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家人在一起,过一个团圆年,
(资料图片)
就是人间最大的幸福。
作者:洞见Leyla
俗话说,百节年为首。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
长久以来,无数名人大家在这天提笔落墨,写下对新年的感触与回忆。
那些烟火气下的文字,承载着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希冀。
今天且随晚君,走进7位名家笔下的春节,感受最浓的年味,品味最深的情谊。
1
鲁迅
《祝福》
"我在蒙胧中,
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
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
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
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
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
鲁迅在写《祝福》的时候,正逢时局变换。
生活的压力,百姓流离的辛苦,封建礼教对人们的迫害……一一压在鲁迅的心头。
这一年,他一边执笔控诉黑暗,一边为了生计奔波劳碌,身心疲惫到了极点。
唯有春节时分,回到家乡,听到熟悉的爆竹声响彻了街道,才让他的灵魂稍稍得到舒展。
《隅》中说:"当四周弥漫着无尽的喧嚣,我们需要为内心,留一片栖息之地。”
刚刚过去的一年,也许你也为了碎银几两披星戴月,为了家人温饱四处奔波。
劳累了许久,不妨趁着春节的机会,给自己留一点小憩的时间。
停一停追逐的脚步,缓一缓紧绷的心弦。
清空内心的负面情绪与烦恼,节后才能更好地重新出发。
2
孙犁
《记春节》
"年岁越大,欢乐越少。
前几年,每逢春节,
我还买一挂小鞭炮,
叫孙儿或外孙儿,拿到院里放放,
我在屋里听听。
自迁入楼房,连这一点高兴,也没有了。
今年春节,三十晚上,我八点钟就躺下了。
十二点前后,鞭炮声大作,醒了一阵。
欢情已尽,生意全消。
确实应该振作一下了。”
小时候每到过年,内心就好像被打了一针兴奋剂,有着说不出的快乐。
伙伴们聚在一起放鞭炮、穿新衣,甚至收到普普通通的一粒糖,就乐得开怀大笑。
长大之后,反而越来越害怕过年。
人情往来的困扰,费尽钱财的辛酸,被别人指指点点的无奈……无一不是困住我们的牢笼。
就像孙犁说的那样:"年岁越大,欢乐越少。”
但无论生活有多么艰难,也要打起精神,让自己开心起来。
因为新春之际,你的一个笑容,就可以给全家带来欢乐;你的一句祝福,就能让亲朋发自内心的愉悦。
春节假期,给家人最好的礼物,就是你积极、圆满的情绪。
凡事多笑笑,家人之间才会和睦,家才会成为幸福的归处。
3
冰心
《童年的春节》
"过年的前几天,最忙的是母亲了。
她忙着打点我们过年穿的新衣鞋帽,
还有一家大小半个月吃的肉。
因为那里的习惯,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宰猪卖肉的。
我看见母亲系起围裙、挽上袖子,
往大坛子里,
装上大块大块的喷香的裹满‘红糟"的糟肉。
还有用酱油、白糖和各种香料煮的卤肉,
还蒸上好几笼屉的红糖年糕。
当母亲做这些事的时候,
旁边站着的不只有我们几个馋孩子,
还有在旁边帮忙的厨师傅和余妈。”
有人说,春节是关于母亲的节日。
平日里操劳的母亲,在这几天更加忙碌。
她奔波在厨房里,为家人安排了一场又一场味觉盛宴。
每每有客人来临,母亲就更是自顾不暇。
她想尽办法做出可口的食物,即便手一次次地被烫伤,眼一次次地被熏出泪水。
但只要看到家人们吃饭时的笑颜,所有的辛苦都会被她忘诸脑后。
所以啊,在这个春节假期,别忘了跟妈妈说一声"谢谢”。
谢谢她为了家庭的付出,谢谢她为了我们受尽辛苦。
只要些许宽慰,就能为母亲带来无尽的幸福。
4
梁实秋
《北平年景》
"吃是过年的主要节目。
年菜是标准化了的,家家一律。
一锅炖肉,加上蘑菇是一碗,
加上粉丝又是一碗,加上山药又是一碗。
大盆的芥末墩儿,鱼冻儿,内皮辣酱,
成缸的大腌白菜,芥菜疙瘩,——管够。”
中国人所有的庆贺仪式,都离不开吃食。
春节更是如此。
除夕这天,家人围坐,赴一场热闹的家宴。
桌上摆着数道最可口的饭菜,寻常烟火里,藏着春节绵长的温柔。
《舌尖上的中国》中有这么一段话:
"人和食物,比任何时候走得更快,无论他们的脚步怎样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欢来得多么不由自主。
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在舌尖上提醒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人与食物,总在记忆的脉络中互相缠绕,每种食物,都承载着浓浓的爱意。
新春佳节,记得和家人吃一顿和和气气的年夜饭。
看家人笑脸盈盈,就不再畏惧前路辛苦。
5
丰子恺
《过年》
"年底这一天,是准备通夜不眠的。
店里早已经摆出风灯,插上岁烛。
吃年夜饭的时候,
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预祝来年人丁兴旺。
吃饭碗数,不可成单,必须成双。
如果吃三碗,必须再盛一次,
哪怕盛一点点也好,总之要凑成双数。”
俗话说"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在地大物博的中国,南北气候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过年风俗。
在北方,除夕夜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边看电视边包饺子。
在南方,一家人吃过年夜饭后便围炉而坐,嗑着瓜子,边吃边聊,诉说着一年来的辛酸苦辣。
而丰子恺的老家,更有着"吃饭碗数,不可成单,必须成双”的新春规矩。
不论是哪种风俗,都承载着新年最美好的意义。
新的一年,和家人一起贴一贴对联,赏一赏烟火。
最简单的幸福,就藏在最凡俗的细节之中。
6
沈从文
《忆湘西过年》
"我生长家乡是湘西边上,
一个居民不到一万户口的小县城。
但是狮子龙灯焰火,
半世纪前在湘西各县却极著名。
逢年过节,各街坊多有自己的灯。
由初一到十二叫‘送灯",
只是全城敲锣打鼓各处玩去。
十三到十五叫‘烧灯",
主要比赛转到另一方面,
看谁家焰火出众超群。”
春节,总是能如晨钟暮鼓般,唤醒每一个游子对家乡最深的眷恋。
正如这一年的沈从文,客居他乡,只能从笔墨中回忆起故乡的新春。
几十年后的我们,交通越来越便利,出行越来越便捷。
但生活的压力、工作的繁忙,总会扯住人的脚步,让一部分人无法归家。
也许此刻的你,还坐在灯火通明的办公室里加班加点,还在为了工作的琐事来回周旋。
但再忙再累,也要记得给家人打一通电话。
道一声关心,叙一叙感情。
距离即便相隔千里,只要心连在一起,便是团圆。
7
老舍
《北京的春节》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
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
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腊月和正月,
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
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酬劳一年的辛苦。
过了灯节,天气转暖,
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
春节之后,就是开工。
学生们提起书包奔赴学校,大人们也回归职场开始了新一年的打拼。
即便心里有诸多不舍,也只能匆匆赶赴高铁,和假期做一个告别。
没办法,成年人的世界,孩子教育,父母养老,无一不需要真金白银。
我们远离家乡,我们四处流离,为的不过是碎银几两,不过是三餐有汤。
所有奔波和辛苦,都是为了家庭的安稳,生活的底气。
你要相信,今天咬牙坚持的日子,都会化作明天无限的荣光。
因为上天,从来不会亏欠一个流泪又流汗的人。
所有的付出,都不会被辜负。
所有的努力,终将得到回报。
▽
过年的习俗看似繁多,但归根结底,它的指向也只有一个:家。
和家人在一起,过一个团圆年,就是人间最大的幸福。
点个赞吧 ,在这个温暖的节日里,珍惜人间烟火,与家人同乐同喜。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