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 >

全球实时:为什么要多读书?苏轼的这5首诗词,是我听过最好的回答

时间 2023-03-04 21:57:46 来源:顶端新闻  

#好内容我来评#


【资料图】

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

作者:洞见yebo

经常有人问,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九百多年前,在散文《又答王庠书》中,苏轼给出自己的回答: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

书中的世界包罗万象,有助你成长的智慧,有让你开阔眼界的美景,也有带你摆脱平庸的良方。

读书,能让你在与先贤的对话中,不断地修炼自己的言行举止,丰富自身底蕴。

今天,苏轼的5首经典诗词告诉你,人为什么一定要多读书。

1

读书,是改变气质最好的方式

《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苏轼在凤翔任职时,有个好友叫董传,两人经常来往。

董传生活非常贫困,平时就用绳子绑住头发,身上衣服也都是由粗布制成。

但董传自幼饱读诗书,满腹经纶。

尽管他衣着简陋粗糙,可举手投足间却不卑不亢,气度不凡。

公元1062年,苏轼前往汴京,临行前与董传话别,便写下了这首赠诗。

从那以后,在董传的影响下,苏轼也整日手不释卷。

在书籍的熏陶中,他的精神得到滋养,内心也永远保持着一份豁达与洒脱。

此后无论遭遇什么,苏轼都宠辱不惊,笑看风雨,活出了自己的风采。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性难变,惟读书可变其气质。”

所谓气质,不是由金钱装点出来的富贵,也并非长相呈现出的靓丽,而是一个人独特的品质和魅力。

一个人的气质,就是他内心状态的外在呈现。

读书,就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你的言行举止。

博览群书的人,无论其外在行为,还是内在修养,总是让人感到舒服。

于丹说:"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读书,就是一次对精神和生命的化妆。

当你有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气质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2

读书,是消除烦恼的解药

《南乡子·自述》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

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

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公元1069年,在王安石主导下,朝廷开始实行新政。

大臣们意见不一,为了争权夺利,在官场上相互倾轧,人人自危。

苏轼也因此受到波及,被外放到徐州任职。

从权力中心,一下子被贬到地方小城,苏轼一度感到非常失落。

那段苦闷的时期,只要衙里没事,他就一头躲进书斋。

他常常在午睡醒来后,拿起床头的书就开始阅读,不知不觉间,家里的藏书就全部被看完了。

在阅读中,他的心态逐渐平和下来,也彻底放下了世俗功利,重获内心的简单舒适。

南宋诗人尤袤在谈到读书时说:

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

阅读,能帮你抵御饥渴与寒冷,更能助你化解寂寞,战胜内心的苦闷与忧愁。

在这个世界上,书籍才是人类最好的营养品。

很多时候,书读得不多,见识难免受限,结果就必须受着眼前诸多烦恼的禁锢。

《生活的艺术》里说,人一定要时时读书,不然便会鄙吝顽腐,顽见俗见生满身上。一个人的落伍,迂腐,就是不肯时时读书所致。

你只有不断阅读,才能抵达更高的认知层次,摆脱世俗的鄙俗和顽固。

书读多了,人就不会在琐碎的事情上沉沦。

在这世上,阅读才是一个人最好的避难所,永远给你提供温暖和能量。

3

读书,是战胜绝望的法宝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

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从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唯有霜鬓来如期。

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

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唯有长嗟咨。

熙宁三年(1070年),苏轼好友安惇,参加乡试,结果名落孙山。

面对打击,安惇非常低落,他默默收拾好行李,准备返乡。

临别之际,苏轼过来送他,写下了这首诗。

在诗中,他说,书要反复去读,熟读了,你就能明白很多道理。

他劝慰安惇不要放弃,多读书,相信日后一定会有飞黄腾达的那天。

听了这话,安惇回乡后,继续苦读,后来果然考中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高尔基曾说:

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书读多了,再艰难的处境,也能活出自己的光彩。

明代学者杨慎,23岁便高中状元。

人们都以为他前途无量,没想到因为触怒皇帝,他被发配到云南。

仕途无望,处境悲惨,换作别人,可能早就垮掉了。

但杨慎却没有。

流放期间,他四处搜集各种经史志文等典籍。

平时一有闲暇,他就捧起书来细细阅读。

大量的阅读,给了他继续前行的力量。

此后三十多年,他一直坚持著书立说,写下了四百余种著作。

正是读书,使他度过了人生最灰暗的时期,并最终成为学界泰斗。

作家张恨水说,有书读,就有希望,有了书,路就会在脚下延伸。

生活刁难每一个人,但书籍却总是能为你带来希望与信心。

在黑暗中,它就是一盏明灯,始终能为你照亮前路。

无论你的人生正面临着什么,多读书,才能让你笃定地走下去。

4

读书,是实现自我跃迁的阶梯

《柳氏二外甥求笔迹》

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

一纸行书两绝诗,遂良须鬓已如丝。

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

苏轼有个外甥一直苦练书法不得,有一天来向苏轼求字,以临摹练字。

于是苏轼写了这首诗,让他多读书多练习。

哪怕是练书法,只要书读多了,看得多了,也能把字写得更有神韵。

毕淑敏说:"书不是棍棒,却会使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人飞翔。”

在这个世界上,读书就是对未来惊喜最好的铺垫。

在书籍的浸润下,你的潜力会得到激发,能力也会不断被放大,机会也就越来越多。

三国时期,吕蒙是东吴大将。

由于家境贫寒,他从小就没读过什么书,甚至连兵法都看不懂。

尽管凭借胆识立下不少功劳,但他始终未被重用。

有一次,孙权对他说:"你现在虽然带兵打仗,但还是应该多读读书。”

听了这话,吕蒙回去后就请来老师,教他读书识字。

他认真研读经典,学识很快得到提升,渐渐地,各种兵法谋略他也烂熟于心。

饱读诗书的吕蒙,此后在战场上所向披靡。

几年后,他便被授予大都督一职。

正是读书,让他从一介莽夫,成长为文武双全的名将。

作家王人博说:"人其实很矮小,都是被书垫高的。”

阅读,就是帮你积蓄资本、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

一个人越是想要精进,越是需要书本的沉淀,和文化的积累。

你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用知识去加持能力,实现自我的跃迁。

5

读书,对抗孤独的良方

《登庐山》

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

平湖浸山脚,云峰对虚榭。

红蕖纷欲落,白鸟时来下。

犹思隐居胜,乱石惊湍泻。

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被流放湖北黄州,远离了京城的高朋满座。

在当地,因他的贬官身份,别人都对他避之不及。

苏轼的生活,一下子变得冷清起来。

可在很多人看来异常寂寞的日子,苏轼却过得有滋有味。

有一次逢上休假,他主动避开车马喧嚣,独自去庐山待了一个多月。

他白天欣赏美景,晚上则挑灯夜读,日子过得陶然忘我。

正是阅读,使得他原本孤寂的生活变得充实,也让他获得了精神上的丰盈。

作家梁晓声说过:

这个时代太喧嚣了,喧嚣到我们无处可逃,有时候我读书就是为了逃到书里去。

灵魂是喜欢独处,而不喜欢热闹的喧嚣。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纷纷扰扰。

一个人若缺少文字的滋养,即使身处热闹,也会时常感到空虚。

当你把闲暇时间用来读书,书中壮阔瑰丽的风景,便足以抵御内心的匮乏。

正如日本教育学家斋藤孝所言:

"只要能用读书填满独处的时间,就能减轻内心的孤独感。”

有书陪伴,再平淡的生活,再孤寂的时光,都会变得充实饱满。

著名历史学家麦考莱曾说过:

我宁愿做一个穷人,住在藏书很多的阁楼里,也不愿当一位不爱读书的国王。

读书的意义,不仅在于解疑答惑,助你参透道理,走出困局。

更重要的是,阅读的馈赠,能帮你不断丰富人生体验,拓展生命的维度。

点个赞吧 ,读懂苏轼的5首诗词,从今天起,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遇见一个全新的自己。

标签: 粗缯大布裹生涯 言行举止 一个人的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