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杨雪情 实习生 李佳子 王莉/文 受访者供图
连日的阴雨,使得今年的秋更加寒冷,三门峡水利枢纽坝前的清污平台上,工作人员身披军大衣也依然无法抵御寒风的侵袭。但即使现场再冷,为了尽快尽早地将污物清理掉,清污工作仍旧保持着24小时不间断,“人停机不停”的工作模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污物是影响三门峡水利枢纽库区环境的关键问题,每年的伏秋大汛,都是清污工作必须面临的一次大考。多年来,陈冬文和团队成员坚守在清污一线,确保着三门峡水库“一库好水美如画”,也让黄河能够“清水清风走东海”。
伏秋大汛是每年清污工作的一次大考
清晨6点,三门峡水利枢纽坝前。夜间朦胧的河面此时清晰地呈现在所有人的面前,大量污物伴随着上游的来水在坝前聚集。远远看去,水面上似乎只有零星的草堆,但有着多年清污经验的陈冬文知道,这不会是一场轻松的“战斗”。草堆就像冰山一样,最艰巨的任务悄悄的悬浮在水下。
“桃汛、伏汛、秋汛、凌汛,黄河一年有四汛。而每年的伏秋大汛,是我们清污工作必须面临的一次大考。”陈冬文是三门峡水力发电公司水工中心主任助理,2010年工作以来,每年都需要和团队成员根据黄河上游的来水来污情况进行污物清理。
“我们目前采用的主要工作方式是利用枢纽坝前150吨的悬臂吊,挂清污抓斗,将污物从河面打捞出,由装载车运输出工作现场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三门峡水利枢纽也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干流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始建于1957年,1960年基本建成。60年来,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工作人员为了有效地开展坝前清污工作,一直在不断进行探索。
抓草机“下、入水、稳、起、出水”,抓斗“张开、闭合、提起、落下、再张开”,数辆工程车来来往往运载污物,三门峡水利枢纽坝前,两台清污机器同时开工,“根据坝前污物的聚集情况,我们除了采用悬臂吊挂清污抓斗清污外,有时候还利用船推清污、清污船与挖掘机联合作业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清污效率。”
在陈冬文看来,枢纽坝前的清污工作并不是一个人就能做好的,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前期的安全培训、设备保养,清污现场的组织协调、设备操作、操作指挥、消缺维护、现场辅助等,每一个位置都是不可或缺的。”
上游污物来多少,我们就拦多少
最是深秋清污忙,无畏风霜。连日的阴雨,使得今年的秋更加寒冷,每一个人早早地穿上了长袖、外套,枢纽坝前的清污平台上,工作人员身披军大衣也依然无法抵御坝前寒风的侵袭。但即使现场再冷,为了尽快尽早地将污物清理掉,清污工作仍旧保持着24小时不间断,“人停机不停”的工作模式。
随着夜幕的降临,河面的能见范围越来越小,但是坝前的来水并没有放缓,漂浮而来的污物并没有停止,清污工作还是要继续。为了保证清污效率,就必须利用1号150吨悬臂吊,使抓草机延伸至清污平台围栏外侧开展工作。“从清污平台到悬臂吊安装平台有20多米的距离,这项操作白天都需要小心再小心,在夜间的难度可想而知。”
“虽然汛期是污物集中的时候,但其他时候也会有污物随水而下,我们一年到头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污物就会去清理。”今天来污量多少、清理了多少、在工作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虽然每天都是现场交接班,但坚持写清污工作日志是自枢纽建成以来就坚持下来的习惯,“简单一点讲,可能就像小学生记流水账,但我们看了都能清楚,每天情况如何,需要注意什么。”
芦根、芦苇、农作物秸秆……近距离看到飘在河面上的污物,陈冬文“第一反应就是想要去工作”,她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近两年枢纽坝前清理污物总量超过10万方,日清污量最高达到一百余车。“除了开闸放水的时候,一般都是上游污物来多少,我们清理多少。”
让黄河“清水清风走东海”
一直以来,污物都是影响三门峡水利枢纽库区环境的关键问题。随着清污工作的开展,三门峡水利枢纽已多年来未出现过坝前污物大面积堆积的情况,且库区生态环境改善,进一步确保了库区水质,绿水青山成为了库区常态。
“我们的清污工作,只有在停滞的时候最能凸显出重要性。”陈冬文介绍说,如果上游过来的污物不及时清理,就会越积越多,那么在上游看到的就不是河面,而是覆盖住全部河面的草帘,随着聚集时间的增长,污物还会腐烂变质,进一步滋生细菌等微生物,从而影响库区、影响黄河的生态。“我们一年一年地坚守,就是为了不让这种情况发生。”
三门峡是河南的“西大门”,随着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设而兴起。1957年,陈冬文的爷爷为了支援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设来到了这个黄河入豫第一市,而后,陈冬文的父亲也加入了守护黄河的队伍,“他们不会觉着这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在他们的认识里,这项工作交给了你,是对你的信任,你必须要做好。”
现在,守护黄河的接力棒传到了陈冬文手里,作为大家口中的“黄三代”,从小听着爷爷、父亲讲黄河、讲大坝,陈冬文心里确实会对黄河有种不一样的感情。她的手机里储存着很多黄河的照片,虽然每天都在这里工作,但看到美丽的黄河,还是会忍不住去拍。“没有黄河就没有大坝,没有大坝就没有如今的三门峡,也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生活,黄河真的是我们的母亲河。”
走在三门峡水利枢纽坝顶,也许看不到陈冬文他们这些清污人的身影,然而清污平台的哨音、悬臂吊的回响,这些声音是每一位清污人职责的守护,更是他们向黄河作出的保障库区水生态环境的永恒承诺。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