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 >

林歌 | 正是神兽出笼时,古人咋上学 世界聚焦

时间 2023-02-09 09:07:11 来源:顶端新闻  

文/林歌

林歌,80后,文学爱好者,旅游规划师。行遍千山万水,写过四海八荒。新浪微博@林歌,公众号:握刀听雨堂


(资料图)

代表作:武侠系列《银月洗剑传奇》《刺世嫉邪赋》《凤凰东南飞》《光明皇帝》,青春系列《南塘》《一场游戏》《一个地方,两个姑娘》,两京系列《长安古意》《东京梦华》,诗集《江湖故诗》等,计2000万字。

#故乡风物# #这就是河南#

多年以后,午夜梦回之时,苏东坡总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学堂的那个遥远的早晨。

那是某个明媚而忧伤的二月。

他跟在父亲身后,走进课堂,坐在窗前诵读论语。然后透过课堂的窗户,看到了青春的激荡,中年的苍茫,穿越悲喜与无常。

然后,提笔写了下“我梦入小学,自谓总角时。不记有白发,尤颂论语时”。

这是大文学家苏轼做梦回忆自己小时候开学的场景。

只是不知道,他这个大文学家,会不会在开学之前狂补作业。

按照我的理解,应该会有吧,毕竟他有个不怎么靠谱的父亲,苏洵。

别看苏洵后来也成了大文学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但在苏轼刚上学那会儿,他还是个不怎么上进的青年,整日里游山玩水、放荡不羁。

有这样不靠谱的父亲带着,苏轼哪里有时间写寒假作业?

据说那时候他非常喜欢掏鸟窝,或者在下雪天用竹笊篱盖鸟。

用的法子后来被鲁迅先生学了去,在《故乡》中有精彩的描述:“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幸好,他有个好妈。

苏轼的母亲姓程,眉山富豪、大理寺丞程文应之女,凭着一身书香门第的修养,硬是将苏轼这个“鸡娃儿”带上了正途,走进天庆观北极院,开始上小学,师从道士张易简。

那时,他已经八岁。

不要笑,古人上小学的年龄,并没有明确的限制,有的六七岁已经入学,有的则一二十岁才入学。毕竟那个时候上学是件很奢侈的事情,不像现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来,我们算算上学的花费。

首先,你得给老师送礼,名曰束脩,也就是风干的腊肉,需要十条。

每条多少斤,没有具体的数目。

但应该不少。

少了你也拿不出手呀。

这从“肉食者鄙”的说法,以及孟子对老人能够吃上肉的社会的向往,说明肉类在那时还不是常见的食品。

让人大掉眼球儿的是,给老师送礼这玩意儿,居然还是孔子他老人家提出来的,对,没看错,就是让梨……哦,是说经常“子曰”的那位。

后来,有那戏精的家长,为了表示诚意,便慢慢将束脩由猪肉变成了金银,毕竟实打实的票子更能打动老师的心。

《东观汉记》中层记载了了王阜求学时“取钱二千、布二端去”。

两千钱和两匹布相当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不清楚,应该不少。

再比如说《红楼梦》中的贾代儒,是贾府的私塾老师。

秦可卿的弟弟秦钟来贾家学塾读书的时候,即使是贾母、凤姐都同意的,但这不妨碍贾代儒收下秦家“东拼西凑的恭恭敬敬”送上的二十四两贽见礼。

即使“呆霸王”薛蟠来学塾读书,也是送给贾代儒不少束脩礼物。

可别忘了,贾府的私塾老师,都是早已付了工资的,“凡族中有官爵之人,皆供给银两,按俸之多寡帮助,为学中之费。”

以贾家的状况,这笔钱应该不会少,但这不妨碍他收各个学生的束修礼物,哪怕是家境并不如何的学生的礼物。

当然,也有那清高自傲的老师,只是象征性的收点儿束脩,这就是所谓的“六礼束脩”。

所谓“六礼束脩”,即芹菜,意为业精于勤;莲子,意为苦心教育;红豆,即为红运高照;红枣,即早早高中;桂圆,即功德圆满;干瘦肉条,即感念师恩。

但我怀疑这是后人的杜撰,这些寓意太具现代化意识了。

送完了礼,你得给自家“鸡娃儿”搞点儿装备吧。

首先,校服你得做几套吧。

那个时候,学生的校服叫做“青衿”,即《诗经》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那个“青衿”。

其次,书包你得准备吧。

那个时候的书包,叫“笈囊”。

笈是专门装书的箧,囊内则装些需要贴身携带的贵重小物等。

关于“笈囊”的描述,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有记载:“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如果学校在外地的话,得给点儿路费吧,又叫“盘缠”。

因为古钱是中间有孔的金属硬币,常用绳索将钱币串起来。出远门时,把古钱缠绕在腰上,既方便携带又安全,故得名。

这又是一笔收入。

孩子要上学,“学区房”你得买吧。

于是,那靠近学堂的路段、建有书院的大山,房价蹭蹭地就起来了。

即使不买房,你得租个好房子陪读吧,毕竟好的读书环境使孩子成才的几率更大一些。所以才有“孟母三迁”的故事。

现在想来,孟母这个陪读妈妈,可真是太不容易了。

当然了,如果你家里条件不好,又实在想读书,怎么办呢?

勤工俭学吧。

不要笑,古代是有勤工俭学这一说的。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受雇为劳工,或做手工业,或作为杂役,也可以受雇于地主耕种田地。

比如东汉那位凿壁偷光的匡衡,就是通过给人做佣工勤工俭学的:“家贫,庸作以供资用。”

另外一种是替人抄书。

毕竟古代的时候,印刷技术落后,又没有复印、扫描技术,遇到那古本、绝本,就只能用抄写的方式复印留存。

比如汉代那位投笔从戎、带着三十六个人横扫西域五十国的班固班仲升,早年就是依靠替人抄书养家糊口、完成学业的。

虽然费手、费视力,但收入颇丰。

有那头脑灵活的,则通过做生意补贴学费,比如汉光武帝刘秀。

刘秀在没有当皇帝的时候,只是南阳一个普通的人家。

他后来进入新莽的太学进修,因为缺吃少喝的,就和同学兑钱买了一头驴,同以租赁驴给人代步的方式赚取费用,以供日常开销。除此之外,他还跟同乡朱佑售卖大力丸,有没有胸口碎大石就不知道了。

当然,你也可以去摆地摊。

据说是“穿越者”的王莽,就曾把常满仓的北边列为槐市,即夜市。

学生们都带着书籍、乐器互相买卖交易,这几乎是最早的“地摊经济”了。

通过勤工俭学,贫困生上学不再是梦。

当然,有那大户人家的子弟,上学就没有这么多的折腾,毕竟他们都有自己的私塾,或者说族学。

比如说上面已经说过的《红楼梦》中的贾府私塾。

书中就多次纪录了贾宝玉上学的情形:

“宝玉起来时,袭人早已把书笔文物包好,收拾得停停妥妥。”

东西收拾好了,他可不会自己背着的,毕竟袭人收拾好的书箱里装着书笔文物、茶壶盖碗、手炉脚炉等,很沉的。

所以就由四个小书童跟随,外加几个年纪较大的仆人伺候,排场可不小。

但贾宝玉可不是上学的料,毕竟连贾政都知道自己的儿子,所以才会说出“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话,你竟顽你的去是正理”的话来的。

还真让他说对了,所以才有了贾宝玉闹学的场景。

而将闹学进行到底的,则属《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莫属。

开学第一天,小燕子就遭到了纪晓岚的考核,对对子和作诗。

小燕子屡次被难倒,于是灵机一动,也给纪晓岚出一个对子:“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咩!”

对子一出,所有人都对不出来,就连皇上和纪晓岚都是皱着眉头,摇摇头。

小燕子得意极了,说出了下联:“水牛下水,水淹水牛鼻,哞!”

纪晓岚只好拱手作揖,表示自己服了。

没想到博学多才的纪晓岚,被刚入学的还珠格格给难倒了。

《还珠格格》作为一出欢喜剧,为我们传达了一个错误的信息,即皇子阿哥们的学业很轻松。

其实,事实恰恰相反。

每天天不亮,阿哥就要到上书房读书。来到上书房,先向老师行礼,然后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

清朝规定,皇子6岁开始读书。皇帝选定良辰吉日为皇子开学。

由于皇子地位尊贵,皇子和老师互相行礼时,双方用长揖代替跪拜。

皇子读书的时间为“卯入申出”,也就是早晨5点至下午3点,共计10个小时。

上书房的规矩极严,皇子读书要正襟危坐,夏天不许摇扇子。

午饭时候,侍卫送上饭来,老师先吃,皇子在另一旁吃,吃完不休息,继续做功课。

这哪里是上学呀,简直就是遭罪。

在那个师尊为大的年代,学生们是不能反对老师的,反对就是欺师灭祖。

但是,你不让反对就不能发对吗?

错!

他们会通过涂鸦的方式,写打油诗或者涂鸦的方式,嘲讽先生。

比如敦煌曾出土过1000年前的《凶吉书仪》文献中,就曾发现了当时的小朋友们的涂鸦,保护马、蛇、羊等,生动可爱。

在我看来,这些马、蛇、羊并不是真正的羊,而是某位讨厌的先生或者同学的代号,以此表达自己的不满吧,类似于诗圣变身奥特曼、骑自行车之类。

这个应该是现在的学生在课本上涂鸦的鼻祖了吧。

不管怎样,读书都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情。

毕竟,读书、上学是改变人生的唯一的、公平的道路。

标签: 勤工俭学 还珠格格 那个时候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