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 >

乌孙人后裔是什么族?

时间 2023-08-02 19:11:28 来源:顶端新闻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黄鹄歌》


【资料图】

这首诗来自于历史上第一位被记录姓名的和亲公主刘细君,而其中所说的乌孙王则是汉朝最重要的盟友之一,乌孙国的领袖。

诗中的内容极尽哀婉,几乎能与昭君出塞的悲痛相媲美,但可惜的是,昭君流传千古,而这位公主却默默无闻......

而且,相比较于当年惊天动地的汉匈战争,乌孙国似乎在历史上并不受关注。

那么问题来了,乌孙到底在哪里呢?在当年的大时代中,它究竟有何地位,为何能获得与匈奴王一般的和亲荣誉?

一、乌孙国的早期起源

关于乌孙的起源,司马迁和汉朝史官的记录不是很确切,只是较为详细的记载了乌孙在秦汉之际的历史。

不过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乌孙大体上有三种起源。

一种认为是匈奴族。

因为根据汉书的记载:不田作种树,随畜逐水草,与匈奴同俗。虽然没有明说血缘关系,但习俗相同,本身就存在着一种可能。

另一种是突厥说。

该观点根据乌孙的传说为切入点,发现乌孙与突厥的传说都与狼有着密切的关系,这让学者们产生了想法。

而且有一些史书记载:乌孙语属于突厥语系,而乌孙的活动区域正是突厥兴起之地,因此乌孙与突厥也有着较明显的联系。

最后一种则是东伊朗说。

这种观点是苏联学者提出来的,他们根据论证认为乌孙是东伊朗赛卡人的一支。这种说法得到了,后来河西走廊的考古发现的一些证明,也成为了乌孙人起源说的重要论据。

当然,起源的确有些复杂,但关于乌孙在秦汉间的历史,《史记》和《汉书》上却是记载的很清楚。

大概是公元前三世纪,乌孙游牧于今天的甘肃敦煌和祁连之间。

但在当年的大时代中,乌孙遭到月氏的进攻,公元前177年,乌孙被月氏打垮,国王都被其斩杀。

万幸的是,乌孙国王的儿子年幼,刚好躲过一劫,并且被匈奴大单于冒顿收养,在匈奴的庇护下茁壮成长。

根据我们的教科书的说法,汉朝、匈奴和月氏在当时是三足鼎立,其中,匈奴占据主动权,汉朝后发劲十足,月氏国最弱。

为了夺回战场主动权,汉朝派张骞出塞,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打破战略困局,这就是张骞出塞的由来。

结合当时的背景,我们不难看出:三强的格局已经形成,月氏在当时非常剽悍,能够与匈奴对抗。

但可惜,月氏的命运早已注定。匈奴的强大非一般小国家能抵挡,而且月氏还招惹了一个仇人,这个人就是长大后的乌孙王子。

王子叫做猎骄靡,他得到匈奴王全力支持,很快脱颖而出,在匈奴对月氏的战斗中,猎骄靡和匈奴右贤王一起进攻月氏,一举占领伊犁河地,将月氏打至崩溃,使其不得不逃往阿富汗一带。

在完成复仇后,这位乌孙王子伊犁河地重建自己的国度,并且将政治中心设在赤古城。

根据《汉书》的记载:乌孙的活动地域非常广阔,东与匈奴,西北与康居,西与大宛,南与城郭诸国相接。

平心而论,这种地盘其实在当年的大时代中并不显山露水,乌孙也没有争霸的实力,它只能老老实实的在匈奴人威压下生存。

但一个人的到来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命运,也改变了西域的格局......

二、乌孙与大汉的结合

——这个人,正是在出使西域的张骞。

如前文所说,张骞到处寻找月氏国,希望能够实现汉武大帝的目标。可惜,他来到了伊犁地区,却只听到月氏国王被杀的悲剧,他的计划失败了。

不过,张骞的遭遇告诉了我们东边不亮西边亮这个道理。

虽然月氏逃了,但这里的乌孙国对张骞很友善。这里得提一句,当时的乌孙国王并不了解外部的世界,在他的眼中,匈奴就是最强大的国度。

结果,这位打扮迥异的自称是汉朝的使者,给他带来了另一份世界蓝图,让他听到远超匈奴的富裕与繁荣。

于是,这位国王不仅热情的招待张骞,还特意派一位使者跟随张骞回国,希望能够接触一下这个庞大的王朝。

而在去了一趟东方后,探索新世界的乌孙国使者直接成为“汉迷”,历尽千辛万苦回来,三句不离长安的繁荣......

在使者的疯狂吹嘘之下,乌孙国王果断选择投汉,强烈希望能与汉朝建立外交关系。

这里得提一句,乌孙国虽然算不上是一个强国。但根据当时的资料记载:乌孙国鼎盛时期有12万户,大概63万人,其穷兵黩武的时候,军队达到了18万。

虽说这点实力,还不够汉朝的一个封国的势力。

但在月氏国被赶跑的情况下,乌孙国在匈奴的后方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如果运作得当的话,说不定能够实现汉乌联合的新版本。

果然,公元前119年,汉武帝立刻第2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准备联合乌孙,共抗匈奴。

正如汉书所记载:“西伐大宛,并三十六国,结乌孙,起敦煌酒泉张掖,以隔婼羌,裂匈奴之右肩。”

在证实汉朝的强大后,乌孙王派遣使者以千匹骏马为聘礼,希望能够求娶汉朝公主。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汉朝虽然有和亲外交,但能承受如此荣耀的,只有匈奴一国,如今乌孙王也开始加入其中了。

汉武帝果同意了对方请求,于是安排了开篇我们提到的江都王的女儿刘细君出嫁乌孙。

期间因为年龄缘故,刘细君改嫁给匈奴王的孙子,并为其生下了一个女儿。

这位公主颇有些手段,虽然语言不通,但她以汉家公主的姿态,广结人缘,深受乌孙国民拥戴,有力的巩固了汉乌友谊。

不过可惜,这位公主因为思念家乡,不到6年时间就去世,只留下了开头的那首诗......

三、乌孙走向巅峰的过程

随着刘细君的离去,乌孙国向汉朝请求再送公主,汉朝后续安排了“七国之乱”中带头造反的楚王刘戊的孙女解忧公主下嫁。

这位解忧公主更了不得,她延续之前汉家公主的策略,努力把汉文化带给乌孙,进一步推动两族的和平认知,还先后嫁给了三位乌孙的王。

在她的努力下,乌孙与汉朝一直保持密切联系,乌孙人民也热衷汉文化。更重要的是,她后续还为乌孙国王生下四男两女,其长子成为乌孙的新国王。

由此可见,当时的汉乌联姻意义非凡。

——汉朝第一次真正意义上通过和亲促使两国外交,而且就连乌孙王都已具备汉家血统,两国在血缘上连成了一片,这在历史上无疑是非常罕见的。

显然,这位解忧公主在汉朝外交上堪称居功至伟,值得后人传颂。不过很可惜,这位伟大的公主也和前任一样,因思乡过度,后郁郁寡欢而死。

——公主虽死,但友情还在,既然汉朝、乌孙已经联姻,那当初制定的计划就该执行了......

根据史料记载,在之后汉匈大战中,虽然乌孙国似乎保持“隐身状态”,但却为汉朝提供重要情报,汉朝的胜利离不开其帮助。

当然这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汉朝在未来经营西域过程中,乌孙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公元前104年,汉朝远征大宛国,其他国家都反抗,但乌孙国却在其中斡旋,积极进行维护,还派遣两千精锐加入汉朝大军。

之后,匈奴的力量逐渐恢复,再度试图夺回战略主动权。而为破坏汉朝的西域经营,匈奴联合车师共同进攻乌孙。

乌孙硬扛不住,请求汉朝援助。在匈奴压倒性进攻下,乌孙几乎要崩溃,但最终还是等来了汉宣帝的十余万大军。

双方密切配合,乌孙出奇制胜,直接突击匈奴王庭,将匈奴指挥部给端了,汉乌联军艰难取胜。从此以后,汉朝丝绸之路彻底稳固,后来还在这里设立西域都护府。

自这时起,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至于曾经不可一世的匈奴,则在此次打击后彻底衰败下去,再无力复苏。

四、乌孙国后裔在如今哪里?

客观来说,汉朝、乌孙在此刻都达到最巅峰,可巅峰过后就是衰落。

汉朝自然迎来的“三国乱世”和“五胡乱华”,而乌孙那边则遭遇另一股强大势力的逼迫,最终也随着汉王朝的倒塌而寿命将至......

这股势力就是公元二世纪崛起的鲜卑族,鲜卑的第一位首领檀石槐在蒙古崛起,北匈奴开始向西迁徙,随后占据原乌孙小昆弥领地,乌孙被动西迁,国力日衰。

到了五世纪,柔然汗国崛起,这个新兴部落比鲜卑更加强悍,乌孙自然不是对手,只能被动挨打,继续逃窜。

根据《魏书》记载,乌孙国已经流亡到葱岭地区,而葱岭其实指的就是如今的帕米尔高原。

在这一阶段,中原地区群魔乱舞,连北方汉人都已经到了要亡国灭种的地步,乌孙日子自然也越过越惨。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乌孙的史书只记载到公元437年,当时是乌孙向北魏拓跋焘进贡,之后漫长的岁月中甚至再也没有关于它的记录。

一直到公元938年,也就是辽太宗时期,在辽国的史书中才出现了乌孙向辽国遣使入贡的记载。但这却已经是最后的留存了,自此乌孙彻底消失了......

那么问题来了,乌孙是整个民族像匈奴一样被消灭了,还是变成了其他的种族?严格的说,史书没有相关记载。

但现代学者进行了论证,多数学者都认为,乌孙与其他的民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是谁呢?答案有很多种,其中比较主流的认为是哈萨克斯坦。

根据史料记载,哈萨克斯坦大概形成于公元15世纪,也是由多个部落长期融合发展而成,而其中的主要民族就是乌孙。

另外哈萨克族中有的部落称为玉逊,清代译为卫逊,元朝称为许慎、许兀慎,辽译为乌孙。由此可见,哈萨克斯坦有极大的可能就是乌孙的后裔。

当然,除了哈萨克斯坦以外,其他的民族也应该有乌孙的血脉。

正如前文所说,复仇结束的乌孙王子建立了赤谷城,而赤谷城就位于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的伊塞克湖畔东南。

这里经过了岁月变迁,如今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其中的主要居民为吉尔吉斯人、俄罗斯人,还有一些乌克兰人,乌兹别克人和东干人。

那吉尔吉斯人是否也有乌孙人的血脉呢?恐怕也说不定。

另外,乌孙在走向强大后,建立起辽阔的版图,其大体范围是现在的天山以北直到塔尔巴哈台山,东到玛纳斯河,西到巴尔喀什湖以南。

在近现代,这片区域考古出现了大量的乌孙古墓群和相关遗迹,由此可见,生活在这里的蒙古族和回族可能也与乌孙人有血脉关系。

总而言之,乌孙的历史和汉朝的历史一样,终究难逃盛衰的定律。

从表面上看,乌孙这个民族似乎消失了,而汉族却保留了下来。可事实上,汉族也不是当初的汉族的,而是56个民族为一体的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身上也凝聚着各族的血脉和文化。

乌孙也同样是如此,表面上看,它似乎在历史上消失,但真实情况却是融入了中华民族中。

也许,乌孙的故事没有匈奴那么精彩。

但时隔多年,人们依旧会传唱着解忧公主的霸气往事,唱着刘细君的《黄鹄歌》,回忆着张骞与乌孙王的第1次见面。

岁月匆匆,淘尽英雄;民族融合,大势所趋.....

标签: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