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伴同行是偶然,
渐行渐远是常态。
作者:洞见yebo
【资料图】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有次谈到李白时说:
李白是一个热爱交友且豪爽阔达的人,凡他所到之处都是朋友。
有人曾统计,他的诗集中,有近一半是写友情的。
而出现在他诗里的朋友,总计达400余人。
李白年轻时青衫仗剑,走到哪都是高朋满座,知己遍天下。
但随着时间推移,很多至交好友,不是淡了联系,就是相背而行,甚至反目成仇。
公元757年,李白遭到流放,一时间朋友们都对他避之不及。
在悲凉中,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
自管仲鲍叔牙之后,世上再也没有那般不离不弃的情谊了。
世事无常,人心叵测,很多人走着走着就散了,很多关系处着处着就断了。
人与人之间,相伴同行是偶然,渐行渐远是常态。
成年人的世界,再好的关系,也会过期。
1
再好的朋友
也会在路途中走散
李白自幼“好剑术,喜任侠”,最大的愿望便是仗剑行侠。
公元719年,他来到四川梓州,遇到了侠士赵瑕。
两人一见如故,他们白天喝酒比剑,夜里抵足而眠,结为至交。
几个月后,李白辞别赵瑕,离开四川,去游历天下。
谁也没想到,这一别竟是二十多年。
两人再次见面时,李白因得不到朝廷重用,在长安城里郁郁寡欢。
而赵瑕,此时正好来到京城,成为宰相李林甫的幕僚,很快就出仕为官,在京城立命安身。
没过多久,李白就因得罪宦官,被迫离开长安,再次踏上漫游之路。
在山长水阔中,他与赵瑕,慢慢就断了音信,彼此越走越远。
作家刘同说:“最遥远的距离是人还在,情还在,回去的路已不在。”
岁月变迁,不同的境遇,让每个人的性情都会慢慢转变。
再好的朋友,也会因为不同的人生选择,最终与你失去交集,相背而行。
徐霞客年轻时,与同乡人方子麒关系很好,两人常一起读书畅聊。
后来徐霞客迷上了地志图经,立下了研究地理的志向。
几年后,他背上行囊,外出考察山川河流。
而方子麒则步入科场,最终考中进士,入朝为官。
徐霞客四十岁时,当时已是正四品官员的方子麒找到他,表示可以为他安排职务。
没想到,徐霞客却笑着拒绝了。
方子麒很难理解,只好叹了口气,摇着头离去。
曾经交好的两人,如今一个志在朝堂,一个志在山野。
一个接触的是官场的迎来送往,一个接触的却是湖海山川。
彼此之间,再也没有相同的话题。
两人联系也越来越少,最终慢慢消失在彼此的世界里。
有句话说得很对:
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
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一旦进入森林,情形就变了,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
很多关系的疏远,不是谁做错了什么,而是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随着时移事迁,不同的经历与不同的追求,就会在彼此间竖起一道无形的墙。
面对人生的岔路,哪有那么多殊途同归,大都是分道扬镳。
既然强求无果,不如认真道别,互不打扰,各自安好。
2
再深的友谊
也会败给三观不同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曾经的好朋友,没有任何原因,感情就越来越淡了?
底下有个高赞回复: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相聚,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离别。
你们会渐行渐远,是因为你们都活成了彼此不理解的样子。
人和人之间,最大的隔膜,不是距离的遥远,而是观念的差异。
开元二十五年,李白移家东鲁,与山东名士孔巢父相识。
他俩与另外四位好友,结伴在竹溪隐居,世人称之为“竹溪六逸”。
他们在此纵酒酣歌,吟诗作画。
孔巢父尤其欣赏李白的才华,李白也由衷敬慕孔巢父的风度。
过了两年,天下形势不稳,因为兵乱和天灾,不少地方都出现了流民。
在忧虑之下,李白打算出山,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孔巢父却笑他说,天下再乱,又于你我何事,不如留在这里逍遥快活。
听了这话,李白大怒,当即就与孔巢父吵起来。
他根本无法接受,当黎民百姓们都在受苦时,自己却躲在桃花源里饮酒纵乐。
最终,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抱负离开了竹溪,再也没回来过。
他与孔巢父的多年情谊,也因为观念的分歧,就此戛然而止。
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三观相左的人,即使能够并肩同行一段时间,最终也都会相背而行。
魏晋时期,嵇康和山涛,曾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山涛在魏国任职,一路升迁。
在担任尚书吏部郎后,他向朝廷推荐好友嵇康入朝为官。
嵇康得到消息后,既惊且怒,立马给山涛写了封绝交信。
他信中直白地说:“我是懒散惯的人,本以为你了解我,没想到不是这样,你这样的朋友不要也罢了。”
两人就此断交。
经历的事越多,你就越会明白:三观,是人与人之间最难逾越的鸿沟。
观念相悖的两个人,就像两条相交线,随着分歧越大,最终只会渐行渐远。
正所谓:三观不合,不相为友。
不是一路人,散了就散了。
不必追问,也无需解释,心照不宣地默默退出,就是最体面的告别。
3
再好的感情
也难敌现实磋磨
《史记》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秦末时魏国人张耳与同乡陈余,两人一见如故,结拜为生死兄弟。
巨鹿之战中,张耳遭遇秦军围困,危急关头,他向陈余求助。
没想到,为了保全自己,陈余竟然拒绝出兵。
后来等到援军赶到,大败秦军,张耳这才脱困。
可从此以后,他便与陈余心生间隙,两人最终由刎颈之交彻底变成陌路人。
很认同一句话:“事不出,不知谁近谁远;人不品,不知谁浓谁淡。”
有些情,相识时炽烈如火,再见时物是人非;
有些人,相遇时引为知己,重逢时已成仇寇。
再好的关系,也经不住时间的考验,扛不住风雨的摧残。
公元744年,因受排挤,李白被朝廷赐金放还。
在去洛阳途中,他遇到了诗人杜甫与高适。
三人相见恨晚,结伴穷游,一起“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期间,李白与高适惺惺相惜,结下了深厚情谊。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投奔了永王李璘。
次年,永王起兵造反。
这时高适得到唐肃宗赏识,正好负责讨伐叛乱。
很快,永王兵败被杀,李白则被抓进大牢。
走投无路之下,李白只好送了封信给高适,希望他能帮忙说情。
他本以为凭借多年交情,在这困难之际,肯定会得到好友的援手。
没想到高适根本没有理会,甚至连回信都没有。
幸运的是,这时刚好新帝登基,朝廷大赦天下,李白这才捡回一条命。
出狱后,李白与高适就此决裂,两人再也没有来往过。
自媒体人@陆克文说:
在这个世界上,感情是最经不起考验的东西。坚固时,能排山倒海;脆弱时,又一碰就碎。
在现实的颠簸考验中,再深的感情,都有随时倾覆的危险。
时间识人,落难识心。
低谷时弃你不顾的朋友,丢了也不可惜;
只能共富贵,不能同甘苦的关系,断了反而是好事。
在这凉薄的世界里,把真心留给值得的人,才是活着最大的清醒。
▽
丰子恺先生说过一句话:
小时候总以为,成为朋友就永远是朋友。
长大后才明白,人与人之间,哪来什么永远,能陪伴彼此走上一段路,就已经是温暖。
世间的缘分有深亦有浅,聚散半点不由人。
有些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有些关系注定很快就会消失在你的生命中。
如果注定要走散,不如坦然对之,去留随意,聚散随缘。
点个赞吧 ,祝福生命中的所有过客,珍惜那些依然还陪在身边的挚友。
标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