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 >

【世界报资讯】唐代的货币战争:虚钱与实钱的来历及分析

时间 2022-11-14 19:04:39 来源:顶端新闻  

引言

货币的发行,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被收归国有,这是因为其影响实在是太过巨大,在一定条件下,它甚至可以使一个国家的信誉跌至谷底。因此,自汉朝以后,铸币权往往都是一个政权最重要也是最为重视的经济权力,然而大多数情况下,铸币权的归属问题有时并非王权所能支配,比如唐代的虚钱与实钱之别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第一次听说虚钱一词的读者,是不是首先联想到的是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一文中镇关西所使用的虚钱实契,这一词的意思其实是指虽然签订了契约,但是其货款却并未真正交付。这可以说是古代破皮无赖所惯用的一种手法。


(资料图)

然而唐代的虚钱与实钱,则与这一手法并没有任何关系。所谓的实钱与虚钱。是指在货币流通过程中,购买商品时两种完全不同的价位。这两种不同的价位,在价格上有时会出现四到五倍的差距。

那么,为什么同一件商品会有完全两种不同的价位呢?要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必须要了解唐朝的货币政策以及虚钱与实钱的由来。而对于虚钱和实钱根据《册府元龟,邦记部.钱币门》载:

(肃宗上元元年)十二月诏:“应典贴庄宅、 店铺田地,碾铠等,先为实钱典贴者,令还以实钱赎;先以虚钱典贴者,今虚钱赎”。

一、唐初货币乱象

其实在唐朝初年间,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钱与虚钱的区别。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一阶段的唐朝货币流通,就没有丝毫货币。事实上,此时唐朝早已因为货币滥发以及劣币对良币的驱逐效应而头疼不已。

唐初时期,官方铸币为开元通宝。这一货币由于铸造时的严格要求,不仅外观精美,而且分量十足,对于统治者来说,它的出现同样是一代盛世气象的体现。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对私铸铜钱的监管力度不够,大量手工作坊粗制滥造的仿造开元通宝。

《新唐书》曾载“ 濒江民多私铸钱为业”

这种奇特的行业有着匹敌盐铁贸易的暴利。这些货币,不仅制造水准全然不敌开元通宝,甚至在重量上也经常缺斤短两。由于铜在我国的储量和开采总体量较为有限,一些手工作坊动辄以铅、锡来代替黄铜当做货币的原材料。

更有甚者,还大肆收集开元通宝融化成铜水制造劣币。一时间,市面上的铜钱份额大多被劣币所占领。而使用这种铜钱进行交易,双方自然会就铜钱质量的好坏进行额外的谈判,这样一是不利于交易的进行;二来,也容易因为质量的差异而导致种种社会问题。

最为常见的就是租税的收取,以次充好,以好抵次的现象成了有恒产者盘剥底层农民的有效手段。这也是统治者们最不愿意见到的。

然而,对于市场的调节,古代统治者并无太多手段,尤其是当对方并不愿因这一原因而将整个经济体制摧毁的情况下,想要改变这一乱象,他们也没有太多的办法。

二、虚钱与实钱的由来

在这一阶段,虚钱与实钱的一些基本形态就已经确立了起来。在进行交易的时候,开元通宝被人为的抬高了加码,然而虽说如此,但无论是劣币还是良币,其含铜量的差异还没有那么明显,因此,还未出现中唐以来混乱的虚钱与实钱并存于世的状况。

真正改变了这一切的,是安史之乱的爆发。原本处于上升期的唐王朝,因为这一次藩镇割据而引发的叛乱,被直接打落尘埃。直到唐肃宗时期,才有所缓解。

不过,此时的唐王朝已经不复开元与天宝年间的富庶和繁华了,原本被唐王朝引为干戚的藩镇,反而成为了其行使君主权力的最大桎梏,尾大不掉的局面下,任何想要进行改革的君主都很难有所作为。

而想要收回被藩镇所占据的州县,也只有诉诸于武力。而“经费不给”则成了掣肘唐肃宗这位有着中兴志向的君主最大的障碍。为此,唐肃宗任命第五琦为丞相,专门负责筹措军费。

然而,在这样各地藩镇均不奉诏的 情况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是其真实写照。

可君王的旨意言出法随,自然不容置喙。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五琦开始发行“乾元重宝

”。与之前货真价实的开元通宝不同,乾元重宝是一种“一当十”或“一当五十”的大钱。这意味着,虽然其重量和含铜量并不及开元通宝,甚至有的年代发行的乾元重宝还远远不及后者。但是其价格或者说购买力,却被官方定为开元通宝的十倍乃至五十倍。这样的官方定价,自然不能约束私下的交易,然而一旦涉及到与官府有关的事项,这种乾元重宝就成了第五琦为唐王朝敛财的最佳武器。

可能连唐肃宗自己都没有想到,“乾元”这个本身寄托了其重拾山河雄心的词汇,最终竟然变成了一种彪夺百姓最后生机的催命符。

“是时民间行三 钱 , 大而重搜者亦号重棱钱。法 既屡易 , 物价腾踊 , 米斗钱至七千 , 饿死者满道......”

这几句载于《新唐书》的记录,让我们看到一种货币制度是如何成为一个王朝谋夺百姓钱财的手段。同样,也让我们看到一个饿殍满地、了无生机的中原。

也是自此以后,虚钱和实钱开始成为公认的秘密。以乾元重宝为首的种种大钱,开始成为人们心中并不值钱的“虚钱”,反之,原先自开元年间流行的“开元通宝”,仍然是人们心中价值最为昂贵的实钱。

就像《泉宝所见录》中记载的:

“( 唐 ) 史称斗米钱七千, 则石七十千矣。自古未有如斯之贵者, 颇疑史氏之诬。然细思之 , 乃直重轮钱百四十耳。重轮之大,不过一当开元之二 , 以 三倍计之, 为钱四百二十, 米虽贵尚不甚奇”。

一斗米的价格,如果用乾元重宝这样的虚钱来计量,其价格为七千钱,而如果用开元通宝来购买,价格则只有四百二十左右。这种特殊的计价方式,也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须要面对的真实写照。

三、虚钱与实钱的影响

对于百姓来说,这种由于铜含量不同而导致钱币购买力的变化,尚可以用繁复却又机械的计算来规避风险。然而,一旦这样的计算涉及到国家,其带来的影响就会呈指数级的上升。唐代中后期,为了能够减少实物税对于税收的靡费。两税法开始成为唐朝的既定国策。然而虽然初心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由于虚钱与实钱的巨大差异,这一税收制度也几乎成为葬送李唐王朝的刽子手。

唐朝在征收赋税的时候,并不能真正按照民间的虚钱和实钱制度来进行征收,不仅如此,就连强制推行乾元重宝这样的大钱作为税收货币,这样的制度也从没有真正做到。这样一来,相当于直接打开了地方官员上下其手,趁机敛财的方便之门。

以实钱收取重税,并以虚钱上缴国库成了各个地区地方官员们最为简单又最为有效的盘剥方式。而底层胥吏也同样如此行事,可以说唐德宗建中元年的这项改革直接打破了唐王朝原本就脆弱不堪的平衡关系,后期接连而至的农民起义,究其本源也是来源于此。对于此种现象,据《旧唐书,卷四八.裴珀传》记载:

” 所在长吏又降省估,便流实估,以自封殖,面重赋于人”

四、结语

对于后世人来说,唐朝针对货币所进行的乾元改革,不仅没有能挽回这个已经摇摇欲坠的帝国,反而将之推入不可预知的深渊当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曾经亲口所说之言尚未消散,其子孙却已经忘记了民心的重要。这样的王朝,又如何能不灭亡呢?

参考文献:

《略论唐朝的虚钱和实钱》

《唐后期的虚钱、实钱问题》

《中晚唐“钱重物轻”试探》

《从货币职能看唐代“钱帛兼行》

《旧唐书,卷四八.裴珀传》

《泉宝所见录》

《新唐书》

《册府元龟,邦记部.钱币门》

标签: 开元通宝 册府元龟 泉宝所见录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