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 >

河南县直单位人员为何主动下沉乡镇?“减县补乡”改革,为基层治理赋能

时间 2022-11-16 09:57:33 来源:顶端新闻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孙科

一边是乡镇和街道“事多人少”,一边是部分县直事业单位“事少人多”,这样的矛盾,如何破解?


(资料图片)

2019年,河南开始实施人员编制“减县补乡”改革,探索破题之路。

如今,三年过去,河南156个县(市、区)共向乡镇(街道)下沉编制3万多名,不但解决了部分市直部门的“自我瘦身”需求,还为乡镇基层输送了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才。

一场盘活人力资源、激发基层治理活力的改革,已在河南铺开……

放弃县直单位工作,他选择到乡镇基层历练

留在县直工作,还是下沉到乡镇干活?

三年前,面对这道选择题时,32岁的李翔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2019年,李翔在三门峡市卢氏县自然资源局土地整理开发中心工作,“大概8月份前后,县里发布了‘减县补乡’政策,根据要求,35岁以下的县直部门人员都可以报名下沉到乡镇。”李翔说,在县直单位工作,内容相对单一,去乡镇能更接近群众,工作会更加充实。

于是,通过县里的“减县补乡”选聘考试,他来到了卢氏县双龙湾镇乡村建设办公室。

“刚到双龙湾镇时,之前的主任因为工伤,没有办法到单位办公,当时整个乡村建设办公室只有我和另外一名临时人员。”李翔说,为了能尽快适应、了解工作,他常常处于加班状态。

李翔介绍,乡村基层工作人员少,他所负责的工作主要有户厕改造、乡村公路、村庄规划等,经常需要一个人对接三四个县直单位,工作内容和强度都很大。

不过,也正因如此,李翔觉得自己得到了很大的锻炼。“来到基层后,我的办事能力大幅提高,而且看着乡村面貌一点点变好,我也感到很自豪。如今,在我们乡镇,哪怕一些角落里只住了一户人家,我们也能保证其家门口可以通上水泥路。”

除了让想干事的人有了空间外,“减县补乡”更是解决了诸多实际难题。

据介绍,此前,卢氏县地勘所、卢氏县规划建筑设计室等单位,由于没有经费来源,职工常年工资无法按时发放,通过“减县补乡”,此类单位40岁以下人员大部分考入到乡镇工作,享受全供事业人员工资待遇,既解决了单位的燃眉之急,也为职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卢氏县双龙湾镇 资料图片 图源:卢氏政府网

不设试用期、打破“铁交椅”……河南各地出“妙招”

与李翔一样,有着同样想法的人,还有许多。

卢氏县委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卢氏县通过“减县补乡”,先后两批为乡镇下沉事业编制484名,共有337人已转为乡镇全供事业人员,约占原有工作人员三分之一。

“乡镇机构改革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以来,我们结合县情实际,有效推进‘减县补乡’工作开展。”该负责人表示,卢氏县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委组织部、县委编办、县人社局等部门为成员的“卢氏县选聘非全供事业编制人员到乡镇事业单位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各项工作开展。

同时,为下沉人员专门制定年度考核实施办法,根据其思想稳定情况、工作适应状况、履职能力、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表现,为下沉人员按比例单列设定优秀、合格、基本合格等考核等次,激发下沉人员工作干劲。

除了卢氏,河南各地也在做着更加符合当地实际的探索。

在洛阳:汝阳县为鼓励担任过驻村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员干部的积极性,这部分人员经考核下沉到乡镇工作后,不设试用期,可直接办理编制调动手续。

伊滨经开区管委会编制体量小,人手不够,洛阳市委编办统筹协调,通过选聘的形式,先后从偃师区划转两批共200名人员下沉到伊滨经开区的乡镇,实现区域间编制横向流动。

在新乡:今年4月,辉县市全面启动“减县补乡”工作,在保证全市总编制不增加的前提下,通过岗位竞聘、编内选调,整合三分之二全市市直事业单位在编差额补贴、在编自收自支人员,共选派1068人“流动”到全市538个行政村、22个乡镇综合执法队、4个乡镇(街道)所属社区工作,打破了以往干部“只能上,不能下”的“铁交椅”。

推动编制资源向乡镇和街道倾斜

为何要“减县补乡”?

时间回到2005年,当时,全省乡镇机构改革后,每个乡镇平均有70多名工作人员。各地向基层放权赋能后,乡镇和街道工作任务逐年增加,人手不足问题日益凸显。

与此同时,随着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一些县直事业单位职能弱化,人员富余、经费紧张状况频现。

2019年,河南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鼓励从上往下跨层级调剂使用行政和事业编制,充实加强乡镇和街道工作力量,采取“减县补乡”的办法,推动编制资源向乡镇和街道倾斜。

“减县补乡”改革大幕就此拉开。

在具体做法上,此前,“减县补乡”改革入选“首届河南经济体制改革十大案例”,有关部门曾透露过“路线图”。

——把准实际需求,分类下沉编制。县(市、区)要根据乡镇和街道地域面积、人口规模、管理任务、发展特点和实际需要,原则上向每个乡镇和街道调剂编制10—15名,鼓励多调剂。

各地结合实际,在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方案中明确下沉编制的数量。对经济发达镇、全国重点镇、省级重点示范镇等规模大、管理任务较重且编制紧缺的乡镇重点倾斜,编制下放多的达30多名,同时,对一些规模较小、编制相对充裕的乡镇和街道少下甚至不下。

——编制下沉后,如何吸引县直部门的人员下沉到基层是关键。

《意见》明确,下沉人员工作期满考核合格的,纳入乡镇和街道全供事业编制管理或享受全供事业编制人员相同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险等。

——推动人员下沉,程序和标准是重点。

省委编办要求,各地参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程序,严把公告、报名、审核、笔试、面试、选岗、公示、聘用等各个环节,重点考察实际工作所需的能力和素质。

要求下沉人员必须从县直部门正式在编在岗人员中选派,严禁将县直和乡镇街道临时聘用人员纳入选派范围,增加新的财政负担。

——人员下沉后,各地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一定的试用期,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激发下沉人员干劲活力。

据了解,目前,我省正在将改革成果由点及面进一步推广。

“减县补乡”在领导职数问题上也要积极探索

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基层治理,关键靠的是“人”,河南“减县补乡”的探索,无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

今年4月,河南省委编办主要负责人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减县补乡”有效破解了干部“身份转变”的壁垒,为下沉干部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干部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履职尽责的本领得以加强,很多已经成长为不可或缺的力量。

不过,该主要负责人也坦言,“减县补乡”不应局限于下沉编制和人员,在领导职数问题上也要积极探索,给予基层干部相应的上升空间和渠道。

对于“减县补乡”,郑州大学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樊红敏认为,改革推动了人力资源向乡镇的下移,盘活了编制资源,对于乡村振兴、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都有示范意义。

同时,樊红敏提醒,随着基层治理功能的不断增加,需要进一步提升基层的自主权,形成权责匹配的体系,更好地推动基层治理。

标签: 下沉人员 事业单位 工作人员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