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 >

热推荐:叶一剑:安阳文旅的新价值时代

时间 2022-10-28 22:10:22 来源:顶端新闻  
文丨叶一剑(方塘智库创始人)

【一】


【资料图】

安阳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安阳市游客接待量达4415.98万人次,较2020年增长61.24%,恢复到2019年的89.0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2.35亿元,较2020年增长41.83%,恢复到2019年的88.25%,恢复率及增长率在河南全省排名第二。

从绝对规模和体量角度看,这当然算不上是多么亮丽的数字,但考虑到依然遭受着疫情冲击而复苏艰难的整个中国文旅行业大背景,以及去年包括安阳在内的河南多个地区所遭遇的“涝疫结合”的多重打击,安阳文旅的表现多少带有点逆势复苏的色彩。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数字背后,还明显地透露着安阳方面对文旅业的多元价值和未来复苏依然保有相对比较乐观的态度、认知和信心的意思。

在我们看来,疫情未去,行业多艰,复苏乏力,哀鸿遍野,对于经历了将近三年的极限冲击和压力测试后,哪怕再多的耐心和韧性也会被消耗殆尽,所以,在此最艰难的阶段和最黑暗的日子里,信心非常重要,哪怕有一点光,我们都需要给予最积极的回应,并尝试洞悉其背后所蕴含的正向价值和可能性。

尤其是考虑到正在经历的历史性的量化宽松政策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格局和产业结构可能产生的深刻影响,无论是地方政府决策者和行业主管部门,以及文旅企业和文旅行业从业者,在这个时候,尤其需要拿出哪怕是最后的坚强、信心和勇气,面向未来,向新而生,以务实而具前瞻性的创意、策划、规划、产品、服务、项目、平台和投资等,为文旅行业的发展争取更多的可能性,以增量带存量,以创新促发展。这是当前摆在文旅行业面前最现实的机会窗口,也很可能是未来三年内唯一的机会和可能性。

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如果文旅行业自己都失去了面对未来和新鲜事物,全面拥抱数字化和生态化趋势,以重塑的逻辑和方法寻求和促成行业更深层次变革的意识、勇气和能力的话,那还能指望谁来拯救文旅行业呢?

在疫情期间安阳是怎么做的呢?

就是在疫情发生以后的这几年间,安阳依然在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强市战略,不折不扣地践行河南省委提出的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将文旅产业作为柱石产业、主导产业来抓;基于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把豫晋冀鲁交界区域四省九市作为重点旅游市场进行培育,坚持产品共融、市场共拓、环境共治,研究制定了旅游共享互惠政策,为疫情期间游客人次的恢复性增长提供了有效支撑;以游客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覆盖全品牌体系、各旅游要素、全媒体渠道、各社会层面的公共服务,先后投入1.2亿元,在全市A级以上旅游景区集中开展综合品质“百日大提升”行动;在林州大峡谷打造了石板岩“画谷”,仅2020年一年,全国各地到石板岩镇体验写生、摄影等活动的高达200万人次;谋划了包括20个文旅大项目,投资额超过280亿,且力争三年之内全部建成;在天津、北京、郑州三地投放了20列“安阳”号地铁专列,以对安阳文旅产品、品牌形象做出直观而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展示。等等。

在我们看来,“躺平”是不可取的,“躺赢”是不可能的,而且,“躺平”不仅不可能赢得现实,也将会失去未来。

【二】

在2020年我们做“河南的新价值时代”系列观察文章的时候,曾对安阳的经济结构、城市转型、文旅发展等问题做过一次专门的梳理和分析,当时我们对安阳这座有着厚重历史和世界知名度的豫北中小城市所持的基本看法之一:这是一座被低估的城市,也依然是一个等待被发现的城市。

从文旅发展的角度来看,更是如此。

在我们看来,作为一个人口超过500万的地级市,不到2500亿的GDP规模,显然与其建设区域性中心强市的战略定位是不匹配的,另外,作为一个有着殷墟、甲骨文、红旗渠、曹操高陵等世界级文旅资源(还是周易的发源地,现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国家级文保单位26处、A级旅游景区38家,而且,如果你有兴趣不慌不忙地行走于安阳的乡村与城市,你会发现到处都是充盈着审美和故事的历史遗存和自然风光,这也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腹地的正常现象),又地处太行、黄河、大运河、南水北调等多个黄金文旅带交叉节点,坐拥中原城市群和京津冀两大核心客源地,紧邻国家交通干线,通达性优势明显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每年5000万的游客人次和刚过500亿的旅游综合收入,显然也是偏低的。

所以,我们甚至明确提出,对于“十四五”期间的安阳转型发展而言,至少有两大目标是需要完成的,GDP破5000亿,年旅游人次破亿,旅游综合收入破千亿。这两个方面指标的实现,对安阳这座城市的意义将是历史性的。

当然,就这两个目标实现的战略安排和具体规划,可以进行多方面、多维度、多产业的推进,在此我们仅针对安阳文旅的转型升级和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做出一些思考、分析和建议,考虑到有些基本观点在此前我们推出的《安阳的新价值时代》一文中已经做过表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搜索阅读,在此仅从四个方面做出总体分析,其中所涉及到的一些更具体的问题,后续再找机会单独解析。

其一,无研究,不文旅。面对国内外新的文旅产业发展态势和安阳文旅转型升级的新形势,无论是殷墟还是甲骨文,以及甲骨文背后的汉字文化(红旗渠这几年随着红色旅游的火爆,以及当地政府的大力投入,情况相对较好,而中国文字博物馆随着续建工程和汉字公园的完工,在硬件层面也会得到优化提升),在安阳的文旅化发展都到了新的阶段,从基础设施到智慧运营、从内容陈展到文创开发、从品牌营销到电子商务、从学术研究到科普研学等,都需要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和优化。而其中尤其关键和基础的一点就是,需要在安阳真正建立起围绕殷墟考古、殷商文化、甲骨文、汉字文化等领域的常态化、专业化、实体化的学术研究机构和平台——学术团队要真的在安阳扎根,学术成果要真的在安阳发布,学术交流要真的在安阳展开,学术思想要真的在安阳普及,学术研究要真的且全面的为安阳文旅的发展以及安阳城市和区域转型赋能,让安阳真正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殷墟、殷商文化、甲骨文、汉字文化、古都现代化等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就像敦煌研究院之于敦煌学,敦煌研究院之于敦煌文旅乃至甘肃文旅。

放眼国内外,无论是博物馆还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地,建立专门化的研究院和展开常态化的学术研究,已经成为标准动作,这也是新发展阶段博物馆运营和遗产保护的标配,安阳在此方面显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需要跟上这一轮转型的步伐,将学术研究、学术机构和学术平台做实、做强。更何况,哪怕是仅从文旅产业转型发展的角度来看,专业化的学术研究也已经成为独特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最重要也最直接的依托,比如研学市场的发展。

其二,无生态,不文旅。这里所说的生态,不是自然生态,而是一个区域和城市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生态,在这一产业生态构建中,地方文旅投集团的角色扮演和平台赋能是尤其关键的,具体到安阳的文旅产业生态建设而言,就是安阳文旅投资集团。

作为安阳推动当地文旅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产业化、价值化、生态化转型的战略级平台,其需要推进和完成的具体实践至少包括:推动域内重要文旅资源的产权清晰化改革,不仅为这些资源的产品化、服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提供基础支撑(所谓“产权不清,文旅不兴”),同时也为自身资产规模的快速放量提供支持;高质量构建覆盖全产业链和全生命周期的文旅产业头投融资体系,并打通与外部投资机构连接与互动,助力更多安阳文旅创新企业和创业团队实现全国化乃至全球化的融资操作;整体性推进安阳文旅品牌和城市品牌的策划、设计、传播,通过自有的主平台建设和拓展的全平台合作,全面提升安阳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品牌认知,为年旅游人次破亿和旅游综合收入破千亿提供直接支撑;高质量构建安阳文旅领域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全面激活安阳本地文旅领域的创新创业人才的潜力,让想创业的人能创业,让能创业的人能做大,让能做大的企业能上市,同时为其自身创新运营能力的提升发现好的人才和团队等;全面推动市外的创新创业团队到安阳进行产品化、项目化甚至是企业化和集群化的落地,以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创业资源赋能安阳文旅的转型发展和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并为集团的投资业务发展物色好的投资标的,至少可以为安阳文旅产业的资本化招商提供支撑;高起点整体性策划、规划、投资、开发、运营“研学安阳”的品牌,将研学打造为面向全球的考古、汉字、殷墟、甲骨文的研学目的地,不仅可以成为安阳文旅集团重要的运营版块,还可以为整个安阳的研学市场的开发和崛起提供系统性的公共服务配套,这背后既包括对安阳独特的文旅资源禀赋的洞察,也包括对中国文旅市场发展趋势的洞察。等等。

其三,无IP,不文旅。对于中国文旅业而言,得IP者得天下,早就成为行业共识,而且,哪怕是在受到疫情冲击整个行业一地鸡毛的情况下,也不乏依靠其强势IP和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以及互联网营销能力,实现大规模收益和非常规成长的团队和机构。尤其那些直接体现着优秀传统文化审美、直接依托重要历史遗产场景、直接面向现代优雅生活方式和恰当融合了新媒体技术的内容和产品,更是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市场变现能力。

对于安阳来说,在这些文旅发展方向上,都有着明显的后发优势,只不过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全部或者说更好的将其潜力发挥出来,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有文化资源而无强大的文旅产业、有文化影响而无规模化的客流量、有文化符号而无强势的文化IP的“尴尬”。其背后原因并非认识不足和意识落后的问题,仅就我们在调研和沟通中所接触到的本地从业者来看,大家对IP的重视程度和IP化的发展诉求,都是非常强烈的,也普遍进行了尝试,但主要瓶颈之一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安阳显然面临本地化创意人才不足的问题,在行业和区域层面也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创意生态,以至于在围绕IP孵化和价值变现的过程中,从学术支撑、创意设计到打样生产、宣发体系到展创互动、公共服务等,都存在明显的不足。

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对殷墟这样的传统景区而言,还是对中国文字博物馆这样的文博机构而言,无论是对安阳文体中心这样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而言,还是对安阳文旅集团这样的平台型企业而言,无论是对本地化的文旅创新企业和创业团队而言,还是从外部招引来的文旅投机机构和合作企业而言,在以更加IP化的思维推进新一轮的转型发展的同时,安阳市层面,至少是安阳文旅集团层面,需要专门针对文旅产业的IP化转型做出专门的规划和行动,将文化遗产保护、文化符号提炼、前沿技术赋能、创新人才引育、媒体传播支撑等与IP化发展有关的全要素统筹考虑,系统推进安阳现象级和世界级IP矩阵的打造和构建。

其四,无城市,不文旅。这里的城市,既包括在城市空间和城市景观层面进行的文旅化展现和融合,比如,就像安阳市已经推进的,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融入甲骨文元素内容,使甲骨文成为安阳市无所不在的对外形象的标志性元素,在安阳市客流集中地安阳高铁站进行甲骨文和简化字双标尝试,并试点推进甲骨文标示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延伸,在单位文化建设和标示标识中引入甲骨文,等等。

此外,更重要的是在构建和提升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过程中与本地代表性文化的深度融合,是从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和全民价值认同等塑造层面实现新的更大突破,这既体现在对外传播层面,也体现在本地沟通层面,既体现在价值认知层面,也体现产业发展层面。

比如,到目前为止,殷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变成了一个“本地人不去的景点”,在本地人的话语体系中,甚至被形容为“只有外地人才去的一个地方”,从而在客观上让殷墟和甲骨文在本地人心目中的文化和精神的崇高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从小里说,这让殷墟和甲骨文的价值传播失去了很大一块可资利用的资源,从大里说,一旦在殷墟和甲骨文与安阳本地居民之间形成文化和价值隔阂,无论是对殷墟和甲骨文的保护传承以及文旅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言,还是对安阳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的塑造而言,都是巨大的损失。

在安阳每年的旅游人次超过本地人口的十倍以上并向亿级规模迈进的时候,安阳文旅一定会伴随全域接待、全域沟通、全域传播和全域变现等局面的出现,重建殷墟、甲骨文、汉字文化、红旗渠精神等在安阳本地人心目中的神圣感、崇高感和自豪感,将是安阳全域文旅发展最基础的一课和最重要的一课,也是观察安阳文旅发展和安阳城市转型深度融合的最重要的价值维度之一。

#未来式河南#

标签: 学术研究 综合收入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