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有人认为,对天地的敬畏与信仰,这是古代的一种迷信。 其实只要我们认真读一读中国古代经典所记载的历史就会发现, 中华民族形成的天地信仰,绝不是今天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种迷信,恰恰是建立在古人对天文科学的认识上。
我们的祖先之所以对天地如此敬重,是因为天地决定着古代的生计问题。搞现代工业化经济,需要三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古代农耕需要的三大要素:“天地人”,为农业提供阳光雨露的天,提供生根发芽的地,从事农业的人。由此可以了解,为什么“天地人”才是中国人认识宇宙人生的逻辑起点,是因为这三大要素与我们生计、生活、生产、生命密切相关。
(相关资料图)
中国作为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历法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人对天象的观察形成了世界最早的24节气理论,并于2016年11月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中国古人对天象规律的观察,其精细程度不仅有24个节气,还有72候。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物候历,以五日为一候,三候15天为一气。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为候应。72候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中气候变化的情况。其中植物候应有植物的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动物候应有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 迁徙等;非生物候应有始冻、解冻、雷始等。
可以说,中国古代发明如此精细的气候学,就是指导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高科技。中国古代对天地的观察,可追溯到中华文明的始祖炎黄。炎帝和黄帝不仅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的始祖。炎帝尝百草发现了五谷,发现了医治疾病的草药,发明耒耜使用和种五谷,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我们的祖先不仅发明了满足生计的天文学、农学,还有社会治理。作为中国最早记载古人历史的典籍《尚书》,就记载帝尧即位后,首先任命的官员是观天象的官员。《尚书》记载帝尧:“乃命羲和, 钦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随后又分别任命了羲仲、 羲叔、和仲等官员,分别处在东西南北观察一年四季的变化,以完成“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的任务。由此可见,为农业生产服务,在当时需要解决的最大难题,是观天时和天象,其次才是工具的改进。
我们今天按照以工具作为生产力的标志,来衡量一个文明社会的进步程度,是不全面的,这个标准适应于近代以来的工业经济社会。因为工业经济是人力控制的经济,把人力放大就是工具。而古代的农业经济是借用天地之力的经济,天地之力是天地赐给人类的第一生产力。无论人类发明的工具多先进,离开天地我们无法生产出粮食。这个基本的原理,即使在今天的所谓现代化农业也是如此。农业机械化,解决的只是对人力的替代,无论机械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无法替代天地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如果用工业经济生产力的标准,来看待中国五千年的农耕经济,将其认定为生产力极其低下、落后的生产方式是不全面的。在对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评价中,不能忽视中国古人在利用天文学、利用土地之力服务生产的方面,曾经到达很高程度。
在这里,我们如果将古代中国观天象,与中华民族共同信仰的“天地君亲师”结合起来,就容易理解中华民族为什么如此敬重天地的原因。“天地”是农业生产的第一生产力,在中国古人心中天地自然就有神圣的地位。但这里的神,不是今天理解的对天地的盲目崇拜,而是古人以其智慧对天地规律感悟的基础上,对天地的敬畏、感恩之心的表达。在今天看起来,是民间迷信的东西背后,恰恰是古代非常严密的天文科学。
比如,在农村的农历二月初二,有一个民间的节日叫“龙抬头”。在这天,不同地区的农村都有各种不同的对龙的祭奠仪式。其实二月二龙抬”不是迷信,而是中国古人将高深的天文科学,变成了民间老百姓都能够掌握的一般天文知识。二月二龙抬头,是指通过天象判断一年之中春天到来的时间。中国古人发现,在我们所能观察的天上,有28宿星群。这28宿星群,又分别代表四季和四个方位的四个星象群,即大家熟悉的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象也随着季节转换。于此形成这四大星群,就成了古人判断四季交替的标志:
春夏之交,玄武升起;
夏秋之交,白虎露头;
秋冬之交,朱雀上升;
冬春之交,苍龙显现。
当老百姓在二月二这天看到,苍龙星群中代表苍龙头顶上的两颗星星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时,就意味着冬天过去了,春天到来了。由于龙代表着万物生命开始萌生的春天,所以,我们讲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其真正的内涵,是中华民族是天地的儿子, 天地不仅给予了我们滋养生命的食物,也给予了我们生存的智慧。
也许有人讲,在现代科技发展的今天,我们不需要对天地信仰,这种古老的信仰已经过时了。恰恰相反,源自天人对立哲学的现代化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土地污染、气候变化、生态失衡等诸多危机的根源,正是我们失去对天地的敬畏。如何修复天人对立关系,重建人类对天地的敬重和信仰,是当代中国人、也是全世界需要面临的大问题。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部教授】
此文选编自张孝德著作《大国之本:乡村振兴大战略解读》。出版机构:东方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0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