几年前我把这个蚂蚁小说发到过这个号上,后来删除了——说实话,也就写得比较成功的,才敢发到网上来,不然会被批死。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更多的是心理作用,你需要骗过读者的心理。比如我写《盲女》,就是制造了一种“意料之外,还有意外”,让读者以为某个结局已经是超预期了,但是还是更超预期的。长的小说,实现这一目的,并不很难,但是想在几百字内就写出这种效果,非常非常难。
但是非常难,不代表这种小说就多么好,没意义的照样没意义。这种完全是玩新花样了,内容没意义。但是初学者能学到这种水平,就算入门了。
短篇小说里面,大量采用欧亨利式结尾的,就是作家鲁敏的《荷尔蒙夜谈》。这部短篇小说合集,写得很一般,但是很适合初学者去研究学习。而且小小说也是最适合初学者学习了的文学体裁了。
长篇小说,比如《三体》里面的章北海最后的“叛变”,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其实我觉得,别人教一百遍,不如自己去研究学习,总结出来的经验融入了自己的血液里。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典型事例
1.曾参休妻
孔子有一个弟子曾参特别遵守吃饭的规定,有一天,他的老婆煮了几个梨给他吃,其中有一个梨没有煮熟,曾参一怒之下就把妻子给休掉了。。。
“曾子后母遇之无恩,而(曾参)供养不衰。及其妻以蒸梨不熟,因出(休弃)之。人曰:'非七出也。’曾子曰:'蒸梨小物(小事)尔,吾欲使熟而不用吾命,况大事乎?’遂出之,终身不再娶。”--《曾子·外篇三省》
2.郑灵公美事引发的惨案
郑灵公(?—前605年),春秋时郑国第十二任第十位君主,公元前605年即位。郑灵公元年(公元前605年)春天,楚国人向郑灵公进献一只鼋(yuán)。灵公刚刚即位,收到这样一份礼物,于是就很高兴的命令厨子做鼋羹来尝尝。郑国的大夫公子宋有个特异功能,只要他的食指一动,今天就能吃到好吃的。这个公子宋和另外一个大臣子家刚好有事来找郑灵公,走到宫殿门口公子宋的食指就开始动起来了,于是公子宋哈哈一笑对子家说:我每次食指一动,就说明今天有美食可以吃,今天我两肯定又赶上美食了。
食指大动,两人郑灵公那儿一看,果然,灵公正要喝鼋羹汤。于是子家和公子宋相视而笑。灵公问二人笑什么。他们就把刚才食指大动的情况跟郑灵公讲了。灵公一听,心想还有这事?于是郑灵公请在座的大臣都喝汤,但就是没有公子宋的份!公子宋说你不让我吃,我偏要吃,于是就蘸了一指头鼋羹,尝了尝味道便扬长而去!下不来台的郑灵公更加生气,于是决定要杀了公子宋。结果公子宋先联合大臣把灵公给杀了。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於鼎,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子公与子家谋先。子家曰:“畜老犹惮杀之,而况君乎?”反谮子家,子家惧而从之。夏,弑灵公。——《左传·宣公四年》,其实要是郑灵公稍微长点心,完全可以避免这件美食引发的惨案的。
3.华元杀羊炖汤
就在两年前,宋国与郑国作战,宋国主将华元杀羊炖汤,慰劳将士,独独遗漏了他的战车司机羊斟。羊斟就怀恨在心,于是等到两军交锋之际,他就开着指挥车离开部队直接投奔郑军阵地,结果主帅华元被俘,宋军一败涂地。--《左传·宣公二年》不过,后面的人也没有从郑灵公这里吸取教训。郑灵公可以瞑目了。。。
4.中山君“以一杯羊羹亡国”
《战国策·中山策》记载,中山国的国君大宴宾客,司马子期在座,席间中山君为宾客们分食羊羹,但是“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没有分到。于是他一怒之下跑到楚国,劝说楚王攻打中山。中山君“以一杯羊羹亡国”。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