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 >

在历史的长河里,李白不甘心做一条凡鱼

时间 2022-10-26 22:12:55 来源:顶端新闻  


(相关资料图)

黄河奔流数英雄,江山代有才人出。读唐诗就不能不读李白,读李白就不能不读他的黄河诗。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许多诗人写诗讴歌黄河。李白也为黄河留下了许多光照诗史的杰作。在李白的眼里,黄河就是母亲河。在我的眼里,诗仙李白就是大河之子。在历史的上长河里,他不甘心做一条凡鱼,于是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的传奇故事。李白的一生是桀骜的一生,是追求个性自由和施展才华的一生。年纪轻轻便仗剑出游,一生好入名山游的他,在长江流域度过了大部分的岁月。虽然李白与黄河见面的机会不多,但每回遇到黄河,他就会创作出大气磅礴的诗篇,一边赞颂雄奇壮阔、万里奔腾的黄河,一边追逐志存高远、宏图大展的自我。 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一度西入长安求仕,渴望在政治上建立盖世功业,结果却被皇帝赐金放还。愤懑而归的李白,深感理想难以实现,但又不甘心做一条凡鱼,愤然挥笔写下《行路难》三首,第一首就写到了黄河:“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用“黄河冰塞川”与“太行雪满山”两个意象叠加,为他感受到的坎坷仕途与艰难人生作了精彩的隐喻,抒发了一个有为青年满腔政治抱负在黑暗现实中碰壁后的悲愤。

能受天磨真铁汉, 不遭人嫉是庸才。出师未捷的李白对未来仍充满幻想。他相信身怀雄才大略,是金子总会发光,总有一天他能够直挂云帆,乘风破浪,抵达理想的彼岸。可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干的。李白的仕途之路“出道即巅峰”,经历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扬眉吐气后,仿佛用尽了一生的好运气,接下来就要承受“爱不得”的痛楚。而李白赋诗倾诉人生失意、报国无路的诗歌,多以黄河作比兴寄托的意象。

如《梁园吟》:“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洪波浩荡迷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在这首诗中,动荡缈远的景物画面,融入了诗人苦闷、迷惘、不平的心绪。在“路远西归安可得”的喟叹中,饱含着诗人希望破灭的无限哀伤。然而,不甘心做一条凡鱼的李白并未消沉。他在诗的结尾说:“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诗人仍坚信会像高卧东山的谢安那样,不久将被请出山,实现大济苍生的宏愿。

天宝二年(743)李白供奉翰林期间,曾作《塞上曲》诗有云:“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表明残酷的现实已经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制止侵略才能赢得和平。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本是立志报国的李白的志向。可是,他怎么才能得到这样的机会呢?他在迷茫中寻找希望,他在狂歌醉酒中宣泄愤懑。

天宝三年,李白甚至写了一首《赠崔侍御》,“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故人东海客,一见借吹嘘。风涛倘相因,更欲凌昆墟。”他妙用黄河鲤鱼跳龙门的意象,寄寓自己重思振作的雄心。在这里,李白以一条因点额(碰到石头)不能登上龙门的鲤鱼,喻指自己被朝廷放归的遭际命运。李白不甘心做碌碌无为的凡鱼,不到穷途末路之时,他绝不放弃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机会。

上元元年(760),李白60岁,在经历了蒙冤入狱、长流夜郎等九死一生的大灾难后,仍渴望为国效力。他写了《古风五十九首》其五十七:“愿衔众禽翼,一向黄河飞。飞者莫我顾,叹息将安归?”明代朱谏《李诗选注》评注云:“黄河,喻朝廷也。(李)白有愿仕之心,而无引荐之阶,作此诗以自叹。”不甘心做凡鱼的李白,终于看清楚了他眼中的黄河,但他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心不甘。

天宝十载(751)八月,朝廷内外盛传安禄山阴谋叛乱。李白深为国事忧虑,毅然北上塞垣探看虚实。他在《留别于十一逖裴十三游塞垣》诗中写道:“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李白鸣鞭走马渡黄河向沙漠深入虎穴的情景,生动刻画了诗人为了国家而不顾个人安危的大无畏精神。

李白的诗歌常以豪情万丈著称,但有时写到黄河就会变得深沉。天宝十一载(752)冬,李白作《北风行》,诗中“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两句,以大胆的艺术夸张为人熟知,但结尾一联“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意谓黄河的滔滔洪流,可用捧土来阻塞,而思妇之怨恨,却如北风雨雪,难以遏止。“黄河可塞”与“风雪难裁”这两个极度夸张的喻象,一正一反之间表现出绝望的悲哀,令人惊心动魄。

乾元元年(758)李白被判流放夜郎,与宗氏夫人分别。诗人悲愤填膺,创作了《公无渡河》:“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被发之叟狂而痴……公果溺死流海湄。……”这首诗开篇就描绘黄河决昆仑、触龙门、咆哮万里,接着又写洪水滔天,帝尧嗟叹,后半部分写披发之叟渡河溺死等,李白用隐喻方式反映那场震撼唐王朝的安史之乱,并且抒写了他不幸蒙冤入狱流放的悲剧遭遇。

伴随着理想抱负总是得不到实现,李白愈益感到时光疾逝、人生短促。于是,他用黄河奔流入海的意象来比喻人生如寄的苦闷与焦虑,这方面最有名的诗是《将进酒》,开篇四句简直是家喻户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两个“君不见”,如银山雪浪,突兀而起,排比而出,淋漓酣畅,起伏跌宕。只有旷世天才,才能写出如此强烈震撼又深长感染人心的奇句。

在李白的笔下,黄河与他的诗心是相通的。李白在《赠裴十四》诗中写了“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一联,意谓黄河之水从天而落,直奔东海,万里波涛都倾泻在他的胸怀间。落天走东海的黄河,同自由逍遥的大鹏、腾风凌云的天马、不与群鸡为伍的凤凰,都是李白创造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意象。它们鲜明地显示了诗人的理想抱负与人格个性,强烈地表现出盛唐的时代精神。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

标签: 路远西归安可得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