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我们早已有所耳闻,他的空城计、连船决、战群儒等,无论哪一个都是个人实力和智慧的体现,但是我们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这样的一个事实。
这个事实便是,诸葛亮的这些神机妙算,都是在刘备活着的时候完成的,而在刘备死后,诸葛亮就仿佛丢了魂一样,完全没有了过往的智慧,数出岐山北伐失败最终客死五丈原。
为何刘备死后,诸葛亮就“不灵了”,是因为刘备是诸葛亮的催化剂,还是因为后主刘婵阻碍了诸葛亮“显灵”?这其中究竟有何缘由?
(资料图片)
料事如神的前半生
诸葛亮在三国众多的谋臣中,绝对能够排进前二,甚至在一些铁杆粉丝的心目里,他就是三国第一谋臣,毕竟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神迹实在是太多了。
从刚出场时,诸葛亮便对天下局势做了鞭辟入里的分析,由此诞生了著名的隆中对,也使得刘备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诸葛亮的智慧所在,便力邀他出山担任自己的谋臣。
小说中,诸葛亮出山之后的第一件大功,便是火烧博望坡,当时的背景是曹操已经占据了河北,决心南下,便派遣夏侯惇为大将引军直逼新野而来。
此时的刘备面对来势汹汹的曹军,只得问计于诸葛亮,虽然诸葛亮有退敌之计,但是由于初出茅庐,因此威信不足,特别是关张二人对他更是不服气,好在刘备力排众议,采取了诸葛亮的火攻计策,最终成功将夏侯惇引入埋伏,用火攻取得了大胜,
此事过后,诸葛亮便在刘备阵营中有了立足之地,关张二人从此不敢再轻视他,也正式拉开了诸葛亮仕蜀的一生。
在此后的多年里,诸葛亮接连帮助刘备完成了数件大事,比如夺取荆州、进攻汉中等,特别是进取汉中,更是使得刘备自称“汉中王”,为之后蜀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再之后,便是耳熟能详的几件“神迹”,借东风火烧赤壁、抚琴空座空城上等事件,这些种种事迹,共同营造出了诸葛亮“神算子”的形象,似乎在他的眼里,天下尽在手中掌握,统一只是时间上的问题罢了。
但是这一切都在公元223年6月,刘备去世后戛然而止,随着刘备的去世,诸葛亮似乎是被抽走了慧根一般,屡次失算,致使蜀国频频失利,这么看来,似乎诸葛亮的“神”,需要刘备作为催化剂?事实真的如此吗?为何后主刘禅不能充当这个催化剂?
频频失算的后半生
刘备白帝城托孤后,蜀国的皇位落到了年幼的刘禅山上,虽然刘备曾向诸葛亮说过“汝可取而代之”的话语,但是诸葛亮始终没有自立,而是尽心辅助刘禅,哪怕他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刘备死后,诸葛亮虽然也曾取得了一些成就,比如七擒孟获,让南蛮彻底归顺蜀国等,但是相比于他的前半生,诸葛亮在刘备死后的战绩,可谓是一片惨淡。
首先是五次北伐,这五次北伐是诸葛亮最后的绝唱,虽然也曾在期间有所斩获,但是距离他的“匡扶汉室”的目标相差甚远,而且在北伐途中,诸葛亮多次失算,全然失去了“神算子”该有的能力,最著名的就是挥泪斩马谡。
马谡是诸葛亮的心腹之将,在第一次北伐时主动请缨镇守街亭,诸葛亮再三叮嘱他要坚守街亭不退,然而马谡完全将诸葛亮的嘱咐抛在了脑后,也不在意部将的劝说,在街亭失守后,更是弃城逃亡,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就此宣告彻底失败。
以诸葛亮对马谡的了解,他不可能不知道他的能力不足以担任守将的重任,为何还要委任他?这恐怕不是用失算就能解释的吧,毕竟失算的意思是说本来有十足的把握,因为疏忽而导致失败,而诸葛亮对于马谡知根知底,却还委以重任,这有些不合常理。
事发后,诸葛亮自贬三等,向刘禅上书自我反省,但刘禅怎么敢处罚他?仍命其行右将军和丞相之事。
其实,诸葛亮任命马谡的背后,有着不得已的成分,因为此时的蜀国,已经人才凋零,根本没有拿得出手的将领了,五虎上将独存赵云一人,却还是年老体衰,在这样的情况下,马谡作为诸葛亮的心腹,使得他不得不抓紧培养起一批能够扛大旗的将领。
而实战就是最好的训练,因此诸葛亮任命马谡,很有可能是对他的一次磨炼,如果通过了,那么蜀国便多了一位将才,然而他失败了,也自然没有了后来的一切。
后来的第四次北伐,诸葛亮又因为和李严的关系失衡,导致北伐的大好局面彻底崩溃,让司马懿得到了机会,这也是失算吗?
再之后的上方谷之战,诸葛亮更是夸张,在向来被称赞的天文上出了纰漏,没能测算出大雨,导致未能成功抓获司马懿,否则历史就彻底改写了,这也是失算能够解释的了的?
最后计斩魏延导致杨仪被杀、马岱被埋没,使得本就人才凋零的蜀国更加无人可用,让蜀国的前程更加不可估计,这难道也是失算?
显然,这些都不是失算,而是诸葛亮的能力出现了极大的倒退,使得他根本没有能力再像前半生那样料事如神,那为何会出现这种倒退?又和刘备的死有什么关联?
其实,诸葛亮能力出现倒退是正常的,毕竟随着年龄的增长,判断力、分析力等都会下降,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蜀国的人才凋零导致的。
刘备死的时候,蜀国能打的将领基本已经都不在了,只有赵云还算得上一个大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诸葛亮有当年之智,但是没有将领能够落实他的计谋,空有计策而毫无施展之人,这样的计策还有何用?
其次,诸葛亮他终究是人,《三国演义》虽然是小说,有着一定的艺术加工,但也不能偏离实际太多,因此诸葛亮后半生的失算,与其说是他的能力下降,不如说是作者还原了真实的诸葛亮,否则如果让诸葛亮继续“神”下去,该如何解释三分归晋而不是三分归蜀?
因此,诸葛亮后半生的“沦为平庸”,更多的是作者为了尊重历史事实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而刘备的死亡,标志着蜀汉走向衰弱,与诸葛亮的后期失算,只是时间上的巧合罢了。
结语:
诸葛亮虽然没能完成刘备的遗愿,但是这并不能否定他为蜀汉立下的汗马功劳,而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其实也并非神机妙算,而是一个平常之人罢了,因此我们大可不必过分追求一个神化的诸葛亮,而应该是从实际出发,去探寻一个真实的诸葛亮。
标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