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 >

书讯丨两本书带你走近中国民俗 读懂中国人的祈福心愿

时间 2022-11-14 19:04:54 来源:顶端新闻  

过年为何要放爆竹?人家门头上为何要放虎头八卦牌?端午节为何要吃粽子?小男孩为何要到老槐树前去拜干妈?巷道口为何立块“泰山石敢当”小碑?新娘子为何顶着红盖头?除夕年夜饭上的红烧整鱼为何不得下筷子?

民俗总令人神往,也令人困惑。近日,东南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大陆首位民俗文化学博士陶思炎编著的《中国祥物》(插图本)及《中国镇物》(插图本)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两部作品对中国民俗作出了理论概括,并探讨了许多民俗基本类型,带领读者理解中国祥物、镇物文化,走近中国民俗传统。

祥物,又称“吉物”、“吉祥物”,作为福善、嘉庆的文化象征,是民俗生活中充满意志力量和美学情感的艺术符号,它遵循物物、物事、物人相感的生成逻辑,主要服务于祈福的功利目标。祥物既是情趣浓郁的民艺物品,又是心愿寄托的俗信凭物,它始终保有艺术生活的风韵,构成中国民间文化中最精彩、最有价值的类型之一。《中国祥物》(插图本)讲述了中国民俗文化中的祥物起源、性质、特征、体系、功能、演进、价值等,以及祥物作为福善、嘉庆的文化象征和充满美学情感的艺术符号,在民俗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资料图】

民俗镇物以文化象征和风俗符号,体现人的心智与情感的凝聚、艺术与生活的创造。《中国镇物》(插图本)则对镇物的起源、性质、特征、体系、功能、演进与价值等,作了系统的介绍,并对岁时镇物、护身镇物、家室镇物、婚丧镇物、除灾镇物等类型进行了具体的研讨。两部书寓理于图,深入浅出,引证了大量的有趣实例,并做出了严谨的阐释。

【精彩书摘】

中国祥物

壹 岁时祥物

岁时祥物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常备常用的祥物支系,它以期日性、时间性为应用的前提,与民间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成为一时一地民情风俗的独特标志和艺术概括。岁时祥物遍及全年,森罗万象,林林总总,难以尽述。且选取新年祥物、四时祥物数类,以略展中国岁时祥物的概貌。

第一节 新年祥物

新年祥物以辞旧迎新、招祥纳福、贺岁祈年为追求,凝聚着人们对未来幸福的期待与祝愿。新年祥物与新年镇物有一定的交叉关系,纳吉与除凶本相关相联,迎取祥瑞和辟除凶殃都为了助生长乐,因此,某些新年祥物兼备着双重身份。新年祥物的启用从岁除开始,从其功用看,它至少包含有辞岁祥物、祈福祥物、贺岁祥物三个基本支系。

一、辞岁祥物

辞岁祥物多在除夕见用,它点画着辞旧更新的特殊时令,渲染着迎新的喜庆气氛。辞岁祥物以各类寓意明确的节物,包括饰物、器物、食物等,寄托着人们的理想与情怀,让这些人工的寻常物品带上了神秘而欢快的色调,从而使“过年”这一民间的盛大节日变得五彩斑斓,令人神往。

春联

春联本为古桃符板遗制,它经历了由镇物而祥物的自然转化。自西蜀孟昶在桃符上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联句之后,春联多为吉语祥词,用以烘托新年的喜庆气氛。由于后世春联选用红纸书就,又有“万年红”的美称。

有说,春联之制自明初始。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云: 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传说,“帝微行出观,以为笑乐。偶见一家独无,询知为阉豕苗者,未倩人耳。帝为大书曰:‘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传说还讲,明太祖朱元璋为驸马梅殷春写过“人家尘俗不到处,阁下恩荣第一家”联,并为中山王徐达写有“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等春联。

传说虽非信史,但可能透露出这样一个文化信息: 正是朝廷的倡导,春联在明初的都城首先普及开来,并逐渐传遍远乡近村。不过,春联与南朝时写“宜春”贴门楣的风俗也有关联。清蒋士铨《春联》诗云:

制仿宜春贴,排门吉语多。

丰年资颂祷,民气验康和。

这种同宜春的联系还留迹于“报春条”和“横额联”中,如千金百顺、宜春迪吉、一财二喜、家声世泽、长发其祥、四海同春、五谷丰登、人寿年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光前裕后、嘉节长春、瑞气临门、旭日东升、喜庆有余、福寿满堂、红梅迎春等。这些横额联与刻纸“红钱”结合的形式,至今在一些乡村的年货摊上仍能见到。

当然,春联主要是成对贴用的,有时它与报春条一并贴挂,以增加纳吉迎祥的力度。例如,在苏北一户农家的门上,除贴有“华屋常悬仁寿镜,高堂盛开吉庆花”的春联外,还加贴了“开门大吉”的报春小条,另配上五枚红钱,真可谓门室生辉了。

中国镇物

壹 岁时镇物

岁时镇物是按一定的期日、时令而设用的镇物系统,它与民间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周而复始的文化惯性。它主要作为一种风俗传统和特定时节的象征,显示出因时设镇的常备性,并以所选节物的不同点画出岁时的气息。岁时镇物包括新年镇物、节日镇物、时令镇物等支系,其因时选物的传统大多已渐次褪去滞重而神秘的色彩,展现着生活的风情。

第一节 新年镇物

辞岁迎年事象是中国岁时风俗中的荦荦大者。从除夕、元旦到上元节,是万户团圆、举国欢腾的喜庆日子。人们准备年货,装饰门户,打扫居室,烹制佳肴,敬祖祀神,上灯放炮,游乐闹春,终日沉浸在融融的春光里和暖暖的人意中。不过,用以装点新年的各类“年物”,大多为镇物的遗留与化用。新年镇物主要体现在门户镇饰、辞岁镇物及新岁杂镇诸方面,具有物类繁多、隐义幽深、承传持久、色调明朗的特征。

一、门户镇饰

中国人家的新年气象首先是从门户的装饰开始的,而门户之饰又多为镇物,诸如桃符、门笺、门神、春联、鸡符、画虎、灯笼等,均有镇物的意义。

桃符

宋人王安石《元日》诗中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句,强调了正是桃符的换用,才使新年的气象进入了千家万户。

桃符或“桃梗”在风俗中的运用不晚于战国时代。《战国策·齐策》曰:“今者臣来,过于溜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即“桃人”,为用桃木所刻出的人形镇物。《后汉书·礼仪志》载:“讫设桃梗,郁儡(垒)苇茭。”此外,《晋书·礼志上》也载 : “岁旦,常设苇茭、桃梗,磔鸡于宫及百寺之门,以禳恶气。”《晋书》点明了桃梗是在“岁旦”用于“禳恶气”的新年镇物。

至于桃梗制成人形之故,魏人董勋释曰:“桃,鬼所恶,画作人首,可以收缚不死之祥。”因此,禳恶就是禳死。

南朝时桃符开始流行,又称作“桃板”“仙木”,其制法,即用桃木削出的宽 4—5 寸,长 2—3 尺的薄木板,岁旦时取两块,上各书“神荼”“郁垒”二神之名挂于门之两侧,用以镇鬼压邪。梁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曰:“正月一日……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

以桃镇鬼的信仰应索之于上古神话。汉王充《论衡·订鬼》引《山海经》曰 :“沧海之中,有度朔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领阅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

标签: 中国镇物 周而复始 息息相关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