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 >

年轻人为什么都在“冲”闲置交易? 世界视点

时间 2023-03-12 20:53:13 来源:顶端新闻  

淘一部新手机,卖掉不用的小家电……在二手交易市场,年轻人来回进行着“买方”与“卖方”的身份切换。

二手闲置交易不仅是年轻人的“心头好”,也在日渐串联起一个循环经济大产业。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循环经济成为热议议题之一。“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手闲置交易也受到代表委员的关注。


(资料图)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刘锐建议,推动二手商品再利用促进碳减排;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建议,将二手闲置物品交易纳入碳普惠融入碳交易。

作为一个新兴的消费市场,二手交易的绿色潜能是如何被激发出来的?行业发展又有哪些亟待完善?

二手商品流转背后的绿色价值

“我从事水污染治理研究相关方面的工作,会关注到污染物的产生过程,每个商品的生产不仅存在能源、资源的消耗,也伴随着污染物的排放。如果一件商品原本可以使用十年,但不到一年就被更新换掉,就会造成十倍的资源消耗,废弃物处置也约需十倍的量。”

在刘锐看来,为环境减负,从源头减少碳排放量,不仅体现在生产环节,还体现在对物品的使用上。“如果一个人在商品使用过程中无法做到物尽其用,那么能让二手闲置物品流通起来就很重要。”

《2021中国闲置二手交易碳减排报告》针对二手交易平台转转的业务数据进行相关测算,每一单闲置手机的交易,至少可以实现约25公斤的碳减排量;而如果是家用电器或其他3C闲置物品的交易,可实现的碳减排量则更高,如一台家用电冰箱的闲置交易可实现130公斤碳减排量。

近年来随着绿色消费观念盛行、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二手交易市场规模、参与主体等正呈现逐年扩大趋势。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二手商品交易的市场规模约3000亿元,到2020年已提升至约万亿元人民币,预计 2025 年将达到 3 万亿元;市场主体方面,连续5年新增超过10万家。

二手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也进一步发挥着循环经济减碳效应。艾媒咨询公布的数据,2020年二手电商交易规模由2019年的2596.6亿元增加至3745.5亿元,约占闲置市场总额的36%。

以转转平台为例,2022年,近2000万用户进行了二手物品交易,实现碳减排量66.8万吨,能源减损量达到 936.8GWh,约等于中国 8 万户家庭一年的能源消耗;此外,二手书籍累计成交超 348.6 万册,相当于保护了 3 万棵森林树木资源。

张天任表示,“互联网+二手商品交易”是数字技术在二手商品交易领域的主要应用场景,是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搭建数字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二手商品交易新型模式。

“与传统模式相比,该模式一方面能够打破信息不对称问题,简化交易流程,迅速匹配供需,提高交易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形成可查询、可追溯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有效提高二手商品循环利用效率。”

但值得注意的是,二手消费持续升温、闲置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我国二手市场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绿色潜能有待释放。

待释放的潜能与制约瓶颈

目前,全球二手电商的平均渗透率达到20%,但在国内,二手电商的渗透率却不足8%。

从当前二手闲置交易的主要人群、分布区域来看,以90后年轻人居多,且主要覆盖一二线发达地区;另一方面,尽管近年来二手交易物品逐渐丰富多样化,但以手机为代表的数码3C仍是二手消费主力,即便如此,其二手消费空间也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

基于国内手机销售量、手机使用寿命及对回收企业的调研数据,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互联网+资源循环利用专委会估算,近5年来,我国手机废弃量每年达4亿多部,进入正规二手闲置物品交易市场参与回收利用的只有10%左右,超半数被闲置在家。

“目前许多人不愿意买二手商品,主要是对产品质量和安全可靠性不放心,售后没保障。因此我们需要构建出良好的管理体系并形成专业化产业链。”刘锐表示,经过规模化的产业设计,会让循环做的更好、更专业。

刘锐以瑞士旧手机的资源化利用为例,收购回的旧手机会由特定企业工厂进行检测、分拣、拆除等专业化处理,而对于已经报废的旧手机也会在科学处理后用于循环利用。此外,消费者关注的个人隐私泄密问题,也会有相应的法律举措。

“当前,我国互联网二手相关平台的发展让部分二手商品流通起来,这是一个好现象。进一步提升二手市场人们的参与度,让人们在二手交易中更放心,还离不开相关企业在产品定价、鉴定、后续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刘锐说。

事实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二手互联网企业在健全回收体系,提升质检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做出积极努力。

以转转为例,2022年,对品牌与战略进行转变,正式升级为循环经济产业公司,以撬动二手产业协同发展。同年7月,在青岛建设投产了全国最大的多品类标准化智能质检中心,致力于数字创新技术,并集成打造了二手商品“官方验”体系,为用户提供了全新的二手交易体验,进一步促进更多品类的闲置资源实现高效、快速流转。

这一系列举措背后,是企业对低碳大趋势的响应,也是基于二手交易发展现状,通过自我革新对行业的升级与完善。“作为碳减排的重要场景,二手交易对于落实双碳目标具有积极意义。”但转转集团CEO黄炜也关注到,除了回收体系尚待健全,行业发展最大的痛点便是信任和便捷。

为此,以数字科技作为核心竞争力,转转基于AI技术+平台大数据结合研发了智能估价和动态调价系统——转转二手商品价格指导系统。黄炜提到,系统上线后,不仅大幅降低交易门槛、提升了用户交易二手3C商品的信任度,也加速了闲置物品的高效流通和循环再利用率,不断把更多消费者引导加入到二手交易的绿色生活方式之中。

转转等二手交易平台的数字创新模式,同样也受到代表委员们的关注。“二手交易平台企业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通过信息共享、技术保障、支付体系等等,为二手交易提供信息更透明,交易更安全的信用保障,进一步提高闲置物品的循环利用率。”张天任说。

距离“碳普惠”激励碳减排还有多远?

激发二手市场的消费潜力,不仅需要完善产业端,为二手交易提供充分可靠的保障。同样也离不开从消费端发力,让更多人主动参与进来。

今年两会,张天任建议,进一步扩大碳普惠的应用场景以及交易的覆盖面,将二手商品交易绿色低碳行动纳入碳普惠融入碳交易,充分释放二手交易平台的减碳潜力,发挥循环经济降碳效益。

作为一种创新机制,碳普惠可以更好地调动起人们参与低碳减排的积极性,并且当前在外卖点餐、使用共享单车等方面已经有应用场景。

但整体而言,碳普惠在全国的落实与开展仍处于早期阶段,随着二手交易在推动闲置资源流转和促进绿色消费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碳普惠的场景如何体现、如何进一步落实仍值得探讨。

基于企业的实践层面,黄炜认为,当前碳普惠在全国的落实与开展主要面临三个层面的挑战。其一,碳减排量核算的方法学,目前还缺乏全国标准。其二,由于碳普惠应用场景还较少,标准规范尚不健全,民众认知度不够高,导致碳普惠在民众中的进一步推广有难度;其三,在于碳普惠的可持续性。以往的碳普惠机制,大多是公益性质,企业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因此参与动力不强。如果碳普惠机制下核算出的碳减排量,也能像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一样产生交易流转,将进一步激发企业参与动力。

据了解,为了让用户更好地感知在碳减排中所做的贡献,目前转转在平台已上线了“碳积分”系统,每进行一笔二手交易,就可以获得碳积分。

但促进整个二手市场的碳普惠机制走向成熟完善,推动行业建立系统科学、统一规范的减排计算方法,不能仅靠企业一己之力,还离不开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研究机构,以及企业协同努力。

目前,以转转为代表的企业已在探索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方面做出尝试。2022年6月,转转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清华大学、弗若诺斯沙利文国际咨询机构等权威机构研发了《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T/CSTE 0049—2022)(以下简称“规范”)。

作为我国第一个二手交易碳减排团体标准,《规范》确定了二手交易平台项目边界、温室气体排放源、温室气体种类及基准线情景,形成减排量评估方法。此外,明确了二手交易平台项目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交易过程本身的直接排放和能源消耗带来的间接排放。

“希望《规范》能为更高层面标准的出台提供借鉴、打下基础。”黄炜表示,转转愿意与业内同行,以及上下游企业一起共同探索二手交易碳普惠的相关方法学与标准建设、碳积分的跨平台流转机制,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转转集团在2022年共主持和参与制订各类标准13项,其中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1项、团体标准10项,引领着行业标准化的建设进程。

当二手交易越来越成为践行低碳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景,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与其他产业的关系?

刘锐做了一个比喻,生产新的产品,就如同动脉给全身输血,但相应的我们也需要从事拆解、回收等能够给身体“循环净化”的“静脉产业”。而二手商品的回收、流通就是静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补足完善二手交易等‘静脉产业’,国家的产业经济才能更加健康发展。”刘锐说。

标签: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