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好像到现在都不知道用户想要什么样的产品,G6从技术上来说是一台好车,但从市场角度来看,未必能真正意义上走量。
从产品基本面上来看,小鹏G6是SEPA2.0扶摇架构的首款车型,其拥有800V高压SiC碳化硅平台,同时拥有出色的轻量化技术,能耗、续航、充电速度都很优秀,同时装备了全新的XNGP智能驾驶系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对于技术控来说,小鹏G6是一台彻头彻尾的强势选手,无可厚非。
而且小鹏G6的定价放在整个新势力圈都非常炸裂,起售价20.99万,顶配车型价格只要27.69万,横穿特斯拉两款主力车型。
看得出来,小鹏想要用G6来下压Model 3、上挑Model Y。
但小鹏过于理想化的定义G6,将其定义为一台尺寸不小、空间不大、定位运动的电动车,这意味着小鹏G6想要真正意义上面对消费者, 会拥有很大的销售成本。
沟通成本太高,是小鹏G6想要走量的核心阻碍。
首先一大堆技术摆在用户面前,就意味着小鹏要定向筛选掉对技术不感兴趣的用户群体,其实全球消费者买车,技术流占比真的很少。
我们相信SEPA2.0、800V高压平台以及XNGP都是主流的技术,但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这些技术隐匿性太强,增加太多的了解成本和沟通成本。
和小鹏的沟通成本高,并不意味着和小鹏的竞品沟通成本就高。
比如说特斯拉Model Y,肉眼可见的大空间、品牌价值、超级充电桩服务体系以及不错的三电系统,这些都要比小鹏G6更有优势,所以想要从月销3万的特斯拉手中抢销量,小鹏G6还有很多功课需要做。
毕竟走技术路线,一定绕不开特斯拉。
而且小鹏G6有肉眼可见的问题,比如说定位运动,轿跑SUV属性让空间优势不够明显,作为一台定价不低的新势力,空间如果无法第一时间吸引消费者,那么必然会进入到小众赛道中。
退一步来看整个消费市场,真正意义上主打运动、跨界的车型,能够成功的并不多, 小鹏G6目前被人吐槽更多的是设计问题,但背后真正的问题是“高价格、高技术水准、低空间利用率”的问题。
中国消费者买车更多考虑的是全家出行需求,技术丰厚的小鹏G6定价其实并不低,所处的赛道本就不大,如果存在沟通成本较高、空间较小的问题,那么必然会被家庭放在第二甚至第三选择上。
其实我们可以参考理想的成功,冰箱、彩电、大沙发的设计逻辑从来不跟消费者讲技术,的确技术储备方面小鹏是最强,但销量数据却一直都是小鹏最惨,核心的问题就是小鹏无法降低产品和用户的沟通成本。
让用户喜欢上小鹏G6,需要花费的时间太多了,小鹏有时间,但用户未必有时间。
毕竟25万级电动化市场的强势产品太多,摩卡、唐、Model Y都是一顶一的高手,向下还有价格更低的哪吒、零跑,向上还有蔚来BaaS、理想等车型。
小鹏G6可以说自己是25万级最具有技术流的产品,而它的对手们也可以说自己是最有设计感、最有舒适感、最能满足家庭需求、最高级、服务最好的产品。
如果企业把产品的赛道定义的太窄,那么必然会损失大量的用户群体。
而小鹏G6是企业的重磅车型,在企业内部已经被认为是放弃大量利润的车型,这意味着小鹏G6已经是向内卷的产品,如果这台车还不能够成功,那么必然会让小鹏的生存空间继续恶化。
标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